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供養三寶(三)

第3集
由正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

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同修會所推出一系列的電視弘法節目,這個節目名為「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在這個主題之下,裡面有很多子題,今天所要講的子題是「如何供養三寶?」

前一集已談到報恩田、功德田、貧窮田的內涵,今天將繼續談「如果供養三寶到底是種什麼樣的福田?」所謂的佛寶,就是 如來世尊。如果在 如來世尊種福田,有兩種福田:報恩田、功德田。法寶與佛寶一樣有兩種福田:報恩田、功德田。僧寶有三種福田:報恩田、功德田、貧窮田。

為什麼如來世尊有兩種福田?首先談的是報恩田。如來世尊對眾生有恩,眾生供養如來世尊就是在報恩田種福田。為什麼如來世尊對眾生有恩?說明如下:

首先,如來世尊為了度眾生,以人天至尊的身分到人間示現八相成道,也就是示現從兜率陀天下降、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涅槃。讓眾生知道,如果依照 世尊的開示,未來窮盡三大無量數劫後,眾生也可以如 世尊一樣,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又 世尊誕生人間,為眾生說法四十九年,就是要讓眾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讓眾生具足定力、慧力、福德三資糧,得以真見道而證得自心如來第八識,也就是證得阿賴耶識;因而發起了根本無分別智,也就是總相智;然後以總相智為基礎,進修相見道的別相智、修道位的道種智,最後得以圓成一切種智的究竟佛。也因為 如來世尊誕生人間,不辭辛勞為眾生說法四十九年,讓眾生在漫漫長夜當中有了明燈的指引,因而到了究竟的彼岸,得以解脫生死及成就佛道。所以 如來世尊對眾生有恩。如果眾生對 如來世尊供養,就是在報恩田種福田。

接下來談「為什麼在如來世尊種福田就是在功德田種福田?」這是因為 如來世尊於世間的人天善法、出世間的二乘菩提、世出世間的佛菩提完全了知,具足了世出世間一切功德,所以在 如來世尊種福田,就是在功德田種福田。從上面分析可知,對佛寶的 如來世尊種福田,就是在報恩田、功德田種福田。

接下來說明「為什麼對三乘菩提的法寶種福田就是在報恩田、功德田種福田?」首先說明報恩田部分。如果眾生能夠深入三乘菩提的法義,未來可以親證三乘菩提之一部分或全部,再也沒有其他的法,可以讓眾生解脫三界生死及成就佛道。所以說,眾生深入三乘菩提的法義,未來可以實證 世尊所說的三乘菩提。然後反觀眾生被邪師誤導,乃至有外道假借佛法名義而混入佛門中,其所說的法就是與女信徒合修雙身法,誤導眾生非常嚴重,菩薩不忍三乘菩提法義被外道所污染,所以出來護持世尊所說的三乘菩提正法,能夠這樣作,就是在報恩田種福田。

在功德田部分,由於三乘菩提具有無量無邊功德,能讓聲聞、緣覺修學二乘法而成就二乘菩提,菩薩修學菩薩法而成就佛菩提。尤其是佛菩提,可以讓菩薩依所親證的三乘菩提,度更多的眾生來成就三乘菩提,這就是在功德田種福田。從上面分析可知,菩薩弘揚三乘菩提法義,護持三乘菩提了義法,就是在報恩田、功德田種福田。

又菩薩對三寶當中的僧寶種福田,就是在報恩田、功德田、貧窮田種福田。因為僧寶能以所修學的三乘菩提內涵來教導眾生,對眾生有恩,所以眾生在僧寶種福田,就是在報恩田種福田。僧寶當中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功德,譬如從未獲得煖法的凡夫僧開始,經歷了頂、忍、世第一法的初果,乃至已得四向、五果,甚至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地上菩薩摩訶薩與究竟佛都是!所以在這些僧寶種福田,就是在功德田種福田。又譬如僧寶不經營任何營生事業,他們修道所需要的種種物資,都是由眾生供給。也就是說僧寶的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之四事都是由眾生供養,他們無法賺錢來回報,只好在法上用功,努力辦道來回報眾生。因此對僧寶種福田就是在貧窮田種福田!由於報恩田、功德田、貧窮田都是田,而且是福田,所以在家菩薩受了優婆塞戒以後,就應該以至誠心殷勤供養三寶,未來世可以獲得福德。為什麼眾生未來世可以獲得福德?這是因為田的關係。在這些田播下種子,未來就可以收割、享受美好的結果。但是有一種田千萬不要去種,那就是毒田!因為種了所收穫的都是有毒的果實,非但沒有福德可得,反而會戕害自己的法身慧命;那就是喇嘛教假借佛法名義混入佛門中,廣行男女雙身邪淫法。像這樣毒田,千萬不要去接觸、去種,以免害了自己及家人,再後悔都已經來不及了。

由於在報恩田、功德田、貧窮田種福田,這些美好的果實別人是搶不走的!為什麼?因為眾生所作所為都離不開自心如來境界,自己所造的種種行,從來沒有離開自心如來的境界。譬如你布施給初果人,不論是二乘初果人或者大乘初果人,佛在經中都已經很清楚開示,它的果報都是無量無邊。而這些布施的種子都含藏在個人的自心如來裡,未來有因緣時,就會顯現美好的果實,讓你享受。既然是自己在享受美好的果實,又有誰能夠搶走呢?

接下來「菩薩如果要供養三寶應該注意哪些事?」佛開示如下:「善男子,如來就是一切法藏。」只有如來才能將最究竟、最了義、最勝妙的法告訴大眾,一切天、人、阿羅漢、辟支佛都做不到!而菩薩都要隨從如來的教導,所以沒有人可以與佛相提並論!因此,應該以至誠心、精進心、殷勤心來供養如來生身、如來滅身以後的舍利,也應該供養如來的形像,如來的塔廟。由佛的開示可知:

一者,唯有佛對世間法、出世間法、世出世間法無所不知,唯有佛對一切法究竟了知。如果有人宣稱或暗示自己就是佛,或者宣稱上師比佛還要慈悲,這個人一定是凡夫,已為自己造下難以收拾的局面。

二者,所謂如來的生身就是如來應化人間有生有死的色身。由於眾生因緣成熟,感得世尊來人間示現而有的肉身,這就是如來的生身。而如來的應化身為眾生宣說三乘菩提四十九年,如果眾生有智慧,在佛世時應該以至誠心、精進心、殷勤心,來供養如來生身,因為供養世尊的應化身有很大的福德。

三者,所謂的如來滅身就是如來般涅槃後所遺留下來的舍利。如果菩薩有機會得到佛的舍利,應該要起塔供養;因為供養如來的舍利,真的很難得!所以供養佛的舍利,未來會有很大的福德來莊嚴自己。

四者,如果如來滅後,眾生因為感念 世尊,將如來的形像用雕刻、畫畫等方式來供養,也有廣大的福德。因為佛在經中曾開示:「供養如來形像如同世尊親臨一樣,有很大的福德。」所以佛弟子於佛般涅槃後,應該供養如來的形像。

五者,如來的塔廟也應該供養。因為如來的塔廟有供奉著如來的形像,也有供奉如來的舍利,菩薩都應該要供養。

或許有人會懷疑,為什麼如來是一切法藏呢?因為這裡的如來就是指自心如來。祂含藏了世間法、出世間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在內,都是從自心如來藉緣而出生。既然有出生未來必定會壞滅,所以自心如來所出生的一切法,都是生滅不已的法。然而能出生一切法的自心如來,從本以來不生不滅;因為有不生不滅的自心如來,才會有生滅不已的種種法為眾生所受用。由於眾生不知自己所見聞覺知的種種境界,都是從自心如來所生所顯,因而執外境為真實有,以為真實有外境為自己所見聞覺知,因而妄造種種善惡業,不斷地在三界當中輪迴生死。二乘人知道自己的種種的見聞覺知境界都是虛妄的,不知道這些境界,都是從自心如來藉緣而生而顯,害怕被這些境界所轉而下墮,所以趕快斷盡我見、我執、我所執而入無餘涅槃;願意將一切法、一切行全部滅盡而入無餘涅槃,從此不再三界現身意。這個道理,就是《阿含經》所說的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道理。」然而菩薩則不然,知道自己種種見聞覺知的境界,都是自心如來藉種種緣而生而顯,也知道這些境界都是自心如來的一部分,不能外於自心如來而有;因此透過參禪的方式,來探究能生能顯世出世間法的自心如來。一旦因緣成熟,親證能生能顯世出世間法的自心如來而明心見性,發現自己就在無餘涅槃中,本來無生無死,又何必急著入無餘涅槃而了生死呢!菩薩知道這個道理以後,轉依沒有生死的自心如來,卻在世間示現有生有死,以此來利樂有情,乃至最後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仍然不改在初地以前所發的十無盡願,繼續利樂有情無有窮盡。

又菩薩知道對如來的生身、舍利、形像、塔廟至心精勤地供養,有很大的福德;也知道於荒郊野外沒有如來舍利、形像、塔廟的地方,應該常常繫念於如來,尊重及讚歎。不僅自己有能力去建如來塔廟,而且也要勸別人一起來建,一起來成就這樣的功德。如果自己沒有能力興建塔廟,也沒有能力與別人一起來興建,看見他人興建塔廟時,也應該心生歡喜、隨喜讚歎;這樣的隨喜功德,與他人興建塔廟功德無二無別。如果於法上有所實證,應該憑著實證的智慧功德力量,廣教人興建塔廟。供養如來形像以後,不要隨便看輕自己,也不要對三寶起輕視想。如果對三寶起輕視想;表示自己對三寶沒有具足信心,仍然是十信位未滿足的菩薩,猶待菩薩去圓滿十信位的功德,未來才有機會轉入十住位,廣修菩薩六度。

又菩薩對如來生身、舍利、形像、塔廟供養時,應該自己親自去作,不應該叫別人去作。譬如你準備好香花果等供品要供佛,可是叫別人來幫你供佛,由於是兩個人共同完成供養的功德無法分割,所以未來有因緣要享用福報時,還要經過他人同意才能享用。因此,菩薩供養時,應該自己親力為之,避免假託他人而完成此功德。又菩薩供養時,不是為了要勝過別人而供養;如果布施時有這樣的想法,表示你並不是以至誠心、精勤心供養,而是用煩惱在供養;雖然有布施供養的功德,可是這樣的功德就會減少,所以菩薩不應該以爭勝心來供養。又菩薩供養後,不應該心生後悔,也不應該憂愁煩惱,應該合掌讚歎、恭敬、尊重。為什麼?因為在作布施時,所有布施的種子都含藏在自心如來裡,不會有所遺失,於未來因緣成熟時,就會有好的異熟果報出現。既然自心如來含藏自己往昔所布施的種子不會遺失,有什麼好後悔及憂愁的!既然菩薩對布施不會後悔及憂愁,那就快快樂樂、歡歡喜喜去作布施。布施後也不要去執著。這樣修學佛法,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為什麼要擺出一副憂愁苦臉的樣子來布施呢?所以菩薩布施供養後,不會心生後悔。也不會憂愁煩惱;供養時,能合掌讚歎、恭敬、尊重。

又菩薩沒有能力的時候,身上僅有一錢也可以來作供養;或者菩薩有能力的時候,用無量寶物來供養也可以。如果菩薩很窮的時候,僅用一條線來供養也可以;如果有能力的時候,用無量線來供養也可以。乃至用一朵花、無量花供養,一根香、無量香供養,一偈、無量偈讚佛,一禮拜、無量禮拜來拜佛,繞佛一匝、繞佛無量匝,一時供養、無量時供養,自己作、與他人一起作都可以,都有廣大的福德。如果菩薩能夠這樣至心供養三寶,如同在佛前供養,以及佛滅度後供養如來形像,其福德都是一樣,沒有差別。因為佛希望大眾以平等心來布施。以平等心來布施功德很大,在《雜寶藏經》,有一個真實例子可以說明:

在晝闇山中,有很多僧人隱居。有一女子貧窮,隨著諸長者後面入山,想行乞以自活,看見眾人供養眾僧,心裡想著:「今世貧窮是因為往昔不布施的緣故,如果再不布施未來世更加貧窮!」所以將身上僅有從糞堆所獲得的兩錢拿來布施,上座看了親自為貧窮女咒願。大家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上座特別為她咒願而不是由維那來咒願?後來這位貧窮女有福報,成為國王的夫人,帶著珍寶來供養眾僧,上座非但不為夫人咒願,反而叫維那咒願。夫人覺得很奇怪便問:「以前布施兩錢時,上座親自為我咒願,如今我用滿車的珍寶布施,為什麼上座反而不為我咒願呢?」上座說:「夫人先前布施兩錢,難捨能捨、善心極為殊勝,是故非由我咒願不可。後來夫人布施珍寶,我慢極重,是故不為夫人咒願,改由維那咒願。」從上面真實例子可知,於佛法中並不是以金銀珠寶多寡來衡量,而是以當時發心是善是惡、是難捨能捨、慳吝不捨等等來衡量。就算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金銀珠寶、沒有至誠心來供養,倒不如以極少財物、至誠心恭敬來供養,其福德反而比前者更為殊勝、更為廣大。

說到這裡,時間剛好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