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陰的概略內涵(三)

第38集
由 正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您正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單元。透過本會親教師的解說法義內容傳達正法,聞熏正見、思惟正理,可以種下學習正法的因緣,歡迎您收看。

我們再繼續上集所談論的「五陰略說」內涵。一般學佛人初學佛時、或是久學而被未悟的大法師誤導了,知見如同世俗人一樣的執著意識覺知心自我,對於入涅槃就是滅盡十八界自我這個真實義當然無法接受、當然會大加反對。怪不得平實導師出版了《邪見與佛法》在書中詳細揭示解脫道的真實道理以後,一直得不到諸大法師、諸大居士的信受與認同;甚至當年大陸還有大法師向徒眾們說平實導師的說法是邪見、是邪魔化身為平實來破壞佛法的,所以指使徒眾收集了不少《邪見與佛法》去燒掉;可見這些大法師們是連我見都斷不了的凡夫,所以受不了「把自己滅掉而入無餘涅槃」的正見。但是後來 平實導師已在論中找到了大菩薩們同樣開示的證據,如今於此舉證 佛陀在四阿含中的開示確實的如理作意的語譯以後,已經足以說明 佛陀的解脫道本懷了;證明當年 平實導師依照自己親證的大乘般若與二乘解脫智現觀境界,而說出來的解脫道法理是完全正確的。如今再以阿含聖教量來證明:當年在《邪見與佛法》書中所說的佛法才是正見;間接地證明:那一些想要以離念靈知心,進入無餘涅槃中安住的大法師、居士們都是不肯斷除我見的人,證實他們想以意識覺知心進入無餘涅槃中的說法,都是誤會阿含解脫道的邪說,都是未斷我見、未斷三縛結的凡夫。

有智慧的南傳佛法學人與法師們,如今都該清醒了,不該再妄想意識覺知心可以進住於無餘涅槃中。因為覺知心意識,不論是有念靈知或離念靈知,不論是清修梵行的意識、或密宗喇嘛貪愛淫樂的意識,不論是粗心、細心、極細心,都永遠是意識心;一切粗細意識都是緣生緣滅的生滅法,是依靠意根與色身五根,及六塵為緣才可能在人間生起的;意識生起後,必須依靠所緣、所依的意根、法塵才能存在。然而意根及意識所依的身根及六塵,尚且都是依緣而生的,入涅槃時也都必須滅盡,何況是依意根等法才能生起的意識?何況是識陰所攝的依他起性的緣生法、常斷法的意識?在意根與諸根、六塵滅除時,如何能單獨存在呢?如何能捨棄所緣法而單獨住於無餘涅槃呢?所以,有智慧的南傳佛法法師與學人們,現在都該清醒了!不要再於意識覺知心上廣作文章了!是到了應該在五陰中觀行意識、意根虛妄的時候。若能依照 平實導師書中的教導,確實而如理作意地將每一陰的緣生性質如實觀行以後,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取證聲聞初果的;到那時,自己可以確認是否已斷身見,可以自己確認是否已斷三縛結而證初果。若斷結證智,未來二乘菩提的弘傳可就有福了!到時,我見的斷除是否已經全面具足,而能引生我執的斷除呢?當必再作其他更深入觀行的。

今已了知色陰的定義及色陰的生起,接著是該了知識陰與受、想、行陰的時候了,否則是無法斷我見的。《增一阿含經》卷28第五經,佛陀如是開示:【當於爾時,諸神妙尊天,七日之中皆來聽法;爾時世尊與數千萬眾前後圍遶而為說法,說五盛陰苦:「云何為五?所謂色、痛、想、行、識。云何為色陰?所謂此四大身,是四大所造色,是謂名為色陰也。彼云何名為痛(受)陰?所謂苦痛、樂痛、不苦不樂痛,是謂名為痛(受)陰。彼云何名想陰?所謂三世共會,是謂名為想陰。彼云何名為行陰?所謂身行、口行、意行,此名行陰。彼云何名為識陰?所謂眼、耳、鼻、口、身、意(六識),此名識陰。彼云何名為色?所謂色者:寒亦是色,熱亦是色,飢亦是色,渴亦是色。云何名為痛(受)?所謂痛(受)者,痛(受)者名覺;為覺何物?覺苦、覺樂、覺不苦不樂,故名為覺也。云何名為想?所謂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黃、白、黑,知苦、樂,故名為知。云何名為行?所謂行者:能有所成,故名為行;為成何等?或成惡行、或成善行,故名為行。云何名為識?所謂識:識別是非,亦識諸味,此名為識也。諸天子!當知此五盛陰,知三惡道、天道、人道。此五盛陰滅,便知有涅槃之道。」】(《增一阿含經》卷28)

在此段經文中 佛解說了五陰的內容以後,又舉列說明五陰中每一陰的定義。所以說明了色陰之色是包括寒、熱、飢餓、渴等觸塵的,說一切內六入的六塵色法亦皆是色陰所攝的。又說明了受陰(痛陰)的內涵,包括覺知苦、樂、捨受的覺知與分別都是受陰。又說明想陰的「想」其實就是了知,由前五識所觸知的苦、樂、捨受之中,再於意識覺知心中生起苦、樂受的了知,都是想陰的想;所以了知苦、樂受,而尚未生起語言文字妄想時的離念靈知,已經是屬於想陰了。這是更進一步說明眼見色時,尚未生起苦樂受的了知性,即是想陰的想;同理,身觸苦痛時的了知性,那時心中還沒有生起瞋怒或語言文字,已經是想陰了;所以前五識的了知色、聲、香、味、觸等法,直接生起與苦、樂、捨受,同時存在的覺知性仍然是想陰所攝——只是識陰六識的心所法,不必等到意識依據五識而對五塵生起苦、樂、捨受的了知時,才說是想陰;而是五識及意識在了知六塵而尚未生起苦、樂、捨受之時,就已經是想陰了。所以 佛說:「想亦是知,知青、黃、白、黑,知苦、樂,故名為知。」了知苦、樂,但還沒有對苦、樂加以覺受時的了知,正是欲界最微細的想陰;對苦、樂加以領受時的離念靈知,已經是受陰了;若是因為苦、樂受而在心中生起語言文字妄想時,已經是極粗糙的想陰了。

至於識陰中的「識」,佛特別指明說:「所謂識,識別是非,亦識諸味,此名識也。」也就是說:專心一志而離語言文字時,仍然是了別苦樂是非的覺知心;能了別種種法味的覺知心,或如藏密能領受雙身法中的樂觸而無語言文字妄想時的覺知心,都是識陰所攝的識——離念靈知心正是如此,正是意識。離念靈知既可存在於清淨梵行的靜坐中,也能存在於離五塵的二禪等至位中,故藏密雙身法貪淫之行的淫樂中當然是更低層次的意識。這些都只是粗、細意識的差別,同樣是離念靈知,卻有清淨與不清淨、粗與細的差別。由此可以實證一件事:離念靈知心正是識陰所攝的識,意識雖離語言文字,仍然以其心所法來了別苦樂及是非——都不出於識陰六識之外;這當然不可能是常住不滅而離苦樂的真實心、實相心,絕不可能存在於離六塵的涅槃境界中。也因為識陰所攝的六識心,不論是有念或離念,都是意、法為緣而從如來藏中出生的緣故,假使有人繼續執著離念靈知心是常住心、不生滅心,這個人定是未斷我見的凡夫。

世俗人及未悟菩提的修行者,同樣存在有五陰實有不滅的我見,最常見的是存有識陰常住不滅的我見,卻都會自以為已斷我見了。但是這個我見極為難斷的原因,都是由於不善了知識陰的內涵所致;不善了知識陰內涵的原因則是由於不懂得如何選擇善知識。不能善選真正善知識的原因,則有別因:或因情執難斷,是故明知所隨之師是假名善知識,卻寧可繼續信受與追隨;或因智慧不夠,無法檢查所隨善知識的說法是否正確;或因封閉心態,不想進一步了知真善知識與假善知識的差別;或因過慢、增上慢,自認為修證高超,對任何善知識都不服氣;或因為顧慮名聞、利養、眷屬,誠恐修正原有邪見以後將使徒眾了知自己先前所謂的悟都是錯悟,導致名聞、利養、眷屬的流失;或因愛樂面子,一切以維持面子為重,所以明知自法有誤時仍然不肯改變,不樂重新觀行而無法斷我見。由此種種緣故,拒絕接受後出的真善知識開示的正法,繼續落入識陰、想陰之中,難可出離。

五陰常住的見解就是「我見」——這是一切佛門修行人都想斷除的;雖然口中及心中都想斷除我見,然而等到真善知識說出正確的道理時,心中卻不樂於接受,仍然認定識陰中的意識變相境界、或想陰了知性就是常住法,不肯確定這些都是緣生之法,不願接受為生滅法,只願接受色陰及有語言文字妄想時的意識心是生滅法;另外建立離言意識為不生滅法,而不知道自己仍然落在意識中,當今的南、北傳佛門大師少有能外於此者。所以斷除我見最困難處,其實正是對意識心的境界相不具足知——這是我見中最難斷除的部分。若能具足了知意識心的種種變相就有希望斷除我見;所以對意識內容的深入理解,正是當前修證二乘菩提解脫道的佛弟子們最應該正視及觀行的地方。

確實觀行而證明意識的虛妄性以後,有的人可能取證初果,但是有些人卻只能證得初果向,這都是因為仍然執著想陰的緣故。若能對想陰也有深入的理解與現觀,實際證明而了知 佛陀所說的「想亦是知」,就可以斷除想陰常住的我見,三縛結就一定可以斷除。但是我見最難斷的地方,正是識陰與想陰,這二陰都是名所含攝的六識心與心所法。以此緣故,斷了色陰常住的身見以後,當然必須深入理解名中四陰的內涵,才能具足斷除身見:識陰身、受陰身、想陰身、行陰身。

最難了知的想陰,佛如是說明:眼見色時尚未生起苦樂受的了知性,即是想陰的想。所以前五識的了知色、聲、香、味、觸等法,也是想陰所攝,不必等到意識依據五識的了知,而對五塵生起苦樂捨受才說是想陰;而是五識及意識在了知六塵而未生起苦、樂、捨受時,就已經是想陰了。所以 佛說:「想亦是知,知青、黃、白、黑,知苦、樂,故名為知。」不知想陰的內容就直接參禪,往往落入想陰中而不自知,這是古今學習禪宗法門而參禪的人們,常常落入的錯悟境界相。今時一切大法師所謂的開悟境界,都難自外於想陰,這正是離念靈知境界。離念靈知其實正是獨頭意識或五俱意識的心所法:住於離念境界,而對內外六塵了了分明。所以,想陰我見才是學人最難斷除的我見。

識陰中的「識」,佛特別指明說:「所謂識,識別是非,亦識諸味,此名識也。」也就是說:能了別苦樂、是非的覺知心,能了別種種食物味道及藝術韻味、佛法義理的覺知心,都是識陰所攝的識,而離念靈知心也是如此的心。正當心無雜念而專心聽法時,心中都無一言一語,遠離一切妄念卻已能分別法味,並無言語;這正是「識諸味」,與「諸法味」完全相應,正是意識心——正是識陰中的識。正當專心聽聞大法師說世間法時,他的觀念有時說錯了,此時離念靈知心中雖然並無語言生起,但仍然能識別大法師說錯——即是非顛倒,這正是識別是非的識陰所攝的識。所以離念靈知心正是意識——正是識陰所攝的虛妄法。

由此可以證實:離念靈知心是識陰所攝的識,不出於六識之外;而意識覺知心修成的離念靈知性,能離語言妄念而了知五塵,正是意識心的想陰所攝,正好屬於意識心的心所法;正當我們離念而對外境六塵了了分明時,不論離念境界的時間有多麼長久,仍然可以了了辨認六塵境界,不會因為離念就失去了了知性。所以動中定力修得很好的人,在路上行走時,雖然一直都離念而無任何妄想,或者一直保持無相念佛的憶佛淨念相繼不斷、或一直看話頭,但仍然可以了知路上的狀況,絕不會失去了知性,絕不會全無分別地跌入水溝,或撞上路燈、車子;了知之時即已分別完成故。既然已經現觀而證實了,當然知道離念靈知心及離念時的知覺性都不可能是常住不滅的真心、實相心;阿含聖教中已經說這是識陰及想陰所攝的緣故。離念靈知心是識陰,離念靈知性是識陰的心所法。

而且識陰所攝的六識心自體與六識心的自性,都是意、法為緣而從入胎識如來藏中出生的緣故,屬於所生法;若是所生法,當然不可能是常住性的真實心、性。假使有人繼續執著離念靈知心或離念的知覺性,堅持為常住心、不生滅心,這個人就是未斷我見、我所見的凡夫。若想真斷我見、我所見而預入聲聞聖流中,當然應該趕快實際觀行而確認祂的緣生性、可滅性、必滅性;進而現觀離念的知覺性即是識陰的自性——屬於識陰的心所法,是依附於識陰而存在的我所,若離識陰即無可能存在,若離色陰即無可能生起。由此認定的緣故,當然我見、我所見也就斷除了;五陰實有不滅的我見,最難斷的地方是識陰及受、想、行陰,這些都是名色的「名」所含攝的心與心所法。以此緣故,當然必須先深入理解名中四陰的內涵;若想要瞭解,應當先瞭解五陰的緣生相及次地生起的過程,才能實際理解名中四陰的真實內涵,我見及我所見就可以如理作意的滅除,正式成為預入聖流的初果人,隨後才能進入解脫道的修道位中來修除我所的貪愛與執著,漸漸邁向四果的慧解脫境界。

因為時間關係,留待下集再繼續解說。在此祝願各位:福慧增長、道業精進、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點擊數:2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