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相信懺悔嗎?

第12集
由正偉法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的三乘菩提正知見「學佛釋疑」系列的節目。今天我們要與大家一起討論的議題是:佛教相信懺悔嗎?

佛教相信懺悔嗎?這個答案其實很明確,因爲懺悔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個善法,懺悔的功德乃是非常的殊勝,因此,佛教當然相信懺悔。同時,佛教也徹底的實踐懺悔這些善法,因爲懺悔乃是衆生改往修來遠離惡業的一個很重要的加行方式,經典上也說懺悔乃是七種最上供養之一;七種最上供養就是所謂的禮拜、供養、懺悔、隨喜、勸請、發願、迴向。因此,懺悔這個法乃是修集福德一個很重要的行門,因此,菩薩在廣行菩薩道而修集一切善根的同時,也是必須要實踐成就懺悔這個善法。而且,懺悔之法是與迴向等其他的善淨行一起實踐的。

並且,懺悔是 佛陀所施設的兩個很重要的善法,也就是「懺」和「悔」;這是一切佛弟子應該保持的功德善法,但是我們卻要知道懺悔的精神以及懺悔的要領。所謂懺就是發露,而悔就是永不復作、後不復作。如果能夠如法地實踐懺悔,那這個人的功德就是無量無邊。佛陀也在經典當中有開示說:「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佛爲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卷一)所以,若要成就懺悔的要領,就是必須要如法的發露,並且自己得要心得決定而永不復作。

然而,衆生在過去無量劫以來,曾造作很多不如理的惡業,此世當遇到這些惡業的因緣時,而有會成熟的時候,因此而有許多逆境及不如意事情發生。但是身爲菩薩行者,卻透過這樣的因緣,而現前觀察這些惡因緣的造作,因此知道這一切雖然是惡因緣,但是自己的身口意行,卻可以透過這個因緣而調整;因爲菩薩在觀察自己身口意行的過失之時,發現自己不如理的時候,就馬上尋求改過,並且誓願永不復作。不僅如此,菩薩行者還以這樣的惡業因緣的現行當作緣起,努力的改往修來,以此因緣當成未來世行菩薩道時度衆生的逆增上緣。菩薩就是以這樣的智慧方便善巧,來轉變這些逆增上緣,成爲自己未來世弘法度衆佛事的緣起。

因爲在菩薩道五十二位的修行過程當中,自己還沒有達到二地滿心以前,都會因爲煩惱習氣沒有斷除,乃至因爲自己不小心犯過失,因此會毀犯許多小小戒;這對於還在因地也就是二地未滿心的菩薩來說,乃是在所難免的情形;但是一個正修佛道的菩薩,關鍵在於他是能夠於事後如法懺悔,如法的補救自己的過失。這樣不停的實踐這些善淨法,而在無量無數劫的菩薩道當中,就這樣透過不停的學戒、不停的懺悔,來圓滿慚、愧這兩個善法聖財的瓔珞莊嚴,這樣就能夠生生世世在增進佛道上用心。所以,懺悔這兩個法,必須與慚愧心所相應。如果能夠知道自己有慚有愧,那就表示於善淨法有善根,因爲懺悔、慚愧這些都是善法,懺悔是離不開慚愧這兩個善心所的。

對於慚愧的部分,我們舉一段 佛在《大般涅槃經》中的經文來說明。經文中提到耆婆菩薩對於阿闍世王的勸告,當中有引用 佛的開示,顯示出慚愧、懺悔的功德是非常殊勝的。

經文是這樣說的:【耆婆答言:「善哉!善哉!王雖作罪心生重悔而懷慚愧。大王!諸佛世尊常說是言:有二白法能救衆生:一慚、二愧。慚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慚者內自羞恥;愧者發露向人。慚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慚愧。無慚愧者不名爲人,名爲畜生。有慚愧故,則能恭敬父母師長,有慚愧故,說有父母兄弟姊妹。善哉!大王具有慚愧。大王且聽,臣聞佛說: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諸惡,二者作已懺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雖先作惡,後能發露,悔已慚愧,更不敢作,猶如濁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爲清。如煙雲除,月則清明,作惡能悔,亦復如是。王若懺悔懷慚愧者,罪即除滅清淨如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七)

所以,在實踐懺悔的時候,是必須要有慚愧這兩個善心所。因此,真正的學佛人應當以懺悔二法來圓滿慚愧這兩個善法瓔珞的,這樣才能理事圓融成就佛道。因此,佛教相信懺悔的功德,因爲懺悔有無量無邊的功德,而且這也是事實。

但是,懺悔的方式是可以從理上以及事上這兩種方式來實踐,也就是說,有事懺及理懺這兩個部分。我們引用一段 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的開示說明,經中是這麼說:「若能如法懺悔者,當依二種觀門修:一者觀事滅罪門,二者觀理滅罪門。」(《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因此,佛在經典、律典中所說的方式,要如何實踐懺悔時,可分爲事懺與理懺。

從事懺上來說,如果是上根重戒的過失,那他必須要在佛前對衆懺悔,也就是要對三人以上的四人,來發露懺悔自己的惡行,這樣來滅除自己的戒罪;如果所犯的過失乃是中根戒罪的過失,那這位菩薩應該要在佛前面對一人行對首懺;如果犯的是下根小戒的過失,那他只需要在佛前自責其心而懺悔。所以,如法實行這些發露懺悔以後,而如實的遵守後不復作的悔法,也就是可以永不復犯同樣的過失,這樣才能圓滿懺悔的功德。也是佛教對於懺悔,其實是積極進取的。也就是說,除了要懺悔之外,並且 佛陀告訴我們,還要能夠轉變自己的心念,而且努力的實踐護持正法、利益衆生的行爲;就如同古時候的 世親菩薩一樣,他就是我們行菩薩道當中實踐懺悔很好的一個榜樣。

有時候我們在實踐事相上懺悔的方式,也是可以透過拜佛的方式來滅罪。譬如我們再舉《梵網經》中的開示,佛是這樣說:「若到禮三世千佛得見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見好相。」(《梵網經》卷二)所以,有的人他選擇的懺悔方式,乃是以拜八十八佛懺、三千佛懺、萬佛懺等等拜懺法,來滅除自己種種過失的罪種。因爲自己是至誠心的發露懺悔而後不復作,所以就有許多人常常在拜懺的過程當中,與諸佛相應而感應道交。因爲至心憶念諸佛菩薩,以爲自己懺悔來作證,同時自己心得決定而改往修來,同時勇猛地發起菩薩的菩提大願,這樣能夠廣行菩薩道,來利益無量無邊的衆生;如此至誠心的懺悔的人,一定可以感應諸佛菩薩加持而滅罪。

再來,我們來談談理懺的部分。理懺就是實相懺悔,也就是說一個證悟的菩薩行者,他可以實踐實相懺悔,以自己轉依真如體性的方式來懺悔過去的罪業。我們換一個方式來說,什麼叫作實相懺悔?簡單的說,實相懺悔就是一個真實證悟法界實相心的人,他親證了法界實相心而得到真實的轉依;因爲他證悟第八識如來藏以後,得以現前觀察第八識如來藏的清淨體性,進而可以轉依於第八識心體的真如法性,這樣懺悔而實踐實相懺悔。但是,這樣的懺悔,必須是要已經證悟明心的菩薩,他才可以有能力這樣如實修習這個實相懺悔法。如果是還沒有證悟第八識的人,而他只是以文字的內容去理解第八識心體的真如體性的話,他是沒有辦法現前觀察第八識真心;這樣沒有證悟的菩薩,他依於正知見而修習實相懺悔,那只是相似的實相懺悔,功德並不成就。如果是錯悟的人來實行這個實相懺悔,更不可能成就;因爲他根本不能現前觀察如來藏的真如法性,因此他也根本沒辦法來成就實相懺悔的功德。

而證悟的菩薩是可以現前觀察,第八識如來藏心體乃是離於三界萬法,沒有一切相,祂是如如不動的清淨體性;既然沒有一切相,當然沒有所謂的持戒、犯戒問題,同時也沒有所謂懺悔的人可說;能夠這樣現前觀察通達這個道理,就叫作實相懺悔。所以,這個實相懺悔能夠滅罪的原理,是因爲第八識真心如來藏本身無罪可言。我們的五陰七轉識會犯戒會有罪,而第八識如來藏無罪,因爲證悟了這個真心以後,可以真實轉依第八識如來藏而行,那就可以依於如來藏的無罪性來說清淨;這樣證悟的菩薩,不是以我們的五陰身相應的罪性來當作他的依止,他乃是依止於如來藏的真如法性。所以,證悟菩薩他知道,這樣實相懺悔得以清淨以後,可是於未來世他還是會與這些惡業因緣來遇到現行;自己因爲此世已經實踐實相懺悔,依止於如來藏成功轉依的功德力顯發,藉著這個緣來成就佛道自利利他的增上行。因爲這個惡業種子在未來世現行的時候,也是一個逆增上緣的緣起;菩薩藉這個現行的機會,能夠轉變染惡種子成爲善淨種子,對於一切的順逆境界,都可以成就佛事。因爲轉依如來藏這樣的一分功德,一定遠遠超勝於原來所造惡業的勢力;因此,菩薩於悟後能夠這樣隨緣度衆而使得過去無量惡業種子現行,這個就叫作發露;並且能夠因爲轉依而心得決定,不再回熏惡業種子回到如來藏當中,這樣我們可以叫作永不復作。如此這兩種統統能夠具足,我們就叫作懺悔。所以,親證第八識而能夠實踐實相懺悔,他能夠現量的境界當中觀察、安住於如來藏的真如法性當中,讓七轉識能夠依止於清淨實相的第八識而行;能夠這樣親見、能夠這樣證得的人,我們古時候 大慧祖師有說,這樣叫作真實的懺悔者。這個就是實相懺悔的總相義理、總相真義。

因此,對於菩薩行者來說,第八識如來藏當中的業種的消除,就在這樣接近兩大無量數劫,也就是三十分之二十三的內門廣修六度萬行的過程當中,證悟菩薩靠這些因緣來攝受衆生。因此說,實相懺悔滅罪的要領,自己能夠轉依無罪性的如來藏才是重點。如果證悟之後,還是依於過去的惡見,依於自己所造惡業的習氣性障而行,那就不是真實的轉依、真實的證悟,因爲他的轉依並沒有成功;既然轉依沒有成功,那就沒有實相懺悔的功德。如果他不是真實參究,而是打探密意而知如來藏密意,那他更沒有現前觀察如來藏的功德,這樣的人不具有真實證悟的德行,那要實踐實相懺悔更不可能。所以,實踐實相懺悔的關鍵,在於能夠如實地參究證悟,這才是根本的問題。如果自己所證不真,或者是打探密意而知,那這樣的人,他所實證的三德必定不會生起,而會繼續執取了我見而沒有斷我見的功德;這樣的人他連解脫德——解脫惡見的功德都沒有,更何況能夠具足對三界惡習、無明而有的解脫功德呢?所以這樣的人,他的解脫德一定不會生起。因爲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實踐實相懺悔的人,必須要如實親證第八識如來藏而得以轉依,才能對於惡業習氣種子的解脫有少分的功德。這個乃是大乘證悟菩薩應當修也應當行的要點。

所以,這樣的實相懺悔必須是要證悟的菩薩,他能夠現前觀察如來藏清淨無爲的體性乃至無量無邊,因此而轉依如來藏,轉變自己七轉識的行爲,轉而依止於如來藏的無貪性、無瞋性、無私性、中道性、菩薩性等種種的無漏法性。所以我們換一個層面來說,證悟的菩薩他在悟後努力的護持正法,其實也是實相懺悔的一分功德;如果悟後他努力的破邪顯正救護衆生,也是實相懺悔的功德之一;悟後於內門中廣修六度萬行,也是實相懺悔的功德之一。所以我們可以說,一個真實行菩薩道的行者,他就是真實行實相懺悔的人。菩薩就是這樣努力的在三大無量數劫的普賢行當中,一直努力到佛地的究竟果位,才能如實圓滿的成就實相懺悔的究竟。但是,證悟的菩薩得以實相懺悔,這個人他可以現觀罪性本空,是因爲他有實證實相心的基礎以及轉依的功德。

可是我們也要注意的是,這個實相懺悔的修法,很容易被人拿來誤用,作爲其犯戒的藉口。其實這個犯戒的人,他根本沒有實證第八識,卻自己以爲實證第八識,然後他一直犯戒不斷,根本沒有轉依的功德。那這樣的人,其實他是惡取空的人,這個人他對於經文是斷章取義,只會挑自己有利的。譬如他說五陰,他認爲五陰根本沒有持戒,他把如來藏無罪性拿到五陰來用,所以他認爲沒有犯戒的問題,因此他也沒有什麼犯戒的人,他以爲這樣反正什麼都無。實際上這樣的人,他其實是貪著我、我所的人,因爲這樣的人他是邪見不斷,因此他有所造作而有所取捨,所以這樣的人根本不是真實的懺悔。那這樣惡取空的人,他在未來際還是必須要面對嚴厲而不可愛的異熟果報,因爲他的業行就是如此,而又沒有實相懺悔的功德。

可是,如果一個真實實證而轉依真如體性的修行人,他就不會有所造作而取捨,當他有過失的時候,該懺悔的時候懺悔,該改過的時候改過;他的心雖然遠離世間的戒律相,但是他的五陰身口意行,仍然是中規中矩而不犯戒,而成就無作戒的功德。這樣的行者才是真正理事圓融的實相懺悔者。

因此,還沒有證悟的人,實際上應該要實行取相懺悔;並且要多多熏習文字般若的正理,而且以熏習文字般若正理的這些功德,聞慧、思慧,成爲對於真實正理的聞慧、思慧的功德力;來熏修正理的功德爲正因,迴向早日圓成明心證真的正果;這樣進入到內門廣修六度萬行以後,而能夠真正的實踐真實如法的實相懺悔,才能夠一步一步的往成佛之路前進。所以,一切的佛弟子應該是要這樣如法的去實踐,而不是只有在表面上去參加拜懺,什麼大悲懺、梁皇寶懺、水懺等等的法會而已,可是心卻沒有在懺悔這上面用心,而這樣成就的懺悔功德是有限的。

真正的佛弟子是能夠如理、如實、如教的實踐懺悔這兩個法,同時也不追悔於過去而成就悔箭入心的過失。因爲菩薩在因地學戒的階段,多多少少會有造作惡業的因緣;然而卻透過實踐懺悔的方式的改過,進而努力的在反方向來補救,而能夠在盡形壽努力的護持正法利樂有情上面用心,並且能夠努力的迴向成就佛道,這樣積極進取的作法,才是積極正向的懺悔功德顯發。佛弟子應該要有這樣的正見,不要追戀過去所造的惡業,該懺悔如法的懺悔;如果追悔過去,就會停滯不前。所以,懺悔之法乃是要轉變染惡的身口意行,成爲善淨的身口意行;也就是說,懺悔的目的,就是要讓自己染污的種子,回熏到如來藏當中成爲清淨的種子。所以,菩薩行者本身的如理作意,以及有過失懺悔後改往修來的身口意行,這才是修行成就一分清淨功德很重要的要領。但是,很多的學佛人,卻是對於懺悔以及改過迴向的真實義理有所誤會。而真正的懺悔功德是要能夠善淨意樂,卻犯已還淨,後無違犯。菩薩行者實踐懺悔這些善法的時候,還要以這個懺悔的功德來迴向給對方,祈願雙方能夠解冤釋結,同樣趣向佛道。

所以,佛教乃是相信懺悔的,而且在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薩們,是更應該修集這樣的善根福德。所以,要實踐成就懺悔這個善法,是菩薩所必須的;而且一切的佛弟子,是應該保持這樣子的功德,要來實踐懺悔,乃是積極進取的勇猛。也就是說,菩薩在改往修來的過程當中,除了實踐懺悔之外,還要努力轉變自己的心念,成就清淨無惡的善淨心行。菩薩還要反方向的努力去作,來改變這個染惡的勢力。譬如毀謗正法的人,當他懺悔以後,要積極的護持正法、利益衆生;透過護持正法的功德力,因爲他的功德力是相反於原來毀謗正法的功能,這樣的相違功能熏習,就可以加速轉易這個惡業的勢力消滅。這樣的例子,我們看古時候的 世親菩薩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爲他當初毀謗大乘,但是他卻在後來努力的懺悔之後,而且又很努力的護持大乘法,因此造作了很多非常勝妙的大乘論典;以這樣護持大乘正法的功德,來轉易當初毀謗大乘的惡業種子。所以,這個現前的例子,能夠透過懺悔而成就道業進步的例子,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

所以,佛教乃是實踐懺悔、相信懺悔,因爲懺悔的功德無量無邊。

阿彌陀佛!


點擊數: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