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裡頭可以分宗立派嗎?

第51集
由正潔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我們今天要回答的題目是:「佛教教主為釋迦牟尼佛一人,其後世弟子為何要分宗立派?」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簡單八個字,先來作一個總結:「可分非宗、無宗可分。」

無宗可分,實際上來講,真實的佛法就只有一個不生不滅法。每一個宗教都在談終極關懷,在談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每一個宗教都會建立它所謂的一個不生不滅法。以佛法來講,這個不生不滅法就是我們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我們這個無形無相無所住,卻能夠出生一切萬法的如來藏,這個不生不滅法,佛教就是以祂來立宗。不管您後世弟子要依某一部經,你要建立什麼宗,比如說依《法華經》建立法華宗、天台宗,依《華嚴經》建立華嚴宗,所謂的法藏賢首宗,乃至依於某一些論然後有所謂的三論宗的宗派,乃至說依於禪法而建立禪宗、密宗。這一些任何宗、任何派這種分歧,如果它彼此之間,是對於不生不滅法這個法身佛如來藏第八識,有不同的歧異的話,那麼一定是有對有錯,簡單來講就跟我們一開始說的無宗可分。因為如來藏無形無相無所住,不生不滅法本身不是五蘊當中的法;祂不可能有尺寸、有大小,祂也不落於數目法當中,祂沒有辦法去計數一個、兩個、三個。我們有時候方便說,每一個眾生都有一個如來藏,那是方便於解釋:因為您所造作的業,你的如來藏儲存,我所造作的業,我的如來藏儲存;您的如來藏、我的如來藏體性同樣是猶如虛空。猶如虛空不代表祂等於虛空,猶如虛空是說祂像虛空一樣,祂不會因為儲存這些業種而淨而垢;猶如虛空是說祂不是因緣和合所生之法。那麼佛教的這個宗是如來藏,是第八識――無形無相的第八識,不可能能夠被分裂、被分割,所以任何後世的部派宗別,如果硬要把自己從這一個如來藏宗分離出來,那我們只能就說「可分非宗」,您一定是有偏向於佛法當中邪見立說一個嫌疑。但這樣子的說法,並不是在訶責任何人;我們要有這樣說法,就要有這樣的一個證據跟說明,我們就看下去。

首先我們從這個題目來講:何謂佛教?簡單來講佛教就是 釋迦牟尼佛所立下的一個宗教,依於祂的身教、祂的言教所施設的,流傳到後世的這個宗教。佛教當然是要成佛,可是就真實義來講,所謂的佛教,是依於我們剛剛所說的,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都有如來藏,都有第八識。就因為一切眾生都具足這個如來藏第八識,所以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皆有成佛的可能,只要他依法實修。這樣子的一個佛教的定義,我們就必須要說,就是依於一切眾生都本自具足,都各自具足的第八識法身佛,而能夠讓一切眾生證得報身佛、化身佛,乃至於變成三身圓滿,證得的這樣的一個佛地果位,這些教導都可以說是佛教。既然我們說佛教的宗,只有一個就是如來藏宗,任何離於這個如來藏宗,而要施設、要分裂出去的部派,都是錯誤的。那我們就依於這樣一個標準,來簡擇一下。當然菩薩們都知道,小乘有小乘部派的分別,大乘有大乘部派的分別。譬如說大乘有人說,有大乘空宗,有大乘有宗,這樣的區分合理嗎?我們不妨一一的先從小乘談起,再說到大乘。

小乘部派的區分,我們很簡略地來說:有上座部,還有大眾部。這所謂的根本分裂由大眾部又分出來,包括它本身一共形成了九部;由上座部分出來,包括它本身又形成了十一部。這個大眾部的九部,有所謂的根本大眾部,有所謂的一說部,有所謂的說出世部,又有所謂的雞胤部。有的時候認為這前面這四個部,都是因為主要是對於過去現在未來這個三世法的真假,因為有各自主張不同,主要是因為這個而分裂。另外其他的部派,還有多聞部,還有說假部;有人說這兩部是因為主要是對於 佛所說的世間法、出世間法真假的判分,各自有不同的主張而又區分出來。最後還有制多山部,有西山住部,有北山住部,這三部都是從大眾部所分出;據說是因為所謂的大天五事,彼此各部主張不同而分裂出來。大眾部有九部,上座部還有十一部:有所謂的根本上座部,有所謂的說一切有部,有所謂的犢子部,有所謂的法上部、賢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化地部、法藏部、飲光部,還有所謂的經量部。時間的關係我們就不細說,簡略來說這些以上所敘述的小乘的分裂,或者是因於所謂大天五事:所謂的餘所誘、無知、猶豫、他令入、道因聲故起。關於阿羅漢的所證,乃至證得阿羅漢之後,還會不會因為其餘人的引誘,而有漏精的問題?阿羅漢有沒有非染污的無知?這等等所謂的大天五事而造成了分裂;或者除了大天五事之外,有人說小乘的分裂、部派的分裂,還有因為十事合法與否而造成的分裂。所謂的十事合法:角鹽淨、二指淨、住處間淨、隨意淨、久住淨,乃至其他的淨。這一些造成的分裂,菩薩們都可以清楚的看到,這基本上不要說是跟這個如來藏這真實心,這個所謂的佛法的宗不相應,是很枝末很末梢的分歧,很沒有意義的分裂。有人說除了大天五事,還有這所謂十事合法與否這樣子的一個分裂造成的分裂之外,另外也有同樣是因為某簡短的一個四句偈,彼此各自詮釋不同,這樣子也可以造成分裂。這個四句偈我們簡單的帶過去,就是所謂的「已解脫更墮,墮由貪復還,獲安喜所樂,隨樂行至樂。」這樣的四句偈,各別的部派有把它相應於說這個是聲聞人、這個是辟支佛所證、這是 佛所證,各自主張不同造成的紛爭,嚴格講已經落於見取見的一個範疇了。因為這樣子,竟然也離於如來藏而分宗而出。

我們這邊說小乘也不能離於如來藏,因為很簡單的道理:小乘所證無外是要證得無餘涅槃,要把五陰十八界完全滅除,對於這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沒有一法你會存有錯誤的妄想計執,你很現前的能夠實證它的生滅性,你對五陰十八界任何法都不貪愛、都不執著,那麼您自然在壽算結束的時候,你是慧解脫,你是俱解脫,你就能夠非時愛解脫,或時愛解脫而證得無餘涅槃。那證得無餘涅槃之後,如果沒有佛法的這一個宗,沒有這個法身佛,沒有這個不生不滅無形無相,卻是真實具足,能夠出生一切五陰十八界法的這個如來藏,小乘所證的無餘涅槃就是成了斷滅空。所以雖然小乘當中,他不需要明心,他甚至不需要知道,要詳細地去瞭解意根的內涵;可是小乘來講,當他依於未到地定而證得斷我見、證初果,在那之前他就一定已經對於四聖諦的內涵,特別是苦、集、滅、道,滅聖諦這個滅諦,他就一定要了知它是苦,它是滅、盡、妙、離,它是寂滅、它不是斷滅。乃至之前單元我們曾經也提過,三法印可以用來印證三乘所證,以小乘來講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淨。小乘證得五陰十八界都是生滅無常、一切行無常,小乘證得生滅十八界,五陰十八界一切法,都沒有真實的我存在;可是他滅了一切法,滅了一切行,他證入了所謂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無餘涅槃的時候,他必須要理解:這個涅槃不是斷滅,不是滅了五陰十八界之後而有的斷滅;祂是寂滅,祂是寂滅清涼,這才是三法印最主要的寂滅,寂滅印。

除了小乘諸部派的分裂,不是真正的相應於法界實相的爭執;所謂的邪正之分,反而經常都只是枝梢末節的一些分別,是沒有真實的一個必要的。小乘的部分如此,大乘各宗的一個分裂,一樣是相應於這樣子一個情況。我們簡單地來說,我們把大乘各宗的一個分別,分成一個經常會遇到的兩種類別的一個區分的說法。第一個:有人把大乘分成大乘空宗、大乘有宗。認為二轉法輪所說的般若系的經典像《金剛經》、像《心經》、《大般若經》,這些乃至像 龍樹菩薩所著造的《中論》、《十二門論》,講的是所謂的八不中道,這是在講空;而三轉法輪唯識如來藏經典,乃至 玄奘大師所倡弘的,依於《成唯識論》、依於《瑜伽師地論》,而弘揚了這個大乘法,有人又把它解釋為有宗,是說它是大乘有宗。而空宗跟有宗,他們認為這中間是有一些歧異的,是不能夠圓融會通的。除了這樣子一個大乘空宗、大乘有宗的分類之外,另外的一些人還是有這樣子一個看法,或是這樣子一個傳統的說法,就是說有所謂的漢土、東土。我們中土地區有八個宗,所謂的三論宗,所謂的依《法華經》而立的天台宗,所謂的禪宗,所謂的法相宗,所謂的華嚴宗,所謂的淨土宗,乃至所謂的密宗,所謂的律宗。其實不管是這兩種大乘空宗、大乘有宗的區分的分裂,或是所謂的漢土八宗,彼此宗派之間沒有辦法相容的這樣子一個情形,都是違背於如來藏真實一宗的道理。因為漢土八宗的範圍太廣了,不是我們這個單元所能夠含括的,我們簡單的就先以第一種經常聽到的錯誤說法,來作一個演說。

所謂的大乘空宗,所謂的般若中道,乃至於所謂的大乘有宗,所謂的法相宗,一般人的區分都是認為這個空跟有,這是互相對立的。甚至有些人說,文殊師利菩薩說的是空宗,彌勒菩薩說的是有宗。奇妙的是,明明兩大菩薩其實應該都早就成佛了,怎麼可能各自所演說的法義竟然會有衝突?那我們就細說下去。在細說下去之前,我們先簡單舉一個菩薩們大概都耳熟能詳的例子,那就是《六祖壇經》的記載。在《六祖壇經》當中,五祖為六祖演說《金剛經》,演說到了、講說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開悟了。開悟的當下,他說了一首開悟偈:「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六祖壇經》〈行由第一〉記載了他這一首開悟偈。而在《六祖壇經》的付囑篇〈付囑第十〉,六祖卻又對他的四眾弟子交代了而吩咐他們,囑咐他們說:「自性能含藏萬法,名含藏識。」換句話說,他當初從五祖那邊所悟得的那一個自性清淨心,自性不生不滅、無動搖心,能出生萬法的心,他自己很清楚地告訴大家,這個心就是能生萬法的心,就是含藏識。含藏識就是第八識,就是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就是阿陀那識。五祖傳給六祖是這一個心,是這個自性清淨心。

那我們回推回去,東土的初祖達摩傳給二祖慧可的,又是哪一個心呢?大家都知道達摩祖師以楞伽四卷本的《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交付給二祖,要他用來印證明心與否?《楞伽經》是所謂的大乘有宗的經典,被歸類於這一方面,或是說有時候說是禪宗的經典,不過《成唯識論》裡面所謂的六經十一論,也有引用到《楞伽經》。那從剛剛我們所演說的例子,達摩祖師所悟的心,可以用《楞伽經》來印證,所謂大乘有宗的經典,《成唯識論》所引用的經典;然而五祖傳給六祖,六祖所悟的心,可以用《金剛經》來印證,而這一個心,六祖自己親口又告訴大家了,這個心就是含藏識、第八識。然而如果依照一些妄分佛法,隨意分宗的人的講法,《心經》、《金剛經》是大乘空宗,《楞伽經》、《解深密經》這卻是大乘有宗;達摩祖師一脈相傳到六祖,我們當然相信他絕對不可能有兩個心而用來作為印證;這兩個心既然都是實相心,都是自性清淨心,都是不生不滅心,那麼只有生滅法,才有可能會分宗;只有生滅法才會落於算數當中可以數一、可以數二、可以分宗、可以立派。然而,真實心就只有一個,這個真實心就是《楞伽經》所說的如來藏、如來藏識、阿賴耶識;這個真實心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本無所住而能夠出生一切眾生的心;這個心就是《金剛經》那一首著名的四句偈所說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換句話說,這一個佛教的宗,這一個法身佛,我們所要見的這一個佛,祂是不可以音聲求,不可以色相見,祂是離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當然這也就是等同於《心經》所說的:「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又說依於這一個,菩薩依於這一個無所得的心,而能夠遠離顛倒,能夠究竟涅槃。《心經》講的這一個「空」,「是故空中」的這個「空」,指的當然不是跟有、無對立的。就跟眼前有這個人,這一個人死了,散離了,這個人不見了;或是說我們眼前有這個杯子,杯子裡面有水,我待會喝光了,就沒有水,就變成空了。《心經》的空,不是這一個有、空相對立的空,《心經》所說的這個空,就是《金剛經》所說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換句話說《心經》的這一個心,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不可以色聲香味觸法而見而求」的那一個法身佛、如來藏。

從我們上面的引用《心經》、《金剛經》、《楞伽經》,這樣子乃至為菩薩們簡單的提到了,被歸類於大乘有宗、法相唯識宗的 玄奘大師,他寫造編譯輯成《成唯識論》,他所依據、所引用的卻是六經十一論,而六經裡面就清清楚楚包括了達摩祖師傳給二祖慧可的《楞伽經》;乃至 玄奘大師本身還翻譯了,現存三藏經典當中卷數最多的、最大部頭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所謂的大乘空宗的經典。由此可見,真實心只有一個,不管您是學哪一個宗,是以什麼樣入門修學的法師,你都不可能離於真實心,而去分宗、而去立派。六祖所悟是自性清淨心,是含藏識;玄奘大師所弘揚的,一樣是《成唯識論》裡面所說的第八識如來藏。從阿賴耶識,從異熟識到無垢識,全部都是一心而去成就萬法。有一句話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同樣的道理,我們也要說,不管是小乘的分裂,或是大乘的分裂;不管是小乘的依於枝梢末節,那些無謂的紛爭而搞出來的部派分裂;已經遠離了實相,乃至於錯誤的認為說,大乘裡面有空宗、有有宗,這樣的人其實都是落於了錯誤的把佛教裡的宗,把它認為是可以割裂開來,可以分門立派,乃至可以取某一部經,取《華嚴經》而建立了賢首宗,而建立了所謂的法藏賢首宗;乃至於取《法華經》而建立了天台宗,乃至取淨土三經而建立了淨土宗。當您建立了這些所謂的漢土八宗,如果您只是方便眾生能夠進入佛法修學,以它為入門基礎來演說、來弘法、來利眾,那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如果您自抬身價,認為說我是某某宗,我是這個宗派;乃至於天台宗還分出來的所謂「山家」這本宗;乃至於分出來了「山外」,分出來這個自他,乃至去相爭誰是正統,誰是這個末梢、是支派。這樣的紛爭,絕對是不相應於真實法的。

總結來說,真實佛法當中「無宗可立,可分者非宗。」如來藏無形無相無所住,如來藏不可分,部派也絕對不可以從佛法真實一宗當中分裂而出。

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演說到這裡。

祝願各位菩薩們:學法無礙、如意自在。

阿彌陀佛!


點擊數: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