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菩薩

第74集
由正才老師開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再次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上一集我們講到講記第二輯第249頁第一段,在上一次的最後我們談到 馬鳴菩薩說:「無始無明熏所起識」「非諸凡夫、二乘智慧之所能知,解行地菩薩始學觀察,法身菩薩能少分知,至究竟地猶未知盡,唯有如來能總明了」(《大乘起信論》卷1)。跟各位解說必須先滿足十信位,接著修學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每一度都得在外門廣修萬行,要這樣修上來一直到了第六住位才能熏習四加行,現觀五蘊空、十八界空而斷我見、斷三縛結,之後再去參禪,當找到如來藏時,才敢承擔起來,般若智慧才會開始出現,這時才能說是第七住位的菩薩,才是真的進入內門,開始內門廣修六度萬行。

但是這個時候對於這位已經開悟明心的第七住位菩薩來說,就已經懂得很多了嗎?當然不是,只能算是少分中的少分。因為此處論文中所說的法身菩薩是指初地以上的菩薩,初地所知都還算是少分,第七住位菩薩的智慧,相對初地菩薩來說,距離還是非常遙遠,是只有根本無分別智,也就是般若總相智而已,連後得無分別智都還沒有或還不具足,更談不上初地以上的道種智了。因此才說剛悟的七住位菩薩的智慧更是少分了,正是少分中的少分。雖然開悟明心後,相較於凡夫來說是已經有般若智慧了,但是所知只不過是極少分而已,還有很多的法,譬如第二轉法輪的般若別相智,也就是後得無分別智,以及第三轉法輪一切種智的唯識經典妙法,都是要在悟後的未來,在善知識的教導下,一步一步去熏習、去思惟觀察,才能有多分的了知。這個意思也就是說,這個無始無明熏所起識——也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得要法身菩薩才能夠少分知道。

那麼為什麼說初地菩薩是少分了知呢?這是因為對菩薩來說,這個「無始無明熏所起識」要到七地滿心才斷盡最後一分故意保留的思惑,祂的阿賴耶性才斷盡,才改名為異熟識;因為這時仍然還有異熟生死尚未斷盡,而這個異熟性的變易生死要到佛地才斷盡,也就是成佛時才改名為無垢識。就是因為還有異熟生、異熟滅、異熟果在的緣故,所以法身菩薩的初地菩薩對這個無始無明熏所起識,還只能算是少分了知,不能算是多分,當然更無法全知,因為還有很多所含藏的種子與智慧是他所不知道的。那法身菩薩為什麼叫法身呢?那是因為初地以上的菩薩都有五分法身,他們都是以這五法為身,所以叫作法身菩薩,而這五法就是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因為他們的如來藏發起這五法了以後,如來藏就以這五法為身,不再以生滅性的五蘊法為身,所以初地以上菩薩的如來藏就因此而名為法身;對於尚未入地的菩薩來說,因為尚未證得這五法,所以如果將他們的如來藏說為法身時,只是方便說,不是實義說。

初地菩薩能為人廣說解脫知見,但俱解脫的大阿羅漢們不一定能說,即使能說,也不能像法身菩薩一樣解說得那麼透徹。導師在這裡舉了一個例子作說明,譬如佛世時的周利槃特伽尊者,他也是俱解脫的大阿羅漢,他之所以鼎鼎有名是因為 世尊曾教他唸一個四句偈,而他老是只能記住現前這一句而忘了其他三句。後來在 佛的教導及他自己精進用功下,才終於證得阿羅漢,但是他雖然能將自己的一念無明見思惑斷盡,可是卻無法為眾生解說該如何去斷見、思惑,以及如何斷的次第等道理;也就是說,周利槃特伽無法為人如實宣說解脫境界與解脫之道。但是因為阿羅漢是人天應供,所以後來人家知道他已經成為阿羅漢了,就請他去受供養,他也去受供,他也喜歡人家因為供養他這位阿羅漢種了福田而因此得福,所以願意接受供養;受人家供養後需要以法回饋給施主,結果他卻無法為人宣說,那怎麼辦呢?只好請舍利弗尊者來為施主宣說斷煩惱的方法及次第等解脫之道,回報給供養者。這意思就是說,周利槃特伽雖然自己能夠證得解脫,但是卻沒有解脫知見,更沒有證得第八識法身。也就是說,他只有解脫而沒有解脫身,只有解脫而沒有解脫知見身,所以不能為人宣說解脫之道。所以說,即使是俱解脫的大阿羅漢們,也不一定能為人宣說解脫之道。

此外,我們這裡還要再強調的是:二乘聖人的解脫,是只要將現象界的五陰十八界等法都滅盡,不再出生而解脫三界生死輪迴,並不觸及無餘涅槃的實際第八識法身。所以說他們沒有解脫身、沒有解脫知見身,這與法身菩薩的解脫及解脫知見是依於第八識法身,兩者是不同的,不可相提並論。而初地以上的法身菩薩們是一定都有這五分法身的,所以不可能有人已經證得了初地的果位,但卻沒有發起解脫知見,絕對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的。初地滿心菩薩是早在第七住位時,就已經證得第八識法身,這一世也是已經可以證慧解脫,而卻故意不取證,所以他必定有解脫身,也有解脫知見身。而且初地菩薩因為也已經有一分的道種智的緣故,而使他必然有更勝妙於二乘聖人的解脫知見的法身,所以要是有人自稱已經證得初地或初地以上的果位,但是他告訴你的涅槃卻是像假藏傳佛教、西藏密宗所講的所謂輪涅不二,或者是意識心的離念靈知境界,那就表示他其實仍然於解脫之道完全無知,仍然只是一個凡夫罷了。

這裡我們要指出的是:真正的輪涅不二是只有如來藏所住的境界才是,這不是意識覺知心所住的境界。因為如來藏自心自無始劫來,不曾有滅亦不曾有生,也從來不與三界六塵萬法相應而起種種貪厭,所以沒有生死可言,也沒有輪迴可說,祂的自住境界完全寂靜,所以是涅槃。然而依於如來藏所含藏的無明業種等而出生的世世不同的五陰,卻在三界中不斷地造業受報、受報造業,而顯現有輪迴現象;而此世世不同的五陰卻是由如來藏所出生,不能離於如來藏而單獨存在及運作。因此而說貫串三世的如來藏隨於五陰而有輪迴,如此如來藏雙具涅槃與輪迴,才能說是輪涅不二。反觀五陰不能由前世來至此世,也不能去至後世,唯有一世;而意識覺知心歸屬五陰中的識陰,當然也是僅有一世,甚至是夜夜斷滅的心,色身壞了也即隨之而壞,捨報入胎時則永遠斷滅。像這樣僅有一世的五陰或意識覺知心如何能成就輪迴;而這個有生死的五陰,又如何能有涅槃可說,當然不可能是輪涅不二的主體。

那藏傳佛教他們所講的輪迴與涅槃不二,它的真正內涵又是什麼呢?其實他們是以意識覺知心處於一念不生的境界作為無餘涅槃。但 佛所說的無餘涅槃,卻是要滅盡五陰十八界的。他們這樣誤會無餘涅槃之後,再來宣稱自己因為大慈大悲而不入涅槃、常住三界中,以雙身修法而利樂有情,不斷以雙身法與異性信眾合修,說這樣就是在度眾生,這樣生生世世不斷與異性眾生合修雙身法,而不入涅槃,認為這樣就是輪迴與涅槃不二,這就是藏傳佛教的密續中所說的輪迴與涅槃不二。這種惡見正是落在常見外道境界中,因為 佛在《阿含經》中說:「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雜阿含經》卷9)也就是說不論有念或是無念的意識靈知心,都是要藉意根與法塵才能出生的法,是有生也有滅的法,怎麼會是涅槃呢?而他們又把印度教支派,也就是性力派的雙身淫樂修法,拿來配合在一起,說合修時一心受樂的覺知心是樂空不二;因為他們這種修成所謂究竟佛的境界有這個快樂的果報,所以就是報身佛的境界,說是比顯教更高的佛法,而把 釋迦佛貶為化身佛,說是比他們樂空雙運的報身佛境界還低,真是荒唐無知到極點。而他們所說的人間化身佛的境界,也不過是覺知心一念不生的欲界定境罷了。他們所說樂空雙運的報身佛,則是外道的貪淫境界,根本就都還沒有見道,連二乘聲聞解脫道的見道功德都沒有,更別說是大乘佛菩提道的見道了,竟然自抬身價,大妄語的說是已經成佛了。所以都是大妄語者,都是大言不慚的外道。

導師這裡也說到,大家若有時間不妨可以去讀讀龍欽巴的著作,龍欽巴在西藏密宗紅教中的地位很高,有密教第二佛的尊稱;可是他在書中所宣稱的輪迴與涅槃不二的化身佛境界,其實就只是一念不生的覺知心境界而已,還是落在意識我上面啊!所以根本就沒有斷我見,連二乘的見道都沒有,那當然還是凡夫一個。這樣的知見,連涅槃是什麼都不知道,哪有資格跟人家講涅槃呢?他根本就沒有證得涅槃解脫,甚至連涅槃解脫的知見也都沒有,卻被捧成是幾地的菩薩、說為第二佛。但是,即使是自稱初地菩薩,如果不能如實地為人解說涅槃知見,不能正確地為人講解解脫知見,那這個人就一定不是初地菩薩,因為他顯然沒有解脫知見身。這意思是說:要是有人自稱成佛,或自稱已經是入地的菩薩,但是他所說的涅槃境界卻是像假藏傳佛教所講的輪涅不二,或者是意識心的離念靈知境界,那就表示他其實仍然不懂涅槃、不懂解脫之道,我見仍然俱在,是未斷三縛結的凡夫罷了。

話說回來,三乘菩提中所證的解脫,不論是二乘聲聞的解脫,或者是大乘佛菩提道的解脫,全部都是依於這個第八識異熟識而建立的;若沒有異熟識,就不會有解脫可證,也沒有解脫知見可言;但是這個內涵是連二乘聖人都不知道的,因此說,這個異熟識是要到法身菩薩位——也就是初地開始——才能少分了知的,但也還不能具足了知。馬鳴菩薩說:「菩薩的究竟地猶未知盡。」菩薩的究竟地就是十地滿心,或者說是等覺菩薩滿心位;也就是到了十地滿心的法雲地或等覺菩薩位時,都還沒有究竟了知,那就表示當然只有到佛地才能夠全部的明瞭。所以 馬鳴菩薩才接著說:「唯有如來能總明了。」而這個時候異熟識也改名叫作無垢識了。這個意思就是說:這個異熟識,真的是要證悟而成為七住菩薩以後,再經過第八、九、十住,以及之後的十行位及十迴向位,很精進的修行了很長的時劫,才能成為初地的入地心菩薩,這時才能夠對這個識有少分的了知。所以在還沒有破參明心時,因為根本就不曉得祂在哪裡,因此是不可能真正觀察祂的;是要等到破參以後,才能夠開始真正的學習怎麼樣去觀察這個第八識。

所以 馬鳴菩薩說的這個解行地,導師有時候就在前面加一個「勝」字,叫作勝解行地,因為你已經於 佛所說的一切法境,有能力開始一步一步的真實證入,因此而生起勝解了;並且能夠由這個勝解而發起勝行,所以就把這個階位叫作勝解行地。但是有時候 導師又說它是「證」解行地,這是因為在還沒有親證第八識如來藏——也就是還沒有證得般若實相智慧——還沒有親證真見道位的根本無分別智的功德以前,是無法真正發起勝解與勝行的,所以有時候導師又把它叫作「勝解行地」或「證解行地」。但是在這個勝解行地、證解行地階位的菩薩,智慧其實都還很淺;雖然已經不是定性聲聞聖人所能知道的,但是比起初地菩薩的智慧來,又差很遠了;而初地比起佛地來,又差得更遠了,所以說初地只能算是少分的了知,佛地才能究竟的了知。由此可見這個識的內涵的深廣,所以即使開悟明心了,乃至修到了初地而得這五分法身,又有什麼可以起慢的呢?因為距離佛地,還真的是非常遙遠啊!所以,真的是沒什麼可以讓人生起慢心的!

今天這個單元就先為您說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