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不共道(七)

第91集
由正偉法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我們「三乘菩提概說」的節目。我們將繼續今天的課程,也就是,在三乘菩提的異同之中,我們要討論對於三乘聖人在證德差別之所在。

其中,我們會提到三乘聖人,他們對於煩惱斷除的相同處,以及他們之間有所不同處;也就是,三乘聖人之間,他們對於煩惱斷除的實證,其內涵是有同有異的,當中是有差別的。也就是說,有些煩惱,乃是三乘聖人全部都必須要去斷除的;不管是聲聞的聖者、緣覺的聖者,乃至修菩薩行的聖者,全部都必須要斷除,這是相同的部分。但是,當中也有許多的煩惱,乃是修學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薩行者才能夠斷除的,而這些煩惱,乃是二乘聖者他們所無法斷除的;因此,斷除這些煩惱乃是不共二乘。所以,能夠斷除大乘佛菩提道所攝的種種煩惱,只有菩薩聖者才能夠達到。

我們來看看:三乘聖人所斷煩惱當中的內涵有哪些。

我們要知道,三乘聖人所證的智慧功德,這是不共外道也不共凡夫的。他們能夠出離三界生死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三乘聖人實證了解脫的智慧,他們已經斷除了導致自己繼續流轉三界生死的見惑與思惑,因此成就解脫果的實證。也就是說,三乘聖人不管是聲聞聖者、緣覺聖者,乃至菩薩聖者,他們已經斷除了繼續流轉三界生死的我見與我執煩惱,他們已經斷除了煩惱障所含攝的見惑與思惑,也就是我見與我執的煩惱;因此,三乘聖人能夠成就解脫的智慧功德,所以在此世捨壽了以後,就可以出離三界的生死。

我們要知道,聲聞聖人他們是依於佛陀的聖教去觀行實踐。因此,他斷除了三界愛的煩惱現行,而證得了解脫,這些聲聞的聖者,他們透過四聖諦以及八正道的實踐而有所實證。所以,他們透過聲聞解脫道的實修實證以後,最後能夠斷除了我見,乃至能夠斷除了我執。因此他們於捨壽以後,就可以證入無餘涅槃之中,而不再繼續輪迴於三界中繼續生死流轉輪迴不已。所以,這些實證斷我見、斷我執的聲聞四果阿羅漢們,他們此世命終捨壽以後就能夠出離三界的生死,他們就不再繼續於三界生死之中輪迴不已了。也就是說,他們不再取受後有的生死輪迴種子,這樣的聲聞聖人他們實證了解脫,因此他們出離了三界,這是因為他們已經斷除了我見、我執的煩惱。所以,小乘的聲聞人,他們能夠實證解脫,主要就是斷除了我見、我執的煩惱。

同樣的道理,我們再來看中乘的緣覺辟支佛,也就是緣覺辟支佛他們所實證的解脫內容是什麼呢?緣覺辟支佛他們對於煩惱的斷除,一樣是要斷除我見與我執的煩惱,只是緣覺辟支佛的智慧更為深利;他們乃是透過因緣觀的現觀實證,所以斷盡了見惑與思惑,這樣而實證解脫,出離了三界生死。這有兩種情形:

其中有一種是叫作「獨覺」辟支佛,他們是於無佛之世,自己觀行因緣觀而證得解脫,出離三界的。這些獨覺辟支佛,他們是因為過去無量劫以來,都在佛座下聽聞熏習因緣法。但是,這類的獨覺種性之人,他們的心志乃是屬於薄悲的慢行類人;也就是說,這類人他們的心志是悲心比較薄弱,他們對於要去拔除眾生痛苦之行,他們是不願意去作;並且他們的心行也是偏有慢心。因為他們的心志是屬於慢習深重的,所以,他們不太願意在佛陀大師座下實證;因此,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在無佛之世,自己可以獨自實證因緣觀,這樣來證得辟支佛果,這樣實證解脫而入無餘涅槃。他們是不願意在佛陀座下有所實證,他們喜歡自己無師實證,他們喜歡自己無敵可匹;所以他們這樣的心性是屬於獨覺性的,因此導致了他們願意在無佛之世來證得辟支佛果。這樣的獨覺種性者,他們之所以能夠出離三界生死而解脫,則是因為他們透過因緣觀的實證,而斷除我見、我執。這個我見、我執斷除的內涵,也是同於聲聞聖者的內容;只是他們智慧比較深利,能夠自己透過因緣觀而證得這些解脫的實證。

另外一種人,就是透過因緣觀而斷除我見、我執的,乃是屬於「緣覺」。這是在佛世的時候那些聲聞人,他們因為聽聞佛陀開示因緣法的修行內涵,因此,他們根據佛陀開示因緣法的內容,而去實踐觀行,進而能夠實證十因緣觀及十二因緣觀。所以,他們雖然是聲聞種性,但是他們一樣可以透過佛陀的開示而證得辟支佛果。這是在佛世的阿羅漢們,他們就可以成為緣覺。他們也一樣透過因緣觀的實證,因此可以智慧深利,出離三界生死的輪轉。但是,能夠出離三界生死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斷除了我見以及我執的煩惱。這樣斷除了我見以及我執的煩惱,也就是斷除了見惑與思惑,這樣也是能夠出離三界生死的煩惱,捨壽以後一樣可以證入無餘涅槃。

但是,聲聞聖人以及緣覺聖人,他們雖然能夠斷除煩惱,而出離三界;但是他們所斷的見惑以及思惑,這二種煩惱障所攝的煩惱,我們討論過二乘聖人所斷煩惱的內容,這二乘聖者他們只是在解脫道上有所實證,而且,二乘聖人他們在煩惱障煩惱的斷除,也只是斷除了三界愛的現行而已,二乘聖人他們並不能斷除煩惱障所攝的習氣種子。也就是,這些聲聞阿羅漢以及緣覺辟支佛聖者,他們只能斷三界愛的現行,也就是他們只能斷除見惑與思惑,他們對於三界愛的習氣種子,他們是沒有能力可以斷除的。

這個習氣種子的斷除,乃是菩薩才能夠斷盡的,到佛地究竟斷盡。所以,大乘的菩薩們除了能夠在解脫道上面有所實證之外,這些大乘菩薩們,還可以在所知障上面的無始無明上去斷除塵沙惑,這些是要在實證法界實相心上面才能夠成就。也就是說,大乘菩薩們的志趣與二乘聖者是不同的:二乘聖者,他們只有想要求證解脫,他們並不想要成就佛道。因此,經論上說定性二乘人為「焦芽敗種」。因為二乘聖人他們只有實證解脫道,而求出離三界生死而已;對於佛菩提道的內涵中所應該斷除煩惱障所攝無量的煩惱習氣,他們是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去斷除的。因此,大乘菩薩聖者,他們是除了能夠斷除二乘聖者所斷的我見、我執之外,他們還可以斷除三界愛所攝的習氣種子的相續;乃至還要斷除對於法界實相心的無知,以及所含藏的一切種子,也就是要打破無始無明,乃至斷除無量塵沙惑的上煩惱;這些煩惱的斷除是不共外道凡夫的,乃至不共二乘聖者,這是菩薩才能斷除的所知障所攝的煩惱。

我們從菩薩斷除二乘聖人所無法斷除煩惱障所攝的習氣種子的相續,來看看這當中的內涵,我們就知道,菩薩行者的功德乃是無量無邊。最後菩薩成就佛道,成為究竟佛,那就是具足圓滿了實證。那佛陀如來的功德,更是不可思議的無邊廣大。

所以,大乘行者也是要斷除與聲聞、緣覺所證而共的我見、我執。也就是,菩薩也要能夠斷除煩惱障所攝的三界愛煩惱的現行,這個見惑與思惑的斷除,是三乘聖者所共通必須斷除的部分。但是,菩薩除了斷除這些三界愛的現行之外,他們還要斷除煩惱障所攝三界愛的習氣種子相續,乃至要斷除五陰的習氣種子,最後成就究竟佛。所以,大乘菩薩行者,他們除了斷除不共二乘聖者的煩惱障所攝習氣種子之外,他們還要斷除所知障所攝的一切煩惱隨眠。所以,地上菩薩可以分分斷除三界愛的習氣種子,乃至到了佛地以後,則究竟的斷盡、斷除煩惱障所攝一切的習氣種子,乃至五陰的習氣種子。

說到這裏,我們先來看看所謂斷除三界愛的現行煩惱。這個斷現行的意思是說,阿羅漢聲聞人以及辟支佛的實證者,他們因為已經斷除三界愛的現行,所以他們不會再因為三界愛的煩惱而去罵人,也不會再因為貪而去偷盜,也不會再因為我見、我執而去受生等等,他們不會再取受五受陰;不會再執取五受陰,而造作繼續輪迴生死的業行,這種種的貪瞋癡等等的現行已經不再出生了。因為,一切的聲聞阿羅漢以及一切的獨覺辟支佛們,他們三界愛的煩惱已經斷除盡了,他們的身口意行已經不會再引發導致他們會後有生死的無義。但是,這些聲聞緣覺聖者,他們仍然有許多的三界愛習氣種子沒有斷除。這些習氣種子的相續,從外表上來看,則是有少分相似於貪瞋癡的身口意行在運轉。因為二乘聖人有這樣的三界愛習氣種子,並且乃是相續不停的繼續存在,所以,他們仍然有很重的習氣存在。但是,二乘聖者他們不同於凡夫異生種性的眾生。因為凡夫眾生有很強的異生性,因此,這些凡夫眾生會因為異生性的相續,而造作取受後有的無義之行。所以,二乘聖者這些斷除煩惱的功德,也只是斷除三界愛的現行而已;但是他們雖然斷除了三界愛現行,而能夠入無餘涅槃,但是他們仍然會有貪瞋癡等三界愛習氣種子的存在,他們就是有這些習氣種子。

我們舉例來說,在經論上有很多二乘聖者有習氣種子的記載。譬如說,慧解脫的阿羅漢與辟支佛,如果他們在靜坐進入到初禪中,有一隻蜈蚣爬到他的腳上來,他們會覺得皮膚癢癢的,心中一動,看一下是什麼東西呢?一看是蜈蚣,接著他們身體就會不由自主的突然一振而甩掉蜈蚣。這個不經意識思惟,而立刻振腳甩掉,這表示我執的現行雖然斷盡了,可是我執的習氣種子還在。如果是諸佛菩薩,尤其是諸佛,根本就不管這些事情,祂根本沒有這些習氣。祂知道螞蟻歸螞蟻,蜈蚣歸蜈蚣,看了也不會自動的振腳甩掉;因為祂我執的習氣種子已經全部斷盡了。這就是習氣種子有斷以及無斷的差別。

我們引用一段《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的記載,就可以很清楚看出,習氣種子的斷除與否,當中是有很大的差別的。經典上是這麼說:

【昔有一鴿,為鷹所逐,入舍利弗影,戰懼不解;移入佛影,泰然無怖,大海可移,此鴿無動。所以爾者,佛有大慈大悲,舍利弗無大慈悲;佛習氣盡,舍利弗習氣未盡;佛三阿僧祇劫修菩薩行,舍利弗六十劫中修習苦行。以是因緣,鴿入舍利弗影猶有怖畏,入佛影中而無怖也。】(《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

我們來看這段聖教的意思是說:在以前某一個時節,發生了一件事情,有一隻鴿子被老鷹所追逐,這個老鷹是要吃掉這個鴿子的,因此就追逐的這隻鴿子。老鷹在後面追逐的情形下,這隻鴿子乃是拼命地逃命,這樣逃命的過程,這隻鴿子就飛入了大阿羅漢舍利弗尊者身後的影子之中,想要躲避老鷹的追逐。這個鴿子飛入這個三明六通大阿羅漢的身後影中去躲藏,但是,雖然有三明六通大阿羅漢舍利弗尊者擋在前面,可是這隻鴿子仍然戰戰兢兢,而且心有不安,並且心中是畏懼不停的,總是不安心。但是鴿子後來又移動,飛入 佛陀身後的影子之中,這時候這個鴿子,牠卻是非常地心安,而且,鴿子乃是泰然處之,沒有任何一點恐怖可說;就算是集合了可以移動四大海之水的力量,也無法動搖這隻鴿子的安定。這時候,佛陀就問大家說:「你們大家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佛陀具有究竟的大慈大悲;然而,二乘極果的三明六通大阿羅漢,這個舍利弗尊者,卻沒有究竟的大慈大悲啊!而且,佛陀對於一切三界愛的習氣種子,以及五陰習氣種子,全部統統都完全淨盡;但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舍利弗尊者,卻是仍有許多的習氣種子尚未除盡。並且,佛陀早就經過了三個阿僧祇劫菩薩行利益眾生,來廣集福德,具有無量無邊的威德與福德;但是舍利弗尊者,也只有六十劫中修習苦行。因此,論福德威德,是無法與佛陀相比的。因此,透過這些因緣,所以這隻鴿子進入到舍利弗尊者的身影之中去躲避,卻仍然還有很多的恐怖與畏懼;但是這隻鴿子飛入 佛陀的身影之中躲避,卻毫無一點恐怖可說。

從這一段佛陀的聖教開示我們就知道,阿羅漢的習氣種子還有很多沒有斷除,因此還有殺或者瞋恚的習氣種子在;所以鴿子飛到阿羅漢身邊,來逃避老鷹的時候,還是會不由自主的害怕,自然感應出「他會不會突然把我踩死啊?」因此,會有不安與恐懼怖畏,因此這個鴿子又飛到 佛陀的影子下面去躲避。因為 佛陀老早就已經斷除了這些習氣種子,所以鴿子心中就很安然,而不害怕、恐怖,也沒有畏懼。因此,鴿子的第八識如來藏,和 佛陀的第八識無垢識相應時,讓鴿子感應,而知道不會有任何的危險,所以就沒有任何的畏懼。因此,佛陀連最微細殺習的種子,全部都已經斷盡,沒有任何一絲一毫的殺習種子的隨眠存在;但是,我們看阿羅漢,卻還有種種的習氣種子隨眠,存藏在如來藏裏面,所以鴿子就可以感應直覺,知道說還有畏懼。

從這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知道,就算是聲聞極果的四果大阿羅漢,他仍然有許多的習氣種子還沒有斷盡。但是,大乘的菩薩行者,從初地開始就已經開始一分一分的斷除習氣種子,到了佛地則是究竟斷盡二障的一切習氣種子以及隨眠,這是二乘聖人所無法斷除的煩惱習氣。因此,這個部分乃是不共於二乘所斷的煩惱的一部分,乃是大乘所獨有。

所以,在三乘菩提實證的異同之中,我們今天舉出三乘聖人在證德差別之中其中煩惱斷除的部分,三乘聖人必須要有解脫德的實證;也就是,要能夠完成解脫道斷盡我見、我執的現行。這個見惑與思惑的斷除,乃是三乘聖者都必須要完成的部分;也就是說,斷盡我見、我執,乃是三乘聖者所斷盡煩惱障斷除的相同處。但是,大乘佛菩提道的菩薩行者所要斷除的煩惱,卻又比二乘聖者所要斷的煩惱又多很多;乃至到了究竟的佛地,是斷盡了煩惱障一切煩惱的現行,同時也斷盡了習氣種子隨眠;乃至究竟佛也斷除了所知障的一切隨眠,這樣成就了福德、智慧兩足的兩足尊。因此,如來一切的煩惱習氣以及隨眠全部統統斷盡,這是如來殊勝的地方。菩薩行於大乘佛菩提道,因此最後也能成就究竟佛。這是菩薩法道實證不共二乘聖者,也就是說,這個部分乃是與二乘菩提有所不同之處。

今天,我們要說明三乘菩提的實證,都必須要斷除我見、我執;但是大乘菩提卻有不同處,我們只有舉出一個例子,說明二乘聖者是沒有辨法斷除習氣種子。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能說到這裏。剩下的部分,我們將在下一集繼續說明。歡迎大家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