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佛功德——身貧供養品

第12集
由 正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跟大家介紹有關供佛功德的故事,這是《賢愚經》卷11 的記載。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位大富長者他的夫人生了一個男孩,面貌非常端正,出生沒幾天就能開口講話,問他的父母說:「世尊還住世嗎?」他的父母回答說:「世尊仍然住世。」男孩又問:「尊者舍利弗、阿難等都還在嗎?」父母回答說:「都在。」父母看見兒子出生沒多久就能開口講話,認為這孩子不是普通的一般人,覺得奇怪,怎麼會這樣呢?就去請問 佛陀。佛說:「這孩子是有福德的人,你們大可不必懷疑。」父母聽了心裡很歡喜。

回到家裡,兒子啟稟父母說:「但願兩位尊親大人為我禮請佛陀以及眾比丘僧。」父母回答說:「要禮請佛陀與眾僧必須先準備各種供具,不是匆匆忙忙就可以辦好的。」兒子說:「只要把廳堂房舍灑掃乾淨,把桌椅座席排放整齊,再施設三個高座,那麼百味飲食自然就有了。另外,我前世的母親現在還在人間,就住在波羅奈國,懇請兩位尊親幫我把她請來。」父母隨順兒子的意思,就派人去把兒子的前世母親請來。

原來這孩子施設三個高座的用意是:第一、為了佛陀,第二、為了前世的母親,第三、為了這一世的母親。當 佛陀與眾僧進入房舍次第坐定之後,美味佳餚自然就現前了,非常的豐富。佛陀受供之後,就為他們演說佛法;孩子的父親和兩位母親、全家大小聞 佛說法都法喜充滿,也都證得了初果須陀洹。這孩子長大後就辭別了父母,跟隨著 佛陀出家精勤修行,終於證得了阿羅漢果。

阿難尊者請示 佛說:「這位比丘過去世作了什麼樣的功德,今生能夠出生在豪貴家裡,出生沒多久就能講話,又能隨佛出家學道證果,獲得神通自在?」佛告訴阿難尊者說:「這位比丘過去世是波羅奈人,本來是富有人家的兒子。父親過世後,由於不懂得經營家業,導致家道中落,漸漸地成為貧窮人;雖然他也值遇佛陀出世的年代,卻沒有資財來供養親近佛陀。他只要一想到這件事,心裡就悶悶不樂,於是他捨棄了豪姓身分,賣身到豪富人家去作長工;當他做滿一年時,就跟主人索取一千兩黃金。主人問說:『你是不是要娶老婆呀?』他回答說:『不是的。』主人又問:『那你要這麼多錢,是要拿來做什麼呢?』他回答說:『我想用來齋請佛陀以及聖僧。』主人就說:『如果你要恭請佛來供養,我樂於提供所有經費,我們一起來營辦這件事,就在我家舉行這場盛會吧。』聽到主人這麼說,這位貧窮人很高興地答應了。於是就開始著手料理佳餚美饍,供養佛陀以及僧眾。由於這個因緣,那貧窮人命終之後就感應生到大富長者家裡;又知道要恭請佛來供養,因此可以聞法證道。」佛告訴阿難尊者說:「以前那位貧窮人就是現在的長者子比丘。」佛說完了這段因緣,所有參與法會的大眾都非常歡喜地頂禮佛,感戴佛恩而依教奉行。

從以上《賢愚經》卷1所說的故事中,我們知道供養三寶功德不可思議。古德說:【十方薄伽梵,圓滿修多羅,大乘菩薩僧,功德難思議。】2 十方薄伽梵——就是佛。為什麼 佛稱為寶而叫作佛寶呢?我們就從 馬鳴菩薩開示的偈子來探討,馬鳴菩薩說:【普作大饒益,智無限自在,救護世間尊。】3 意思是說:佛圓滿具足一切世出世間法,可以普遍地大作饒益有情的功德業。佛的智慧無限而且又是自在,佛圓滿具足佛菩提智,也就是四智圓明,包括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以及成所作智。佛是大醫王,一般醫生只能醫世間病,佛能醫的卻不只是世間病,還能醫治眾生生死輪迴病,這樣才是能救護世間的世尊。由於這種能夠普作大饒益,智無限自在,救護世間的功德,也就是福德圓滿、智慧圓滿而威德無比,所以稱為世尊——三界世間的至尊。

圓滿修多羅——修多羅就是佛法。請問為什麼要修學佛法?修學佛法的目的是什麼呢?也許有人說:修學佛法就是要修證解脫,解脫道的法就是成佛之法。其實不然,解脫道只是佛法中的副產品,真正的佛法是法界實相的法,這才是真佛法、真解脫。二乘解脫道的法只是法界實相法裡面很小的局部而已;大乘佛菩提的法才是真正的法寶,才是圓滿的修多羅,才是摩訶般若波羅蜜。

接著說大乘菩薩僧。什麼是僧?僧的定義是什麼呢?這是很嚴肅的問題。自古禪門的宗風是:「入門須辨主,當面分緇素。」證悟了才是黑衣,還沒有開悟或悟錯了,都是白衣。所以在大乘法中,不論出家身或在家身,只要已經斷了三縛結——我見、疑見、戒禁取見斷了,並且證悟明心,就有資格稱為勝義菩薩僧;如果是出家既沒有斷三縛結也沒有證悟明心,就稱為凡夫菩薩僧;如果在家受了菩薩戒、發了菩薩心,但是還沒有斷三縛結也沒有證悟明心,就稱為凡夫菩薩,不能稱為僧。而在二乘法中,只要斷了三縛結,證得初沙門果,不論是出家身或在家身,都是二乘法中的勝義僧,稱為勝義聲聞僧;如果是出家還沒有斷三縛結,還沒有證得初沙門果,就稱為凡夫聲聞僧。

譬如《雜阿含經》卷12中說:有一個在家人叫作阿支羅迦葉,早上聽聞 佛說法之後,成為阿羅漢,就向 佛告辭又回去牧牛;但是在牧牛時,為了要保護一隻小牛,結果被一隻公牛撞死。早上才成為阿羅漢,下午就被牛撞死。佛還吩咐舍利弗尊者要去供養那牧牛的阿羅漢;出家的阿羅漢奉 佛之命,要去向在家相的阿羅漢作供養荼毘,這表示什麼呢?表示那位牧牛的在家人已經證得沙門果,已經是聲聞法裡面的勝義僧。二乘法裡面有二乘法的勝義僧,大乘法裡面也有大乘法的勝義僧,都是從果證上來認定的。既然我們是要學佛,就要歸依大乘賢聖僧,不歸依二乘聖僧;假使遇到了二乘聖僧,只作供養,不作歸依想。因為二乘聖人不知不證法界實相,如果歸依二乘聖僧,所學的法就會是二乘的羅漢法、解脫道為主,而不牽涉大乘佛菩提,那就永遠無法成佛。所以,學佛人要歸依的是大乘法的賢聖,不論他是出家或在家;大乘法中證道的全部賢聖、諸尊菩薩摩訶薩才是我們要歸依的僧寶。所以古德說:「十方薄伽梵,圓滿修多羅;大乘菩薩僧,功德難思議。」

佛是三界至尊,是世間最上良福田,不但是功德田,也是報恩田。供佛的福德無量無邊,是累積福德資糧最快速的方法。也許有人說:兩千五百年前的 釋迦佛已經示現入涅槃了,我們要去哪裡供佛呢?《優婆塞戒經》卷3 佛開示說:【如來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應當至心勤心供養生身、滅身、形像、塔廟。……若能如是至心供養佛、法、僧者,若我現在及涅槃後,等無差別。】4 意思是說:只有如來可以教導我們法界實相的究竟了義正法,所以說如來就是一切法藏,一切法都含藏在如來心中,如來能說一切法。所以有智慧的人應當以至誠心,精勤地供養應身佛、供養佛舍利、供養佛的形像以及佛的塔廟。

接著 佛又開示說:「如果能夠這樣以至誠心來供養佛、法、僧三寶,如果能夠在佛住世時來供養,或者在佛示現入涅槃後供養佛像,未來世中所獲得的福德相等而沒有差別。」所以我們要常常供佛,供奉佛像也是功德無量。

這裡就跟大家介紹供佛的一些細節,譬如不能以聖所遮物來供佛。什麼是聖所遮物呢?是說佛菩薩所遮止的物品,不能用來供養三寶。譬如眾生肉以及五辛;五辛就是蔥、蒜、韭、薤、興渠,包括青蔥、珠蔥、大蒜、韭菜,蕗蕎、洋蔥等等。蕗蕎又叫作蕎頭,或稱為小蒜。這些雖然是植物性的食物,但是吃過之後,全身散發出來的味道,會使得身邊的人受不了。《楞嚴經》卷8 佛開示說:想要求證佛菩提或修證禪定,不能吃五辛。這五辛如果熟食會使人增長婬欲,如果生吃會使人增長瞋恚;吃五辛會使得善神遠離,餓鬼接近,福德就會漸漸地削減。修學佛法必須要有許多的助緣來幫助,護法善神也是助緣之一,如果吃五辛就會使得護法善神遠離,所以要避免吃五辛。

另外,不能用殘食(殘食就是剩下的食物),也不能用不清淨的物品來供佛。甚至像榴槤以及辛香類的蔬菜,譬如蘿蔔、茴香、芹菜等,有強烈的氣味或嗆鼻的味道者,也不適合用來供佛。因為諸佛是究竟清淨,所以有辛香味道或嗆鼻味道的食物不適合供佛。供過佛的物品不能重複供佛,但可以拿來供祖先,或供天神、供阿羅漢都可以。煮好的食物才能上供,譬如稻米、麵條等還沒煮過就不能上供。水果如果沾有泥土,就要把它清洗乾淨。當供品準備好了,記得要親手供佛,可千萬不能使喚別人上供,因為這裡面有布施因果,也就是未來世實現果報時,那份福報將會交給別人來控制,自己就不能隨意使用了。

也許有人說:「景氣不好,我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去買上好飲食來供佛。」那也沒關係!因為,可以用一朵花乃至無量花,也可以用一香乃至無量香來供佛,也可以用一首偈乃至無量偈來讚歎佛。譬如〈彌陀讚〉: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5

又譬如《佛本行集經》卷4讚歎說:

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6

又譬如《勝鬘經》卷1,勝鬘夫人讚歎說:

如來妙色身,世間無與等;

無比不思議,是故今敬禮。

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

一切法常住,是故我歸依。7

用清淨心、至誠心來讚歎佛的真實功德,就是很好的供養;或者在佛的塔廟、佛的形像前禮拜,右繞一匝、三匝,乃至無量匝,也都是供養。為什麼拜佛、繞佛也是供養呢?因為當您禮敬諸佛時,會讓眾生對諸佛生起崇敬心與信心,眾生看了會說:「這尊佛像肯定有什麼功德,才值得他這樣地頭頂禮拜!」就會好奇去探究,也許就因為這樣而進入了佛門。

供佛的方法很多,如果能夠宣揚佛地功德,讓眾生對諸佛產生欽仰,這也是供佛。想要學佛,有佛的攝受很重要!因為三地未滿心之前,都有隔陰之迷〔編案:必須是三地滿心以上發起意生身的菩薩才沒有隔陰之迷〕,除非有宿命通,否則今生就會忘了前生姓什麼、名什麼。我們把佛經翻開來,有好多現成的例子,七地、八地、九地,乃至十地的大菩薩,都說需要佛來攝受;連大菩薩都說需要佛來攝受,更何況我們博地凡夫!《勝鬘經》卷1勝鬘夫人發願說:【此世及後生,願佛常攝受。】8 即使修到十地,還是需要諸佛加持。

所以,一切學佛人必須常常恭敬供養、禮拜、讚歎諸佛世尊,才能迅速成就道業。

時間的關係,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本文稿係依《正覺電子報》連載之弘法視頻文字稿置換,詳情請見《正覺電子報》第135期〈正覺教團弘法視頻文字稿連載公告〉


1.《賢愚經》卷1,《大正藏》冊4,頁354,上22-中24。

2.《廬山蓮宗寶鑑》卷10,《大正藏》冊47,頁354,中4-5。

3.《大乘起信論》卷1,《大正藏》冊32,頁584,上23-24。

4.《優婆塞戒經》卷3,《大正藏》冊24,頁1051,下13-26。

5.《三時繫念佛事》卷1,《卍新續藏》冊74,頁57,下2-頁58,上2。

6.《佛本行集經》卷4,《大正藏》冊3,頁670,上7-8。

7.《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卷1,《大正藏》冊12,頁217,上24-27。

8.《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卷1,《大正藏》冊12,頁217,中6。


點擊數: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