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淨叔離比丘尼的典故

第91集
由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所要說的典故是「白淨比丘尼的典故」。

當時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祇洹精舍,為諸多比丘眾說法。舍衛國中,有一位長者,他的妻子有了身孕,在懷胎期滿後生了女兒,五官端正美麗,她姝妙的容貌很少看到相同的。女嬰剛出生時,就有細緻柔軟的白色毯子,裹著身子一起出生。父母覺得很奇怪,就召請占相師占卜。占相師說:「這非常吉利!將會有大福德。」由於這個隨著出生的白毯子,所以父母就為這個女嬰取名為叔離,也就是白淨的意思。

叔離長大了,毯子也隨著身子增長,因此顯得非常的珍貴奇特;國內遠近,都爭著來聘娶求婚。父母心念著女兒年紀已大,應當選個婚嫁的家庭。就請了工匠師為她開始作瓔珞裝飾。叔離看到了就問父親:「鍛煉這些金銀要用來作什麼呢?」父親告訴她:「妳年紀已大,要準備讓妳嫁出去,所以作耳環、臂釧等首飾。」叔離向父親說:「我想出家,不樂意嫁人。」父母因為很愛戀她,而不想違背她的志願,就拿出毯子,要做她出家穿的衣服。叔離看見了又問:「這些要做些什麼?」父親說:「要為妳做出家穿的衣服。」叔離說:「我現在所穿的,已經都夠了,不需要再做了。唯一的要求,就是允許我現在就去見佛陀。」父母就帶著叔離去面見佛陀,向佛恭敬禮拜,請求讓叔離出家。佛說:「善來!」叔離聽到佛陀的善來召喚,當下就見道而法眼清淨,身上所穿的白毯子,就成為出家的衣服了。佛陀吩咐將叔離交付到大愛道比丘尼座下修學,精進沒多久,就成就了阿羅漢道了。

阿難向佛稟白說:「叔離比丘尼過去世到底種下了什麼樣的功德,這一世出生在長者家,而出生時又有白毯子隨身而出;在出家不久,又能夠很快地成就解脫道的阿羅漢果位呢?」佛陀告訴阿難:「仔細地聽,好好地思惟!過去久遠劫以前,有佛出世,名稱叫作毘婆尸佛,與諸弟子眾廣度一切有情眾生。當時的國王大臣與人民,多數都懂得設立供養大會,供養佛陀僧團中諸多賢聖。」

「有一位比丘,常常作勸化大眾的事情,讓大眾懂得去參見佛陀,聽聞佛陀開示說法,並且布施供養植福。當時有一位女人,叫作檀膩伽,極為貧窮。夫婦兩人共用一條毯子,倘若丈夫出去行乞,就由丈夫披著毯子出去,妻子就光著身子坐在草鋪的蓆子上;若是妻子披著毯子出外求乞,丈夫就裸著身坐在草蓆上。勸化比丘依次來到她家,看見檀膩伽,就勸她:『佛陀出現在世間非常難得,聽經聞法更是難得,人身難得,妳應當聽法、應當布施。』又為她廣說慳貪、布施之果報,說:『世人因其前世布施修善福德因緣,今生得以獲得人的果報身,所願從心而富有財物,這是布施的果報。倘若貧者來求乞,慳心吝惜而不肯布施,慳貪果報就會生到餓鬼道中,常常就是飢渴、裸形無衣。冬天時寒凍,身體破裂;夏天時大熱,而無有依靠庇蔭之處,要受這樣的苦惱數千萬歲。餓鬼的果報結束以後,要生到畜生道中,吃草飲水,癡無所知,或吃泥土污露不淨之物。慳貪罪過的緣故,要受這樣的果報。』」

「檀膩伽聽了之後說:『大德請稍等一會兒。』就回到屋子裡向丈夫說:『外面有個沙門,勸我要去面見佛陀聽法布施。我們過去世因為沒有布施的緣故,導致這一世這麼貧窮,那麼今生又要以什麼當作後世生到人間的資糧呢?』丈夫回答說:【『我家貧困如是,雖可有心,當以何施?』婦言:『前世不施,今致是困;今復不種後欲何趣?汝但聽我,我決欲施。』】(《賢愚經》卷5)」丈夫聽到了這個妻子對他說的話,就說:「我家就是這麼貧窮啊!雖然有心,可是又要拿出什麼東西來布施呢?」妻子告訴丈夫:「我們過去世沒有布施,導致這一世這麼窮困、困苦;那麼現在倘若又不種福田,未來世要生到哪一道去才好?你就聽我的,我決定要布施。」

「丈夫心中自己念著說:『嗯,我的妻子可能自己有私人一點財產吧!我就聽她的。』就同意了說:『要布施就布施吧!』檀膩伽又向丈夫說:【『我意欲以此疊布施。』夫言:『我之與汝共此一疊,出入求索以自存活,今若用施,俱當守死,欲作何計?』婦言:『人生有死,今不施與,會當歸死,寧施而死,後世有望;不施而死,後遂當劇。』】(《賢愚經》卷5)」檀膩伽向丈夫說:「我想要將身上這個毯子拿來布施。」丈夫說:「我跟妳就是共用這麼一條毯子,出入去求乞讓我們自己能夠存活下來,也就是這麼一條毯子,如果把它用於布施了,那麼我們只能守在家裡等死,還能作什麼呢?」妻子說:「人生必有死,今天如果不布施,將來也是一樣會死。那麼現在我寧可布施而死,未來世還有希望;如果沒有布施而死,未來世就會更加貧窮困苦。」

「丈夫聽了就歡喜地說:『那就將這個用來活命的毯子拿去布施吧!』妻子出來向比丘說:『大德請到屋子下面,我要布施。』比丘答覆說:『若要布施,妳就當面布施,我會為妳祝願的。』檀膩伽回答說:『我身上就只披著這條毯子,而裡面沒有穿其他衣服了,我想要布施這一條毯子,女形污穢不淨,不適合在這裡脫啊!』就回到屋子裡脫掉身上的毯子,遠遠地交給比丘。比丘祝願她以此至誠心布施必得大福;隨後將那毯子帶回到佛陀所住的處所。」

「毘婆尸佛以神通力,知道這件毯子的來歷,告訴比丘把毯子拿過來。比丘恭敬地呈給佛陀,佛親手受此帶著污垢的毯子。當時,會上國王與大眾輕微地起心嫌棄佛陀受此污垢的毯子。佛知道大眾的心在想什麼,就告訴大眾說:『我觀此會清淨大施,無過於此以疊施者。』(《賢愚經》卷5)」佛陀說:「我觀察這供養大會的清淨大布施的功德,也不會超過這位以活命所用的毯子拿來布施者的功德。」

「大眾聽聞到以後,都感到驚訝而不可思議。國王夫人非常歡喜,立即脫掉自己身上所穿的用珠寶瓔珞裝飾的外衣,要送給檀膩伽;國王也非常歡喜地脫掉身上的衣服,要送給檀膩伽的丈夫,命令他們要來參加法會。毘婆尸佛就廣為大眾說微妙法,當時會中的大眾,聽法而得度的非常多。」

佛陀就告訴阿難:【欲知爾時貧窮女人檀膩伽者,今叔離比丘尼是。由於爾時以清淨心疊布施故,九十一劫所生之處,常與疊生,無所乏少,隨意悉得。緣於彼佛,聞深妙法,願解脫故,今得遇我成阿羅漢。是故汝等!應勤精進聞法布施。】(《賢愚經》卷5)佛陀告訴阿難:「想要知道當時那位貧窮女人檀膩伽,那就是今天叔離比丘尼。由於當時她以清淨心來布施身上唯一的毯子,所以在九十一劫中,隨著所出生的處所,常與白毯子一起出生,生活所需沒有匱乏,隨著心意所想都能獲得。由於曾經在毘婆尸佛座下聽聞深妙法的因緣,當時聽聞以後就發願要求證解脫的緣故,今天得以遇見我釋迦牟尼,出家修道證得阿羅漢果。因此你們要努力精進地聽聞深妙法,並且要勤於布施供養以報恩,並且培植福德。」

除了這個叔離比丘尼的典故以外,另外一個布施而現世得華報的典故,是這樣的:在佛陀住世的時候,有一個人他叫作罽夷羅;夫婦倆人都非常貧窮,為人幫傭過活。有一次,在路上看見有長者都往寺院中作大布施供養法會。回家睡覺時想著:「由於我前身沒有布施作福的緣故,今日這麼貧窮。像那些長者,過去世有布施植福,這一世又能布施作福;我現在貧窮無福,到未來世只有更加貧窮困苦了。」想著想著就哭起來而不快樂。

妻子就問丈夫說:「你為什麼掉眼淚呢?」丈夫答覆說:【見他修福常得快樂,自鄙貧賤,無以修福,是以落淚。】(《雜寶藏經》卷4)丈夫說:「看見別人這麼有福報,能夠經常布施植福,而常常得到很多快樂;自己卻鄙陋貧賤,沒有錢財可以修福,因此傷心掉淚。」妻子回答說:「只是掉眼淚有什麼幫助呢?可以把我這個身賣給他人,換取金錢來布施作福啊!」丈夫說:「若要我將妳的身賣掉,那我又如何能獨自存活呢?」妻子回答說:「倘若你恐怕不能存活,那我就與夫君您一起去賣身,換取錢財布施而修功德。」於是夫婦倆便共同到一有錢人家裡,告訴主人:「今我夫婦倆要以此卑賤之身,請求交換金錢。」主人問他們:「欲得幾錢啊?」他們就說:「我想要十個金錢。」主人說:「現在給你們錢,第七天以後沒有償還的話,你們夫婦倆就得來我家作奴婢。」他們就以所說的話當作約定,拿著錢到寺院,請求布施供養法會。

夫婦倆人就日夜勤快準備供養法會所需,到了第六天,隔天要進行供養了,剛好那一國的國主也想要作供養法會,就來寺院相爭著隔天的這個日子。僧眾都告訴國王說:「已經接受貧窮的人設供養了,所以無法移動這個日子。」國主聽到了很不高興地說:「這是哪裡的小人哪!敢來與我爭這樣的設施供養法會的日子呢?」於是派遣人去告訴罽夷羅:「因為國王要設這個供養法會,要避開國王這個日子。」可是罽夷羅答覆說:「實在沒有辦法避開啊!」就這樣子往返三次,罽夷羅都堅持說沒有辦法改變。國王覺得太奇怪了,就自己來到僧坊告訴罽夷羅說:「你為什麼不能夠後天再作供養,一定要與我相爭明天這個日子呢?」罽夷羅答覆說:「只剩下一天自在了,之後我就歸屬別人,沒有辦法再作供養了。」國王問他:「你為什麼不能再作供養呢?」罽夷羅說:【自惟先身不作福業,今日窮苦,今若不作,恐後轉苦。感念此事,唯自賣身,以貿金錢,用作功德,欲斷此苦。至七日後,無財償他,即作奴婢。今以六日,明日便滿,以是之故,分死諍日。】(《雜寶藏經》卷4)罽夷羅向國王說:「自己思惟著我過去世因為沒有布施植福,今日才會這麼貧窮困苦,現在如果不再布施作福德,未來世恐怕更加地困苦呢!感念到這件事情,唯一能作的是只有賣掉自己的身,來交換金錢,來作布施的功德,想要斷除這個貧窮的困苦。第七天以後,如果我沒有錢財可以償還他,就得去作奴婢。今天已經第六天了,明天就滿了,因為這樣子,所以就算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爭取明天作供養。」

國王聽到這些話,深深地生起憐愍心,讚歎未曾有,說:【汝真解悟貧窮之苦,能以不堅之身,易於堅身,不堅之財,易於堅財,不堅之命,易於堅命。】(《雜寶藏經》卷4)國王說的意思是這樣的,說:「你們真的已經瞭解並體悟到貧窮之苦了,能夠以這個要乘載病痛與生死不堅固的色身,於值遇殊勝的福田時,來換取財物供養布施;當來世必能依諸福田來長養法身慧命,這就是以不堅之身,易於堅身的意思。而賣身所換取的財物,隨著五蘊的生命結束,就與五蘊完全切斷關聯了,也會隨著世間磨滅而磨滅,因此世間的財物是不堅固的;而將這不堅固的財物,用來布施供養,將來得能以這樣的福,來親近善知識長養法身慧命,獲得堅固不壞的七聖財,延續到未來世,這就是以不堅之財,易於堅財。而五蘊身命是無常法,不能常住;不惜斷送身命的風險,都要布施供養,得以依諸善知識的福田,來聽聞了義正法,親證法身,獲得堅固不壞之般若實相智慧,這就是以不堅之命,易於堅命。」國王常常親近佛陀,聽聞到佛陀的開示,所以這樣讚歎了這對貧窮夫婦以後,就聽許他們設供養法會。國王以及夫人脫下了身上的衣服與瓔珞來送罽夷羅夫婦,又割了十個聚落作為福封;因為國王認為這對夫婦懂得以不堅之身易堅身,以不堅之財易堅財,以不堅之命易堅命,已經是很有福的人,因此就這樣來封給他們當作這一世的福德。

所以,從上面所說的典故來看,能夠至心修福德的,這一世能夠得到華報尚且是這麼殊勝,何況說未來世所獲的果報呢!由這樣來看待一切世間人,想要能夠免除貧窮困苦,應當要勤於修福,布施植福這個事情呢,未來世才有可能讓他們能夠免除未來世的貧窮困苦;那麼怎麼還要說在這一世貧窮困苦了,而更加地放逸懈怠呢?所以在這個經典中,雖然說這些譬喻典故看起來是非常的簡單,可是要告訴大家的是:為什麼這一世會有各自不同的這些福報,其實最大的原因是在於過去世有沒有布施植福;而這些福德能不能自在受用,又與布施植福當時所植的福田有關。

假如說所布施植福的這個福田,它不是真正的清淨解脫的福田,譬如說是繫縛在三界而本身是有過失的福田;那麼當布施了這些福以後,未來世要受用這些福德,就要歷經千辛萬苦,而且要有種種的煩惱、種種的繫縛,受用這些福而不能自在。那如果說,所布施的這些功德田,它是清淨的,真實有獲得實證佛法這些真正的解脫的內容,而是真的能夠離三界的;那麼對於所布施的這些福,要受用它們,如果說所獲得的錢財,是如法獲得的。譬如說像剛剛所舉的例子,就是以自己唯一的財物來布施,或者說賣掉自己的身獲得財物來布施,這就是如法獲得的,而且是非常的殊勝。

那麼這樣所獲得的財物,而所布施的對象又是真正的福田;譬如說,在佛法中有實證解脫的這麼清淨有功德的福田。因為這些福田已經沒有繫縛在三界了,所以這些福在受用的時候不可限量;而且所獲得的財物是來自於自己如法所獲得的,所以受用這些福德的時候,又可以自在使用,不必受到所謂的「王、賊、水、火」等等的來侵損。所以當我們在看待說,到底有福、沒福,或者說能不能自在受用福德,這個同時就要想到是否在過去世,我們曾經作過布施植福;又當時所植的福田,是什麼樣的福田,來看待這一世。假如說,我們這一世能懂得用自己如法獲得的財物來作布施,那麼這些福田稱為,這個內容有所謂的貧窮田、報恩田以及功德田。

所以,如果在報恩田方面,供養自己的父母,這個也是報恩田;如果進而能夠有多餘,自己心裡想對於在真正的功德方面有更進一步,你想要往這個方向去植福,而且培植善根的話,那麼對於在佛法中,真正實證解脫的有實際證量的這些人,以及他所一起在共修學習的僧團,在這裡面培植福德,那麼這樣的福是不可思議的,因為這些福田,它是完全解脫於三界繫縛的。所以以前面我們舉的這個例子來看,為什麼說這一世布施就能夠獲得這麼殊勝的華報?是因為他們布施的福田太過殊勝了;而且以自己很難得獲得的財物來作布施,以自己的身命來換得錢財來作布施,非常殊勝的緣故。

今天這個典故就說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點擊數: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