眾生我、神我、如來藏我(二)

第97集
由 正德老師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來繼續探討什麼是「眾生我、神我、如來藏我?」

《阿含經》中佛說:【若見有我、有世間、有此世、有他世,常、恒、不變易,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雜阿含經》卷7)佛陀說,若觀見有眾生我,有五蘊世間,有這一世、過去世與未來世,都是由各各有情常恆不變易的涅槃本際如來藏所出生。這些三世的眾生我、五蘊世間,都不是真實常住的如來藏,可是卻與如來藏同時同處,歸屬於如來藏從未離開過,所以不能說與如來藏有異;但眾生我、五蘊世間有生有滅,若毀壞了,如來藏不生不滅不會隨著毀壞,故說不相在。能夠這樣如實地觀察眾生我、五蘊世間,就稱為正慧;因為能夠不偏邪的斷我見,斷三界愛的聚集,實證我執的滅除,所以稱為正慧。

佛陀的開示,指出常恆不變易的才是真實的我,三世的五蘊世間眾生我呢?都是無常變異的法,而五蘊世間無常、苦、空,所以無我,指的是無真實我、非真實我。既然五蘊非真實我,那麼五蘊的無我,就不可能被稱為第一義──不生不滅的究竟空法,因為本質完全不一樣。從這裡也可以再一次地確認,能夠簡別有生有滅的五蘊世間我,不是真實常住的我,同時也要能夠信受並如理思惟,五蘊世間是從真實常住的如來藏所出生的,那麼和合似一,但是卻不一不異,兩者法性完全不同;五蘊世間是有生有滅的無常法,而如來藏是不生不滅的常住法,這才是正慧。依止於這樣的正慧,完全不落入我見所引生的常見與斷見的窠臼中,這才能真正修證解脫果與佛菩提果。

因此,從 佛陀的教導可以得知,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如來藏不是五蘊世間眾生我,如來藏不是五蘊苦、空、無我的假名施設,如來藏不是五蘊諸法緣起性空的假名施設。對於所謂「我」的定義,《大般涅槃經》說:【如來常住,則名為我。如來法身無邊無礙,不生不滅,得八自在,是名為我。眾生真實無如是我及以我所,但以必定當得畢竟第一義空,故名佛性。】(《大般涅槃經》卷32)佛陀說,常住不生不滅自在的法,才能稱為「我」,而再怎麼用盡一切方便去尋求五蘊世間眾生我,都沒有常住不生不滅與自在的法性,可以說為我或者我的所在。但是各有情眾生的五蘊世間,都不能獨立於本來有的如來藏而存在,一向與如來藏同時同處,不一不異、不即不離;不論是否過去無量劫直到現在都不知道有如來藏的存在,或者是否不相信有如來藏,將來在因緣成熟值遇佛菩薩善知識時,而因為這樣而發起善根,修學究竟了義的如來藏正法,也必定能實證如來藏,而入於佛菩提道中真修實證,終究能成辦佛道;因此,以眾生皆有如來藏而說「眾生皆有成佛之體性」。

五蘊世間眾生我有生有滅不能常住。有了佛法正慧以後,觀察五蘊的本質是無常的、是無我的,安住於五蘊無我空的解脫正慧,五蘊中的任何一法,都不會因此而從無常改變成常住法,仍然是生滅的、不自在的,所以說這樣的無我空法不是第一義空。第一義的法必定是不生不滅本來自在,有能生萬法的自性,但沒有五蘊法的世間性,沒有五蘊法的不自在性,沒有五蘊法的因緣生滅性,沒有五蘊法的眾生我性,這才是第一義的空性;具有第一義空性的法就是如來藏,如來藏就是眾生的真我。很明顯地,佛陀所說的如來藏真我,絕對不可能等同於五蘊世間的眾生我,但是已經過世的某位法師呢,在他的著作《印度佛教思想史》中寫道:【如來藏說的興起,是「大乘佛法」的通俗化。如來,也是世俗神我的異名。】(《印度佛教思想史》,正聞出版社,頁162。)該法師這樣說,等於將如來藏當作世俗神我了。而 佛陀卻為弟子們開示:常住、不生不滅、本來自在的如來藏,才能稱為「我」;他不就是在指責 佛陀將世俗神我說為如來藏了嗎?

但是世俗神我是什麼樣的法相呢?我們來看經中怎麼說:【復次,汝若謂心即是神我,身為僮僕,當知此身即是我所,從無始來受身無量莫知其數。如是諸身,為一我耶?為多我耶?若我多者即是無常,以無常故我義不成。若我是一即應常住,恒守一身不應移去,以不住故一亦不成。由此因緣汝應思察,多我一我義並不成。以是當知,心非是我。】(《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6)外道認為有一個神我住在覺知心中,能生一切諸法,身體是由神我差遣的童僕,這麼說,身體就是神我的所在了。可是從無始以來曾經受用過已經毀壞的果報身,無量無數而不知道有多少。有那麼多種類的果報色身,既然色身是我的所在,那麼到底是僅有一個我呢?還是有多個我?如果說有多個身,所以有多個我,那這神我就是無常;無常的緣故,我的意義就不能成就了。若說我僅有一個是常住的,永遠守住一個身,那就不應該隨著色身毀壞而移動離去;然而現象界看到的色身一旦毀壞了,那個我就不存在了嘛,所說的我不能永遠守住一個色身,所以啊,主張神我常住是一,不能成就。由於這個因緣,應當思惟觀察:主張覺知心就是神我,從多個我、一個我去探究是否有常住的意義,都不能成立,所以覺知心不是常住的我。

外道由於沒有如實地熏習佛法正知正見,想要探究常住不變的我,絕對都不離覺知心的範圍,所以想像一個常住的神我住於覺知心中,有種種功能神變能生一切諸法,這些都是虛妄構想的而不能成立。而外道主張的神我,卻是五蘊世間眾生我的變相,佛陀既然能夠教導弟子眾遠離眾生我的我見與我執,能教導弟子眾實證如來藏,又能夠分辨出外道的神我僅是虛妄構想,怎麼可能將有生有滅的意識境界世俗神我,誤解為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呢?那位法師等於在公然毀謗 佛陀將世俗神我說為如來藏了,也等於指控 佛陀所說的如來藏就是外道的世俗神我。如果沒有將 佛陀宣說佛法道理與次第,經由實證而真正通達,僅憑自己意識思惟研究就下批判,誤人誤己的過失真是罄竹難書。而這麼嚴重的謗佛謗法過失,在捨報前都不能察覺而公開懺悔滅罪,這才是最令人感嘆與憐憫的地方。

回頭看外道的主張,他們認定的神我能生一切諸法,是有過失的。經中說:【若我是常、能造作者,此身去住應得自由,無人能害,云何號哭而懼死耶?若我是常,應能憶念過去造業受諸苦報,故於今生不應造惡。又我常者,即應自在捨於衰老恒受少壯,如脫故衣更著新好,云何而有老病死耶?以是當知,我非作者。】(《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10)倘若認為神我住於覺知心中,是常住的,是能生一切諸法、能造作的,色身既然是神我造作的,是童僕,要走或者要住於世間,應當得到自由,沒有人能夠損害到色身的,又何須嚎啕大哭害怕死亡呢?但事實上,色身在世間的確不能得到去住的自由,這是有目共睹的啊!倘若神我是常住的,應當能夠憶念過去世曾經造作諸多惡業,所以受過種種的苦報,這一生不應當還會造作惡業才對嘛!可是眼看著眾生都不知道這個因果關係,仍然無惡不造啊!又倘若神我是常住不滅的,應當能夠自在地捨掉色身的衰老,永遠受用年少健壯的色身才對,就好像脫掉舊的衣服,換穿新的完好的衣服那樣,怎麼會有老病死的事情出現呢?從這些分析的道理可以知道,覺知心神我不是能夠出生一切諸法,不是能造作色身的常住法。

從以上的舉例中可以得知,常住不變異、自在的法才能稱為「我」,法界中就只有如來藏具備了這樣的條件。但是對佛法沒有實證、沒有通達的研究學者呢?例如已故某法師就是一個例子,研究過了阿含部的經典,發現到阿含部的經文中,都在說無常、苦、空、無我,認定阿含部說的就是究竟的佛法道理。當他們看到方廣唯識經典說到如來藏真我,就生起了疑心不信受,認為說,佛法它說的是無我,只有外道才會說神我,因此往往將如來藏視為外道的神我。他們研究佛法,可是卻沒有去研究外道主張的神我到底在講什麼?而通過 佛陀為弟子眾的辨別說明,很清楚地知道,外道的神我都是覺知心的變相,是屬於五蘊眾生我,是立基於我見、我執所演變出來的理論。所以那位法師在書中就提出了他的質疑:【「佛法」說無我,而現在極力說如來藏我,到底我是什麼?】(《印度佛教思想史》,正聞出版社,頁169。)該法師所說的佛法,其實僅侷限於阿含部解脫道他所片面採用的內容而已。領受、了知並信受五蘊虛妄,必須斷我見、斷我執的解脫道完整內容,那位法師並沒有從阿含部的經典中建立正確的正知見,否則也不至於毀謗 佛陀,認為 佛陀所說的如來藏就是世俗的神我。而在他的書中所寫的,也反應出他對大乘經典所說的如來藏我,是感到矛盾,抱持懷疑不信受的。佛法中解脫道的法,闡述五蘊無常、苦、空、無我,大乘法中說如來藏是真我,有矛盾嗎?若會覺得矛盾,就是對於如來藏真我的「人無我、法無我」完全沒概念,也等於對佛法中的無我聖教僅是一知半解。這些問題主要來自於對一佛乘的宗旨──甚深極甚深的大乘無我法、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如來藏,若不是誤解,便是曲解,要不就是完全否定,不承認,所以沒有機緣對完整的佛法一窺究竟。表面上呢,雖然說的是佛法,但總是像瞎子摸象一樣,永遠說不準完整與真正大象的相貌。

現在,就藉著該法師所提出來的質疑,探討一下如來藏我的人無我、法無我。我們在前面已經解釋、已經辨正過了,如來藏不是五蘊眾生我,也不是外道所虛構想像的神我,但如來藏卻是眾生的真我。所謂的真,指的是不生不滅、常住不變易。在這個前提之下,各各有情皆有此獨一無二的真實如來藏,所以如來藏是各各有情眾生的真我。就像經論中所說的:【舍利弗!言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舍利弗!言如來藏者,即是法身故。】(《究竟一乘寶性論》卷1)因為如來藏具有能生諸法的種種清淨自性,本來所具有的蘊處界種種功德法種,眾生的蘊處界功能差別,都是從如來藏所生所顯,所以從如來藏這個功德主法體來看眾生界,那當然就是來自如來藏。而如來藏就是以法為身,不是以五蘊為身,所以祂叫作法身嘛!必定要有不生不滅與常住的功德,才能稱為法身。這樣的如來藏法身、眾生的真我,也得要無始以來眾生平等平等無差別,祂才能稱為法身。就像《究竟一乘寶性論》中所說的:【所有凡夫聖人諸佛如來,自性清淨心平等無分別。彼清淨心於三時中次第,於過失時、於功德時、於功德清淨畢竟時,同相無差別。猶如虛空在瓦銀金三種器中平等無異無差別,一切時有。以是義故。】(《究竟一乘寶性論》卷3)經中說,有三時次第,如《不增不減經》言:【舍利弗!不離眾生界有法身,不離法身有眾生界;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佛說不增不減經》卷1)

所有的凡夫眾生、三乘菩提中修學的賢聖以及諸佛如來,這個如來藏自性清淨心是平等無差別的,因為是本來具足的自性與清淨性,不是經過修行轉變得來的。這個清淨心呢在修道的三個時期階段次第,祂都是平等無差別的,在我見我執煩惱過失時期,在除掉我見我執有解脫功德時期,在進一步斷除無始無明究竟清淨成就佛果時期,都是同樣的自性清淨而無有差別。就好像虛空在瓦器、銀器、金器,三個製造時期階段的器皿中,都是虛空平等無差別,一切時期都有同樣的虛空。就像這個譬喻的道理,所以經中說自性清淨心在有情眾生修道三個時期階段呢,都具足同一個本來自性清淨心平等無差別。也猶如《不增不減經》所說的:「不離眾生界有法身,不離法身有眾生界。」眾生界就是法身的一部分,法身含攝了眾生界。

既然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那麼如來藏就是法身,為什麼有情眾生卻不知道有個真我如來藏啊?關鍵點就在於,眾生無始劫以來都把五蘊當作常住不變的真我,所以一直處於無明顛倒中而無法出離。就好像有個譬喻說,往昔有一群唱戲的,因為碰到饑饉的時節,缺少糧食,他們就出發到其他國家想去求取飲食,在路途中,經過了一座風聞有專門吃人的惡鬼羅剎所居住的山,當時這一群唱戲的,正好必須住宿在這座山中,山裡頭有風很寒冷,所以就點燃著火,在旁邊躺下來睡覺。其中有一位剛好在受風寒,身上穿的正好就是飾演羅剎所穿的戲服,就向著火坐下來取暖。同伴中有從睡夢中醒來的,忽然看見火邊有個羅剎,一驚之下,沒來得及仔細觀察就慌忙逃走,怕被羅剎吃了。這時驚動了所有的夥伴都一起飛奔逃走,而那時身穿羅剎戲服的同伴,看到大家都逃跑,也跟著奔馳而去,結果在前面的同伴看到穿著戲服的羅剎追來了,以為是要來吃他們的,更加地驚惶恐怖,越過了山河,投往深溝而躲起來,身體破皮受傷非常疲倦,一直到隔天天亮了,才知道:哦!原來不是羅剎鬼。這個情節,正是譬喻一切凡夫,他處於貪瞋癡煩惱中,極度的缺乏信、戒、精進、慚愧、多聞、布施等善法的資財,可是想要到遠方求取無上的法食,卻將虛幻不實的五蘊當作是真實的我,在生死中不能自在、跌跌撞撞的,把跌到溝壑我見中當作是安隱的處所。只有等待明亮的智慧現前,才能破除黑暗中誤認唱戲羅剎所造成的疲於奔命的奔跑與追逐。以下經文這麼說:【一切凡夫亦復如是,處於煩惱飢儉善法,而欲遠求常樂我淨無上法食,便於五陰之中橫計於我。以我見故流馳生死,煩惱所逐不得自在,墜墮三塗惡趣溝壑,至天明者喻生死夜盡智慧明曉,方知五陰無有真我。】(《百喻經》卷3)

一切凡夫因為無明的關係,於生滅無常不能常住的五陰法中,不如理地計著為真實常住的我。因為我見不能斷除的緣故,所以流轉生死,被煩惱追逐而不能得自在;得要有能斷盡生死苦的佛法真實解脫智慧,才會明瞭五陰沒有常住不變異的真我。因此,倘若不能認知到,把五蘊計為常住不變異的真我,就是我見,我見煩惱就是無明;不能認知到五蘊雖然不是真我,但卻是由不生不滅、常住不變異的真我所出生,這個真我不是外道神我,不是眾生我的變相,不是眾生我的無常、苦、空、無我,不是五蘊無常空的假名,如果不能這樣認知,我見就永遠不能斷除了。我見不能斷除,三界愛的繫縛永遠沒有解脫的時候。經中 佛陀曾說,大地中的百穀草木、海水,歷經了長夜不雨而枯竭,須彌山歷經長夜也會崩落,大地到達悉皆敗壞的地步:【而眾生無明所蓋,愛結所繫,眾生長夜生死輪迴,愛結不斷,不盡苦邊。】(《雜阿含經》卷10)這經文說的是,世間經過時間的變異無常會敗壞,但眾生不知道五蘊虛妄就是無明,將五蘊妄計為真實我而貪愛執著,就是愛結。由於這個我見愛結的繫縛而長夜生死輪迴,倘若這個我見愛結不能斷,就不能夠到達苦的邊際而解脫生死。

而眾生不能斷除我見,也沒有善根聽聞、信受如來藏真我的種種殊勝法要,也就沒有因緣找到如來藏真我了。找到如來藏就是親自證實如來藏就是自己五蘊的眾生界,自己五蘊的眾生界即是如來藏,如來藏即是法身,這是屬於親證如來藏的菩薩所發起的般若實相智慧才能現前觀察到的。所以經中說:【內證智所行,清淨真我相;此即如來藏,非外道所知。】(《大乘入楞伽經》卷7)如來藏這個本來自性清淨心的真我呢,與祂所出生的五蘊同時同處在運行,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淨不垢,不與一切六塵相應,不與一切雜染煩惱相應,自在運行而永遠不改易其真實性與如如的法性,這就是清淨的真我相,不是虛妄構想神我的外道所能知曉的。如來藏真我是可以經由實證而體驗的,所以央掘魔羅對滿願子尊者說啊:【過去一切諸佛世尊,於一切眾生所,極方便求無如來藏不可得。現在一切諸佛世尊,於一切眾生所,極方便求無我性不可得。】(《央掘魔羅經》卷2)因為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如來藏就是眾生的真我,而這個真我有能生蘊處界諸法的清淨自性,所以阿含部的解脫道諸經、《央掘魔羅經》與般若、方廣唯識諸經,所說的邏輯是完全相通而沒有矛盾的。

那麼我們今天就先說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點擊數: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