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跟阿羅漢有甚麼區別?

第25集
由正銘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長!

「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今天我們要來探討一個題目:有人問到佛跟阿羅漢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會有人有這個問題出來?因為少部分的學術界人士,他們認為阿羅漢就是佛,這樣對嗎?很明顯這是不對的。那為什麼會有這個誤解呢?因為在《阿含經》裡面,佛有提到說「祂也是阿羅漢」,所以學術界有些人士才會誤認為阿羅漢就是佛,這是把數學的包含誤認為等號的結果。

我們先來看:阿羅漢到底有哪些定義?阿羅漢如果直接翻譯就叫作應供,又稱為殺賊,或稱為無生,一般民間有時也會把阿羅漢簡稱為羅漢。如果以聲聞的修行果位來講,是從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當他證得四果,也就是在聲聞人的最高果位時,他就是阿羅漢。阿羅漢是依照 佛所教導的四聖諦、八正道,他在蘊、處、界裡面去作觀行;他去觀一切法苦、空、無我、無常,漸漸地、慢慢地去斷盡三界貪愛;從斷我見斷掉我見煩惱,再來斷掉我執煩惱,所以在這一生捨壽的時候,他願意將自己、自我把他滅盡;所以當自我滅盡以後,他就不在三界中出生,所以就脫離生死輪迴的苦,就直接入無餘涅槃,這樣的一位聖者,我們就稱他叫作阿羅漢。所以阿羅漢是經過須陀洹、斯陀含和阿那含,來成就阿羅漢。須陀洹我們一般稱他為初果,斯陀含就是二果,阿那含就是三果,最後成就阿羅漢,就是我們俗稱的四果。所以阿羅漢很簡單的一個定義是說:他能解脫於三界的束縛,所以阿羅漢又稱呼為應供;恰巧佛的十種稱號當中也有一種叫作應供;阿羅漢也叫應供,佛也叫應供,所以有些人就誤認為,佛就等同於阿羅漢,阿羅漢就等同於佛,所以會有這樣一個誤解。我們等一下會進一步說明,為什麼這個把數學的包含誤認為等號的邏輯是不對的。

應供的意思其實就是阿羅漢,在梵文裡面,他真正的意思就稱為阿羅漢。因為阿羅漢具有出三界的證量,也就是說,因為阿羅漢可以出離三界,所以他可以成為眾生的福田,供養阿羅漢就可以修福。阿羅漢的另外一個名稱叫作殺賊,這個賊其實就是煩惱,因為煩惱會使眾生有損惱,阿羅漢能夠斷除煩惱的現行,所以他就稱為殺賊;但這個部分可能要特別跟大家說明一下,阿羅漢所謂的殺賊,這個賊只是煩惱的現行,煩惱的一些習氣或一些隨眠,阿羅漢是不需要殺的,更不用說他能夠把它殺完全。另外阿羅漢又稱為無生,無生是說不會再出生下一世的五蘊身,可以跳出三界六道輪迴,所以又稱為無生。阿羅漢是從聲聞而得,聲聞的極果叫作阿羅漢,聲聞為什麼稱為聲聞呢?是因為他是聽聞佛的音聲說法而證,所以稱為聲聞;所以阿羅漢不是自參而修得的,阿羅漢一定是從佛的音聲說法而證得;只要證得阿羅漢的聖者,他自己會知道,所以他會知道:「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阿羅漢可以自證自知,就是他自己證得阿羅漢以後,他知道他來世不會再受後有,所以也不再三界輪迴。約略來講阿羅漢分為兩大類,也就是慧解脫的阿羅漢跟俱解脫的阿羅漢。慧解脫的阿羅漢是指:雖然沒有完全具足證得四禪八定,但他可以用智慧解脫於三界的阿羅漢。不過,慧解脫阿羅漢至少也要有初禪的定力,因為在三果的果位時,就已具足了初禪的定力了。至於俱解脫阿羅漢是說:他慧解脫跟四禪八定都具足,他隨時可坐脫立亡,也就是說他隨時可以離開三界,因為他有四禪八定的定力,所以俱解脫的阿羅漢,他必須要同時擁有四禪八定跟解脫的智慧。所以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來,阿羅漢他不是因為定力而成就阿羅漢,是因為智慧。所以,慧解脫的阿羅漢跟俱解脫的阿羅漢的聖人,主要的差別是在於他有沒有證得四禪八定;但不管是慧解脫還是俱解脫,他都自證自知:「生死已斷,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是已經斷除三界愛的一位聖者。

接下來,我們來看解脫道是怎麼修的。解脫道是從初果:初果又稱須陀洹,是斷掉三縛結;三縛結是哪三縛結呢?就是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二果又稱為斯陀含:斯陀含是薄貪瞋癡;什麼叫薄貪瞋癡呢?就是對貪、瞋、癡很淡薄,也就是說減低欲界煩惱的貪著,令貪瞋癡很淡薄,所以二果又稱為薄地。三果又稱為阿那含,阿那含是斷掉五下分結;五下分結是指哪些呢?就是欲貪、瞋恚、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五下分結裡面有我見、疑見、戒禁取見,同樣在初果也有我見、疑見、戒禁取見,那這兩個是有不同的。初果主要斷的是欲界的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三果是在斷色界的部分,所以三果又稱為離地。為什麼稱為離地呢?因為他已經離開欲界地,所以三果至少要證得初禪。四果就稱為阿羅漢,他是斷掉五上分結,五上分結就是色貪、無色貪、掉舉、慢、無明,斷掉五上分結以後,就可以證得阿羅漢;所以阿羅漢是指什麼呢?阿羅漢是指已經斷除了在三界六道中的無明,凡夫眾生所持的見煩惱跟思煩惱,也就是見惑跟思惑,因為他已經斷掉了一般三界六道無明凡夫眾生所持的見、思二惑,所以他就脫離了這個輪迴,不再分段生死;所謂的分段生死就是說,我們每一期每一期都有一個生死,我們每一次的五蘊身都有一段一段的生死,所以稱為分段生死。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什麼是佛。佛又稱為佛陀,佛是福慧兩足尊,所以佛是福德跟智慧修行圓滿的無上正等正覺的聖者。值得一提的是:佛是圓滿的,而且是無上的。除了一闡提人以外,所有一切眾生從開始歸依佛、法、僧三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後,經過三大無量數劫修行佛菩提道,都可能成佛。也就是說,一切眾生剛開始經由三歸依,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以後,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都有可能會成佛。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是非常長的,所以成佛事實上是透過累世累劫不斷地修行,他不是一生中可以成佛;阿羅漢可以在一生中靠佛的加持,在那一生就因為佛的加持跟教導,他可能就會在那一世就成就阿羅漢。但是佛一定是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他絕對不可能一生中可以成佛,除非他已經是最後身妙覺菩薩,示現八相成道而成佛。也就是說,他已經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最後一生示現妙覺菩薩,也在那一世裡面示現八相成道成佛,不然不可能會有一生成佛。所以佛是究竟解脫於三界輪迴,對於宇宙生命的成因徹底明了、具足了知;也只有佛才是真正圓滿究竟覺悟的聖者,所以一切諸佛如來,一定都是十號具足。是哪十號具足呢?那就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大家應該有注意到,諸佛的如來十號中有一號叫作應供,應供很明顯的意思就是阿羅漢。我們剛剛已介紹到阿羅漢亦稱為應供,那應供的意思是說,他可以出離三界生死,他具有出離三界生死的證量,所以人跟天人都應該要供養他。佛陀除了具有出離三界生死的證量外,並具足了阿羅漢沒有證得的所有的微妙正法,阿羅漢所懂的還是只有在聲聞法上,所以佛陀具有阿羅漢所沒有證得的所有微妙正法,而且佛陀並用這個法去利益有情,所以能夠救度眾生,離開生死輪迴之苦,同證解脫一直到成佛,所以佛當然更能接受一切天人的供養,所以佛陀十號當中裡面也包含了應供阿羅漢。佛不僅有十號,佛還具有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等等。這些不共法裡面,事實上是不共阿羅漢的;也就是說,阿羅漢對於佛這些不共法中,他是沒有任何一法可以跟佛相比的。

現在有一個問題,請大家一起來思考:阿羅漢是應供,佛也是應供,那這樣阿羅漢就是佛嗎?一般以數學來講,X等於A,Y也等於A,所以X就一定會等於Y,這是數學的等號邏輯,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士會有阿羅漢就是佛的這一種誤解;因為他認為阿羅漢是應供,佛也是應供,所以阿羅漢當然是佛。如果這個理論是對的話,那就會有以下的問題出現,里長是不是中華民國的公民?當然是啊!里長如果不是中華民國的公民,他就不能被選為里長。那我們再看,市議員是不是中華民國的公民呢?同樣也是!那市長是不是中華民國的公民呢?也是啊!他如果不是中華民國的公民,他就沒辦法出來被選;如果我們找一位菲律賓人要來選市長,那是沒辦法選的。同樣的情形,立法委員是不是中華民國的公民?行政院長是不是中華民國的公民?總統是不是中華民國的公民?他們都是啊!現在如果有一位里長他這樣說:「我是里長,我也是中華民國的公民,總統也是中華民國的公民,所以我這個里長其實就是總統。」這樣對不對?當然不對啊!所以如果這個邏輯是對的話,里長也可以出來說:「我是市議員,因為市議員也是中華民國公民,我也是中華民國公民,所以里長就是市議員。」同樣也會有里長是市長,里長是立法委員,里長是行政院長,里長也是總統等等錯誤的結論。所以很明顯,這邏輯不能用X等於A,Y也等於A,所以X就等於Y。如果這個也成立的話,那就更好玩了,我也是中華民國公民,你也是中華民國公民,總統也是中華民國公民,那我們都是總統了!這個邏輯不能這樣講。

我們剛剛已經介紹過,要成佛呢,一定要經過三大無量數劫修行佛菩提道。那佛菩提道的修證是要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他是從十信位修集信心開始,再經由外門廣修六度萬行的修行,也就是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在外門中去廣修六度萬行,再加上四加行:煖、頂、忍、世第一法,去斷除我見,雙證能取、所取都是空的,進而去證得第八識如來藏,明了一切有情本來具有的實相心,通達般若總相智,再慢慢去進修般若的別相智。這時候去閱讀般若系列諸經,通達般若的別相智,慢慢地又進而去斷除異生性,發起了金剛心,然後進修種智,也就是我們第三轉法輪所有的唯識系列的經義,去修證道種智,慢慢依次第,從初地一直到十地去進修十度行,再經等覺、妙覺而邁入佛地。所以這個佛菩提道是從修證我們自心第八識如來藏為根本,然後次第漸漸地去修行,地地轉進,所以佛菩提道是從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等覺、妙覺,最後才成佛。所以很明顯,成佛必須要經過菩薩的五十二位階,一階一階的修行,所以時間要三大阿僧祇劫,是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所以佛陀的功德是圓滿的。

大家想想看,我們一生能作的功德比較大呢?還是三大阿僧祇劫所作的功德比較大呢?那當然是三大阿僧祇劫。所以阿羅漢是沒辦法跟佛比的,所以佛陀的功德不單單只是圓滿,同時也是無量的。另外佛的智慧也是圓滿,所有一切種子的智慧,也就是一切功能差別的所有智慧,佛都是完全圓滿的;這是阿羅漢沒辦法去了知的,所以佛具有阿羅漢的證量,但是阿羅漢卻不具有佛的證量。所以由阿羅漢是指能證涅槃,能解脫三界生死,不受後有的證量來說呢,佛當然可以說是阿羅漢;但阿羅漢因福德智慧遠不如佛,所以阿羅漢不等於佛,當然不能說阿羅漢就是佛。佛可以被稱為阿羅漢,但反過來說,不能說阿羅漢就是佛。

接下來我們來進一步的瞭解佛。佛陀其實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究竟的覺悟者,祂具有四念處、四聖諦、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分等等的三十七道品,還有四無所畏、四無礙辯、十力、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等等。所以佛祂不單單僅是將煩惱的現行斷掉,祂也斷掉煩惱的習氣種子,而且也把所知障都斷掉,同時成就一切種智,所以佛陀能調伏所有不如理的一些習氣。祂了知一切甚深緣起,所以佛陀即使很深很深的緣起法,祂完全瞭解,所以因果關係祂完全瞭解,所以佛在說法不落入兩邊,辯才永不枯竭,對未來進行的授記,沒有任何錯誤;也就是說,佛在授記誰什麼時候成佛,誰什麼時候有多久多久才成佛,成佛的名號是什麼,從來不會有任何錯誤。佛不染著世間八法,佛濟拔一切危難,佛具有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住,這些都是阿羅漢沒有辦法具備的。

最後我們引用《優婆塞戒經》裡面的經文,佛在《優婆塞戒經》卷3〈息惡品〉裡面有提到:「如來有七勝事,一者身勝,二者如法住勝,三者智勝,四者具足勝,五者行處勝,六者不可思議勝,七者解脫勝,非諸聲聞緣覺所能及。」從《優婆塞戒經》裡面的經文,很清楚地說明如來有七種殊勝的事情,這些都不是聲聞、緣覺所能及的;所以佛可以被稱作阿羅漢,但反過來卻不能說阿羅漢就是佛。

今天的節目:佛和阿羅漢的區別,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邊,謝謝大家。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點擊數:4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