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惡法則(三)——了知如來十號功德

第128集
由正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今天要和大家略談的題目是—息惡法則(三)—了知如來十號功德。如來十號具足,當我們瞭解如來十號的由來,就大略了知 佛的境界相了;由於大略了知 佛的境界相,終於知道諸大菩薩、諸大阿羅漢、辟支佛都無法測度如來,何況是凡夫未悟的眾生?所以對 佛就有了殷重的恭敬心,這樣的心行,念佛時就會使戒行清淨,次第的轉變。

如來的十號是怎麼來的?我們依《優婆塞戒經》開示的次第,一個一個來說明。第一個「無上尊」。佛言:「如來從觀不淨,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莊嚴地至解脫地,勝於聲聞辟支佛等,是故如來名無上尊。」這是說如來祂從因地的時候,還沒有見道的三大無量數劫之前,在凡夫地中為了求離欲,因此修不淨觀,再從最基本的不淨觀,往上進修種種法門,乃至最後階位的無上正等正覺。有這樣次第的修行,從莊嚴地—也就是莊嚴佛菩提,從莊嚴佛菩提的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通達位、十地,一直到究竟解脫的如來地,在在處處所修的諸法都勝過聲聞緣覺,所以如來叫作「無上尊」。我們如果能夠了知成佛的次第、內涵,與所修證的解脫內容以及佛菩提的境界相,念佛時一定會使戒行清淨,就能夠速證解脫果,所以應當念佛。

佛陀的第二個名號是「如來」。「如來世尊修空三昧、滅定三昧、四禪、慈悲觀、十二因緣,皆悉為利諸眾生故。如來正覺發言無二,故名如來。如往先佛從莊嚴地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如來。」我們除了講到前面「如來」的名號外,另外這個地方又說到「如來世尊修空三昧」。三昧有很多種,我們前面已經稍微講了,現在再簡略地說一下。二乘人他所親證的三昧、空、無相、無作三三昧,是因為親證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全都是無常、緣起性空,所以無我、無我所,十八界我悉皆無相;既然統統無相則無所得,無所得所以心中無願、無求,無願無求也就無作,這是聲聞的空、無相、無作三昧,或者說是空、無相、無願三昧,這是二乘聖人所證的三三昧。可是大乘菩薩他要證二乘人所證的這個三三昧以外,大乘菩薩還要親證另外一種三三昧,仍然是稱為空、無相、無願三昧,這就是要再親證如來藏;親證以後觀察如來藏的真如體性,看如來藏的真如體性是離見聞覺知,於一切法皆無所得;無形無相所以是空,空故無所得就是空三昧,既然空無所得,所以於一切法當中無相,既然無相,還需要再起心求願嗎?無願而求,自然就不會起任何的希望,這樣當然也就無作了;從此以後凡有所作,都是為了利樂眾生,不會為自己來計較,這就是大乘法中菩薩依心真如,而親證的空、無相、無作三昧,這不是二乘人所能夠知道的。菩薩他的三三昧,要具足這兩種三三昧,至於我們剛前面所說的四禪八定的三三昧,世間定的四禪八定也稱為三三昧,但是這種三昧是通外道的,是講禪定中有覺有觀、無覺有觀、無覺無觀三昧,是屬於世間定的三種三昧,通有漏法;從二乘俱解脫聖人的立場,從菩薩的立場來看,都有所不同,所以三昧不是只有少數幾種。菩薩要進修的種種三昧有非常多種,而諸佛如來所得的空三昧、滅盡定的三昧,是不同於二乘聖人;所以諸佛如來所證的四禪,也不同於二乘聖人,所證的慈與悲的三昧,更不是二乘聖人所了知的。

再來說諸佛如來祂所觀的十二因緣,不是單只有十二因緣,而是從心真如來現觀十二因緣的;也是基於十因緣來說十二因緣,由十因緣當中的「齊識而返」-第八識如來藏根本心的為根本因,來作為觀行的起點,接著來看十二因緣。所以這樣的因緣觀,是不同於聲聞的因緣觀。但是佛祂不論是修三三昧,或者是修因緣觀,祂都是依於利樂眾生,所以祂必須要親證的。能這樣修行而獲得解脫智慧和佛菩提的智慧,都是究竟而沒有人能夠加以質疑的;所以如來正覺發言開示的時候,不會有前後不同的二法,而且永遠前後都如一,只有深淺的差別,卻不會有前後相衝突的。又因為往昔從諸佛莊嚴地出生,從布施莊嚴、持戒莊嚴、忍辱莊嚴,以及精進、禪定、般若的莊嚴,加上方便善巧的莊嚴等等的莊嚴,所以這些莊嚴地,最後還要百劫修相好,專門修布施——有內財、外財、一切時、一切人、一切地皆施,這樣具足了莊嚴,才能稱為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諸佛如來才叫作「如來」。當我們知道了佛的三三昧,當我們知道了佛的莊嚴,這樣子來修念佛的時候,戒行自然就能夠清淨了。

佛陀的第三種名是「阿羅漢」,也就是應供。佛言:「具足獲得微妙正法,名阿羅呵。能受一切人天供養,名阿羅呵。」佛陀的第三個名號叫作「阿羅漢」。二乘聖人成為阿羅漢,而被稱為人天應供,是因為他們能夠出三界生死;阿羅漢的意思就是應供,因為一切諸天他不能出三界生死,而阿羅漢能出,所以人天都要供養他。諸佛祂所獲得的微妙正法,是超過阿羅漢的境界很多,所以當然祂能夠受一切人、一切天的供養,所以諸佛也稱為阿羅漢。當我們念佛時候,知道 佛陀祂的證境、祂的名號的時候,我們當然心地也就會越來越清淨。像有人說:「佛就是阿羅漢,佛就等同於阿羅漢。」,其實這樣的說法,要瞭解同樣是叫作阿羅漢,但是佛的證境和阿羅漢的證境是有非常大的差別;所以如果有人說:「佛等同於阿羅漢」,這樣的說法是不恰當的。佛的十個名號當中,佛也叫阿羅漢,是說 佛一樣可有具有人天供養的這樣的大福德,但並不表示 佛的證境是等同於阿羅漢。

第四個名號是「正等覺」,正等覺就是「覺了二諦:世諦、真諦名三藐三佛陀。」因為 佛具足了世俗諦以及真諦的了知。所謂世俗諦就是在修行上,現觀五陰的一一陰、十二處的一一處、十八界的一一界,都是無常、苦、空、無我,這是世俗法的究竟正理,所以稱之為諦;這樣現觀而斷我見,乃至進而斷我執,這就叫作世俗諦的親證。諸佛如來如實覺察現觀,究竟了知世俗諦,所以能夠教導阿羅漢出三界生死。

諸佛所證的第二諦是真諦。真諦就是說,有一個法是正真無二的,正真無二的法,就是一切諸法的實相,諸法的實相就是常住不可壞的。一切諸法實相講的就是心真如,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當然祂還有種種的名,當親證了這個第八識的時候,那就是親證真諦的入門了。對 佛一切法根本的第八識究竟了知,對第八識一切種子能夠具足現觀、具足親證,所以叫作具足真諦,這是在佛地才能夠達到的境界。所以依 佛具足了這二諦,所以稱為「正等正覺」。只有真實覺了二諦,而且能夠透徹源底了,才能稱為正等正覺;二乘極果的聖人只能覺了一諦,叫作世俗諦,所以他們不能稱為正等正覺。所有的大菩薩也都不敢自稱是正等正覺,因為也沒有人敢自稱為佛,也沒有人敢以佛地自居來統理大眾,因為連等覺菩薩都不敢這樣自居,何況二乘聖人他只覺了一諦,而且不是究竟的覺。所以究竟了知二諦,這樣親證二諦,這就是具足究竟,才能稱為正等正覺。

第五個名號「明行足」,明行足就是「修持淨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 佛又因為修持淨戒所以具足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所以叫作明行足。

什麼叫作「天眼明」呢?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他只能看到八萬大劫;但是諸佛的天眼,祂是沒有限制的,任何一個人只要他達到不退轉位的時候,佛就會知道這個人,未來劫之後多久他會成佛,他的佛世界叫什麼名字,他的佛號是什麼,他有多少的聲聞弟子、菩薩弟子、正法、像法、末法各住世多久,諸佛都能夠了知,這種天眼明不是阿羅漢所能夠知道的。

關於「宿命明」,一樣大阿羅漢的宿命明最多也只能了知八萬大劫,過了八萬大劫他也無法了知,諸佛祂不會有這樣的侷限。

「漏盡明」,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雖然也有漏盡明,可是他們的漏盡明,只在世俗諦上漏盡,世俗諦中無所不知,但是一碰到真諦就絲毫不知了。諸佛的漏盡明,包括習氣種子隨眠的斷盡、智慧障所有上煩惱的斷盡無所不知,所以這樣的漏盡,也不是聲聞緣覺所能夠知道的。要達到這三明的基本條件,就是戒行清淨。諸佛都要經過二地滿心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就已經可以自由轉變自己的內相分,使惡法的種子不再熏習到第八識心田中;可是阿羅漢的戒行雖然清淨,但是因為他們沒有親證第八識如來藏真如心,所以他們沒有辦法像諸佛這樣自由地轉變自己的內相分,所以阿羅漢他們的漏盡明是無法和 佛相比的。所以我們知道了這一點以後,我們更加發心,會想要把戒持清淨。

第六個名稱叫作「善逝」,諸佛可以永遠不再受生三界二十五有之中,因為諸佛已經成佛了;但是祂乘願去某個世界星球受生的時候,祂在示現意生身的時候,祂會把往世的一切事情都忘記,示同凡夫一樣,這樣的情形,是只有諸佛才能夠做到的,所以叫作善逝。因為諸佛祂可以隱蔽自己的威神之力、祂的智慧境界跟解脫境界,祂會示現跟凡夫一樣,然後以一個凡夫身一世修證成就佛道。就是這樣子讓凡夫能夠生起修學佛法的信心,所以諸佛才能夠稱為善逝。當諸佛化緣已畢捨壽而去,祂又會在另外一個地方重演這樣的戲碼。

另外我們說,佛陀第七個名號叫作「世間解」,世間解就是 佛陀對於眾生世界、國土世界,祂都能夠清楚了知。所謂的眾生世界,就是包括畜生世界、餓鬼世界、地獄世界、欲界天人的天身、初禪天、二禪天以上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天,眾生他們的境界-五陰境界,佛陀都能夠具足了知,這只是世間解的一個部分。另外還有對於十方虛空無窮無盡的佛土世界、種種的的器世間,這些器世間的成住壞空,佛陀也都能夠具足了知,這是一切種智的境界,也不是諸地菩薩道種智的境界所能夠達到的,所以這叫作世間解。

第八個名號叫作「調御丈夫」。諸佛又稱為調御丈夫,是因為祂能夠知道眾生與心,還有眾生的境界,並且也知道一切的器世間,所以諸佛能夠運用無邊的善巧方便來調伏眾生,來教導眾生。所謂的調御丈夫,就是能夠降伏眾生的心,能夠讓眾生的心向於善道,這個諸佛的智慧,不是阿羅漢也不是一般人能夠跟諸佛相比的。所以我們知道諸佛有這樣的一個功德聖行,我們也會發起心,希望能夠和諸佛一樣。

第九個名號叫作「天人師」,佛言:「能令眾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離苦受樂,是名天人師」。諸佛第九個尊號天人師,是因為祂如同前面所說,祂知道各種的方便善巧來教化眾生,所以諸佛的弟子當中,不是只有這一個人間,包括天人也都是祂的弟子;所以經典當中曾經有釋提桓因因為五衰相現前,所以來歸依 佛陀,請 佛開示,讓 佛告訴他要如何脫離這一個五衰相,所以佛可以稱為天人師。但是一般人是不能稱為天人師的,最多只能稱為度人師,因為自己的功德修為都還在煩惱習氣當中,天人怎麼可能來拜你為師呢?所以天人師是佛所專用的名號,一般人是不敢、也不應當僭越佛的名號。

佛的第十個名號叫作「佛、薄伽梵」,什麼叫作佛跟薄伽梵呢?佛就是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為佛,破四魔叫作婆伽婆,這是佛的第十個名號。因為佛祂知一切法、知一切行,再加上能夠破四魔,所以稱為佛。

一切的行,佛陀在因地的時候就一直修上來,也是因為祂一直修上來,所以對於眾生的一切心行起行,諸佛無所不知,也就是因為無所不知,所以諸佛能夠知道、能夠有一切法來對治眾生的心行。

另外就是破四魔,四魔就是煩惱魔、生死魔、天魔、五陰魔,破五陰魔是慧解脫阿羅漢的證境,大乘菩薩他可以初步的摧破五陰魔,能成為取證慧解脫的人,至少也可以得到初地滿心;但是初地滿心的菩薩,他可以破盡五陰魔,卻故意不破盡,而保留最後一分思惑,依著這一個五陰,再來繼續世世受生,投胎利樂眾生。所以初地滿心的菩薩他可以破五陰魔,但是為了利樂眾生他不去破盡;其他的三魔也是一樣,因為初地菩薩,他在度眾的一個過程當中,三魔也是無法破盡,所以初地菩薩需要護法來保護他,只是他自己能夠不受影響而已。

今天就為大家談到這裡!

祝願您深契如來十號之德,斷惑證真!

阿彌陀佛!


點擊數: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