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父以金錢雇女令受持五戒生天緣

第56集
由正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單元。我們今天將為各位介紹《雜寶藏經》卷5中所記載的一則故事,標題是「長者父以金錢雇女令受持五戒生天緣」。

經文所記載的內容是這樣子的:【爾時舍衛國中,有一長者,名曰弗奢,生二女子:一者出家,精進用行,得阿羅漢;一者邪見,誹謗不信。父時語此不信之女:「汝今歸依於佛,我當雇汝千枚金錢;乃至歸依法、僧,受持五戒,當與八千金錢。」於是便受五戒。不久之頃,命終生天,來向佛所,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比丘問言:「此天女者,以何業行,得生於天?」佛言:「本於人間,貪父金錢,歸於三寶,受持五戒。由是因緣,今得生天,重於我所,聞法得道。」】

這個故事的經文很短,我們仍然先以白話方式語譯一下。故事是說:在佛世的時候,舍衛國中有一位長者,名字叫作弗奢,他生了兩個女兒,其中一位出家,在修行上非常精進用功,因此證得了四果阿羅漢果;另外一位女兒有邪見,是誹謗三寶、不信三寶的人。這位父親弗奢告訴不信三寶的女兒說:「妳如今歸依於佛陀,我就給妳一千枚的金錢;乃至如果可以歸依於法寶及僧寶,又受持五戒的話,我將另外再給與你八千枚金錢。」這位原來不信三寶的女兒,便因此而受持了三歸及五戒,也就不再誹謗三寶了。在不久之後,她的生命終了,捨壽生到欲界天中,想起自己是因為在人間時歸依、受戒,今天才能生天享福,而來到佛陀所在之處晉謁,佛陀就為她說法,當下即得證初果須陀洹。

有比丘就向佛陀請問:「這個天女她以什麼樣的業行,而可以在捨壽後得生於欲界天呢?」佛陀就告訴這位比丘說:「這位天女本來生於人間,雖然是貪父親的金錢,因此而歸依於佛法僧三寶,而不再誹謗三寶,並且也同時受持了五戒;由於這樣的因緣,如今得以生在欲界天中,也因為想起生天的因緣,而到我釋迦牟尼佛所,聽聞我說法以後,即證得解脫道的初果。」

關於這個故事,有一些觀念可以提出來為各位菩薩說明的。首先,當然這個故事的主角是第二個女兒,她有一位信受佛法而且又有智慧的父親叫作弗奢。這個原本有邪見而且又不信受三寶的女兒,在父親的重金利誘之下,歸依了三寶並受持了五戒,因此而大大改變了她往後的命運。如果她當時不受三歸五戒的話,誹謗三寶的重罪,就足以讓她於未來下墮到三惡道中受苦;可是由於她父親有方便善巧,又瞭解自己女兒的心性,知道她貪愛錢財,因此才以重金利誘她受三歸五戒,而改變了她的知見及心性,不但使她那一世捨報後往生欲界天,甚至之後有因緣親聞佛陀說法,而得證初果須陀洹。

這位父親救護他女兒、度他女兒使其歸依受戒的方式,在佛經中還有其他著名的例子。譬如在《維摩詰所說經》卷2中,就有這樣的經文:「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這意思就是說:對某些人來說,要讓他信受佛法、進入佛道,一定得先以他有興趣的,或他所想要的事物來吸引他。也就是說,一定先要有一些誘因,他才肯跨出第一步,之後他才能開始進一步修道乃至證果。要是一開始沒有一些其他附帶條件,就直接要求他歸依、受戒、學法、修道,或直接就對他說長篇大論,對他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甚至會排斥乃至誹謗,這樣就無法達到接引他進入佛門學法的目的了。而佛陀總是這樣觀察因緣來接引眾生的,《雜寶藏經》中這個故事的父親,也是這樣接引他的女兒的;而這也是我們在修學菩薩法道的過程中,所應該學習的救護眾生、攝受眾生的方便善巧。

又譬如在《法華經》中,佛陀也曾以「三車之喻」說明佛菩薩的悲心與智慧,以及善觀眾生因緣的善巧方便。經中說:從前有個大富長者,他的住宅豪華寬廣,但已經老舊,而且僅有一道狹窄之門可以出入屋宅。有一天,屋內四面竄起大火,並迅速蔓延。而他的眾多孩子們卻還在屋裡玩樂嬉戲,絲毫不覺處境的危急;雖然大富長者盡力為他們說明大火令人怖畏之事,但孩子們卻仍然貪著於玩樂嬉戲,不肯信受;不僅毫無驚慌畏懼的神色,更無離開火宅的意思。後來長者不得不使出權宜之計,由於他深知孩子們的喜好,於是大聲告訴孩子們,屋外有稀有難得的玩具可以遊戲,不拿會後悔,有羊車、鹿車跟牛車等等都放在門外,你們趕快跟我到屋外去,只要你們喜歡,這些玩具統統送給你們。孩子們聽到父親所說的玩具,都是他們所希望得到的,於是各個爭相往外奔跑,終於所有的孩子們都平安地離開了火宅,不再有任何危險。

眾生在種種煩惱痛苦的三界中輪迴生死而不自知,仍然貪著於各種世間五欲,就像大富長者的孩子們,雖然身處在恐怖的火宅中,而仍然貪著於玩樂嬉戲一樣。而此處的大富長者即是譬喻佛陀,祂以悲心及智慧來解救眾生,脫離三界輪迴的種種苦,而羊車、鹿車及牛車就是三乘菩提之法的譬喻。《法華經》中故事的意涵,與我們這裡所講的故事的內涵一樣,只是人物、場景不同罷了。《雜寶藏經》中的這位父親,為了救護他的女兒免於在未來世受到邪見及誹謗等惡業的果報,為了讓他的女兒能入於佛法中,也就是受三歸五戒,不惜以金錢加以誘引;而《法華經》中的大富長者,則是以玩具來引誘孩子們出離火宅。由於眾生的無知及習氣,往往不知自己正處於三界中的火宅之中,往往不知道自己有無明、邪見,因此需要有善知識以其智慧及方便善巧加以誘導,使其願意信受三寶,乃至學法修道,終究出離三界生死或成就佛道。

然而,在這裡我們還是要強調一點,雖然在經中的故事,以及在《維摩詰所說經》中也說「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道」,但是不能將善知識的善巧方便當作是修行的目標,當作是錯誤法道修行等的藉口,最終仍要回歸佛所教導的正道。不能像所謂的藏傳佛教主張淫欲就是道,說男女正在行淫時,遍身受樂的覺受就是正遍知覺;然後觀察此樂無形無相,說這樣就是樂空雙運,說這樣的境界就是報身佛的境界、就是即身成佛。如果真的是這樣,佛就不必在《楞嚴經》中說:【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讚歎婬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婬婬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命終之後畢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楞嚴經》卷9)真正的佛道是可以讓人解脫生死,可以使人成佛的,而不是反而讓眾生下墮的。沒這個道理!

接著,我們簡單來談一下受三歸五戒的重要,因為故事中的這位女兒是受了三歸五戒之後,才有因緣能生欲界天的。先說三歸依。三歸依的意義就是要以三寶為依歸;而入佛門中修學佛法,歸依了三寶之後,就不可以再歸依外道。也就是透過佛門三歸依的儀式——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並發四宏誓願,也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而成為三寶弟子。成為佛教徒之後,再以佛所教的法來修行,將來才能成就二乘解脫道而出離三界輪迴生死,或成就大乘佛菩提道而成佛。

《優婆塞戒經》中說:「是三歸依乃是一切無量善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優婆塞戒經》卷5)因此要在佛門中修學證果,是不可能不先受三歸依的。但是《優婆塞戒經》也說:【善男子!若人信因、信果、信諦、信有得道,如是之人則得三歸。若人至心信不可敗,親近三寶受善友教,如是之人則得三歸。】(《優婆塞戒經》卷6)也就是說,三歸依不只是一個形式、一種儀軌而已,而是真的要信受因果,信有解脫之道、成佛之法,而且相信有已得道之善知識可以教導我們修道學法;不但如此,還要常親近三寶,親近善知識而接受教導,這樣歸依才有意義,也才算是真的受了三歸依。

至於歸依三寶有何功德?若修行不得力,或容易跟鬼神相應,受了三歸之後,便會有護法神前來護持,可以因此減少修行的遮障。《瑜伽師地論》中則說:【受歸依者,獲四功德:一獲廣大福,二獲大歡喜,三獲三摩地,四獲大清淨。復獲四德:一、大護圓滿;二、於一切種邪信解障,皆得輕微,或永滅盡;三、得入聰叡正行正至善士眾中,所謂大師、同梵行者;四、為於聖教淨信諸天歡喜愛念,謂彼天眾心生歡喜唱如是言:「我等成就三歸依故,從彼處沒,來生此間,是諸人等今既成就多住歸依,亦當來我眾同分中。」】(《瑜伽師地論》卷64)由於佛法僧三寶有無量的功德,所以歸依者也有眾多功德。如同所引論中末了所言,顯然受了三歸之後的三寶弟子,是非常受到欲界天眾歡迎的;就像這個故事中長者之女一般,在捨壽後可以往生欲界天。

但是也要提醒各位菩薩,因為三歸依有戒的作用:「歸依佛,終不歸依天魔外道;歸依法,終不歸依外道邪說;歸依僧,終不歸依外道徒眾。」因此有時我們會說三歸依戒,意思是說,既然歸依了三寶,當然就不能再歸依外道或種種邪教。此外,若是在非正法的道場所受的三歸依,那不但不能成就三歸依的功德,而且還可能成就破壞佛法的罪業;因此要有智慧加以簡擇,避免在非正法的道場中歸依。譬如,在經論中向來只講三歸依,不曾說過在歸依佛之上,又另加一項「歸依上師」的「四歸依」;若有人主張歸依時,應作像這樣的四歸依,那就是外道邪說。又譬如,若有道場主張「大乘非佛說」,那麼這樣的道場,也顯然不是正法的佛教道場;因為即使是在初轉法輪的四阿含經中,佛都已經有大乘佛乘的教示了,怎麼可以主張大乘法不是佛親口所說呢?像這樣在破壞佛法的道場中歸依,都不能成就佛法中歸依的種種功德,都是無效的歸依。

接著,簡單談一下五戒。我們現在的儀軌都是同時受三歸及五戒的,雖然五戒不一定要全受,可以滿分受、多分受或少分受,但三歸五戒都是一起受的。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及不飲酒。也就是說,歸依三寶後,應當隨分隨力護持善法、不犯五戒。持守五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間做人的基本,即使不學佛的人也同樣要持守。如果一個人受持五戒的話,就可以不墮入三途惡道之中;所以一般來說,持五戒至少可以保得人身。反過來說,如果違犯了五戒的話,那就是違犯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心性是不屬於人道的,未來便不能生而為人,是要墮入三惡道的,不論是否信仰佛教。此外,具足受五戒的人,另外也會有二十五位護法善神守護的,如《佛說四天王經》中說:【若持一戒,令五神護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營衛門戶,殃疫、眾邪、陰謀消滅,夜無惡夢;縣官、盜賊、水火、災變終而不害,禳禍滅怪。】(《佛說四天王經》卷1)

那如果已經受五戒的人,心性從善,若能再加修十善業,而且不造作惡業的話,就可以在捨報後往生欲界天,因為這樣的心性,是與欲界天相應的。至於故事裡,聞佛說法斷三縛結才能證須陀洹等等解脫道,乃至佛菩提道證道的道理,在這一集裡礙於時間就不多說了。

最後,總結這個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三歸五戒的重要,尤其是對一個想要修道之人;因此,也建議各位菩薩,若有因緣應當於正法道場受三歸五戒。

這個故事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