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門的弘揚不得違背宗門(三)

第120集
由正元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宗通與說通》成佛之道這個系列要繼續講解「教門的弘揚不得違背宗門」這個單元。

在上一集當中我們談到了某位老法師,他以斷章取義、扭曲經義的方式說如來藏是外道神我;我們並且舉出了這位老法師在他所寫的《印度佛教思想史》這本書當中的一大段文句來解說。因為他扭曲經義的情況非常的嚴重,所以我們花了許多的時間舉證經文來解說,但是還沒有談完,那麼現在我們就接著往下談。

三、經文說:「若勤方便,除煩惱垢,爾乃得我」。我們把他所引述的《大法鼓經》前後整段經文唸一下:【佛告迦葉:「如是我者生客煩惱;欲見我者,作是思惟:『今當推尋我及垢本。』彼人云何,為得本不?」迦葉白佛言:「不也,世尊!」佛告迦葉:「若勤方便除煩惱垢,爾乃得我。謂聞如是比經,深心信樂,不緩不急,善巧方便,專精三業。以是因緣,爾乃得我。」】(《大法鼓經》卷下)在這段經文當中,佛陀是說,需要以種種的方便法來精勤修習,去除煩惱垢染之後,才能夠證得這個「我」;並不是像常見外道神我,不需要修習除斷我見無明煩惱,就可以證知這個常見我。這位老法師他卻以斷章取義的方式,而說如來就是外道神我的異名。像這樣先誤解 佛陀的旨意,再來斷章取義並且誹謗說「如來和外道神我相同」,這種做法實在不應該是具備法師身分的人所該做的!

老法師他又舉經文說:「常住安樂,則必有我」。我們先唸一下他所引述的《大法鼓經》前後文義完整的經文:【為壞眾生計常想故,如來不般涅槃,示般涅槃……如來為壞彼思想故,示現有死。如來是天中之天,若般涅槃悉磨滅者,世間應滅;若不滅者,則常住安樂;常住安樂,則必有我。】(《大法鼓經》卷下)這段經文的意思是:眾生因為計著覺知心是常不壞滅的,所以生起了常想;而如來本際雖然不會死滅,但是眾生都如同這位老法師一樣,不知道這個本際在哪裏,因此就產生了混淆;所以 世尊示現覺知心有壞滅,所以示現入涅槃,來滅除眾生對於常見外道神我的這個錯誤思想。但是,如來在涅槃之後如果是斷滅的話,那麼一切的有情在死後應該也都沒有來世,因為他的十八界都已經斷滅了;反過來說,如果如來以及有情在滅度了以後不是斷滅的話,那麼眾生應該就有個常恆不壞的假名我,而且這個假名我必定是和會壞滅的蘊處界我完全不同。如果有這個常不壞滅的我,那麼祂應該是常住安樂的;如果有個常住安樂的,那麼就一定是和蘊處界不同的我,而這個我絕對不能叫作外道神我,因為外道神我是常見的意識我。佛陀已經說意識外道神我就是蘊處界我,為什麼這位老法師卻斷章取義,誣衊如來藏是外道神我來附會己意,而否定如來藏這個真實我的存在呢?

再來,老法師他又舉說:「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我,……斷一切煩惱,故見我界』。」這位老法師對於這段經文不只是斷章取義,而且還是斷句取義,扭曲 佛陀的旨意。我們來唸一下他所引述的阿含當中的《央掘魔羅經》當中前後完整的經文,大家就可以瞭解。經文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我次第斷諸煩惱得佛性,……是如來藏勝一切法,一切法是如來藏;所作及淨信意法,斷一切煩惱故,見我界故。】(《央掘魔羅經》卷四)由這段經文我們來看,我想大家都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阿含經》當中不是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我」,而是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我次第斷煩惱得佛性」。這位法師他經常用斷章取義的方式,已經非常不恰當了;在這裏更是斷句取義、扭曲經義,則是更為惡劣的作為。這實在不是佛門法師所應該做的事啊!如來在阿含諸經當中,到處都用蘊處界緣起性空來廣破常見我,廣破外道神我,怎麼有可能在《阿含經》當中又說和外道我相同的如來藏我?所以真相是,世尊在破除了眾生所執著的外道神我、常見我之後,想要為大眾開示涅槃之後並不是斷滅,想要為大眾開示成佛所應行的大乘道;所以在《阿含經》當中說菩薩道,說大乘摩訶衍,說有入涅槃之後的「我界」,這個我是假名我。佛陀已經說這個假名我就是如來藏,已經說如來藏不是蘊處界我,而外道神我卻是蘊處界我。

這位老法師其實並不是不知道這些經文的意思,但是他為了附和應成派中觀的邪見,也為了否定他所不能證得的如來藏,所以才把四部經的八段經文加以斷章取義,只是為了要附會自己主觀想像的邪見。我們檢查這位老法師他所有的著作,可以發現到處處都是誤會阿含諸經的內涵,他否定十八界的意根第七識,並且還否定涅槃的本際如來藏、阿賴耶識、第八識。像他這樣對於這麼粗淺的阿含基本佛法都尚且誤會、讀不懂,卻自誇說他能夠知道印度佛教思想,還自誇說他懂得微妙甚深的般若中觀思想,相信從以上的解說,大家應該都已經很清楚,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他竟然還大膽的著作《印度佛教思想史》,他在書中任意地曲解般若中觀以及 龍樹菩薩的《中論》思想是性空唯名,竟然還誣衊如來是世俗我、外道神我;他更以斷章取義的方式來引述經典,說如來藏是「如來藏我」,誣謗 佛陀所說的假名我是外道神我的思想,並且誣衊三轉法輪諸經是與外道神我合流。

對於這一類主張般若即是性空唯名的人,佛陀在這個《大乘入楞伽經》卷五當中,其實已經預先破斥了;沒有想到在兩千多年之後,這位老法師還是墮入了相同的錯誤當中。我們來看 佛陀在《大乘入楞伽經》當中是如何說的:

【(佛云):「以信言教,昧於真實,於一切法如言取義;彼諸凡愚作如是言:『義如言說,義說無異,何以故?義無體故。』是人不了言音自性,謂言即義,無別義體。……大慧!如來不說墮文字法,文字有無不可得故;惟除不墮於文字者。大慧!若人說法墮文字者,是虛誑說。」】(《大乘入楞伽經》卷五)

佛陀開示這段經文的大意是說:【有些凡愚眾生沒有足夠的智慧,不懂得「依義不依語」的道理,雖然能夠尊敬、尊重、承事供養佛陀,並且相信佛陀的言教,但是卻迷昧於真實之理,不能夠善解經文名句的真實義,所以對於一切法只能夠依於表相來執言取義。這些凡愚眾生都這樣說:「佛法的義理和言說之間,並沒有絲毫的差異,為什麼呢?因為義理並沒有所依的理體的緣故。」這些人並不瞭解言音的自性,認為言說本身就是義理,除此之外並沒有義理的理體。大慧啊!如來是從來不說墮於文字的法教的,因為文字是虛妄不可得的法;如來從來只說不墮於文字的真實義。大慧啊!如果有人說法是墮於文字當中的話,那就是虛誑說法。】

這位老法師他主張般若中論即是緣起性空、唯是名言,所以說般若是性空唯名論。他對於「般若中論的根本旨意是依於藏識的中道性而說」這樣的真理完全漠視,而只是執取文字言說表相的戲論空,而且竟然能夠造作出這麼多邪解邪見的書籍,實在可以說是「善於言說」的人啊!但是,佛陀曾經開示說,所謂大德多聞並不是指像這位老法師這一類善於言說的人,而是說善於言說當中義理的人。佛陀經常告誡弟子們:應該要遠離善於言說而卻不善於真實法義的人。所以佛教中的學人,如果都能夠遠離這位老法師這些邪解邪見的話,那可真的說是佛教之幸、學人之幸了!

另外,佛陀在《入楞伽經》卷六當中也告訴我們,不要執著於文字指,而要追尋文字背後的真實義理。佛陀這樣開示說:【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得執著文字音聲,以一切法無文字故。大慧!譬如有人為示人物,以指指示,而彼愚人即執著指,不取因指所示之物。大慧!愚癡凡夫亦復如是,聞聲執著名字指故,乃至沒命,終不能捨文字之指、取第一義。……大慧!不生不滅亦復如是,不修巧智方便行者,不得具足莊嚴法身。大慧!執著名字,言得義者,如彼癡人不知舂炊,噉文字穀,不得義食。以是義故,當學於義,莫著文字。】(《入楞伽經》卷六)

所以,世尊是要我們依義不依語,提醒我們不要執著於文字。而這位老法師他卻不斷的執著於文字名相戲論,妄說般若中道是性空唯名論,使得般若的真實義完全沒有辦法彰顯出來。他完全不知道 龍樹菩薩的《中論》之所以能夠貫通聲聞法與般若空,就在於 龍樹菩薩也是依於藏識的中道性而作論述的,所以所說的法義完全符合正理,而使得諸方大師都沒有辦法提出任何的責難;而並不是像這位老法師所說的,「由於眾望所歸,即使思想不同,也沒有人敢出來責難的。」龍樹菩薩的弟子如來賢,也同樣是依於 龍樹菩薩所證的藏識中道而來弘揚唯識中道法,他的法道與 龍樹菩薩並沒有不同。這也不是這位老法師所知道的。就像 平實導師祂是由禪宗的禪法而悟入般若的,而祂卻也弘揚唯識中道法,這是因為法無二門,只有深淺廣狹的差別而已,而這也同樣不是這位老法師所知道的。

所以我們說,一切法師、居士如果想要弘揚教法的話,就不應該違背宗門的意旨來宣揚教法。如果是像這位老法師他否定如來藏,否定唯識種智,而說般若佛法是性空唯名的話,這樣的人都不能稱為是佛教徒;不應該說他們是在弘揚佛法;因為他們所弘揚的法並不是真實的佛法,反而是在剷除佛法根本的破法者啊!像這樣錯說佛法的人,平實導師多年以來,為了不影響他們的名聞利養,所以沒有指名道姓來述說他們的錯誤;然而經過許多年的觀察之後,發現這些人都沒有絲毫要改正的意思,反而變本加厲,持續造作破壞佛法根本的諸多惡行。所以,平實導師祂認知到以往那種溫柔敦厚的作為,並沒有辦法使那些人知非改錯,停止破壞佛法的作為;所以現在才在新出的書籍當中一改作風,一一的指名道姓而引述他們所說的法來作評論。這麼做主要是為了想要遏止那些人破壞如來藏正法,想要遏止那些人以常見外道法來代替佛教正法。

我們應當要知道,一切人的所悟一定是要和 世尊聖言量所說的般若以及種智完全相同才可以;而般若以及種智完全是依藏識的體性而說的,是在敘述藏識的空性以及有性,是在敘述藏識當中所含藏的一切法種的智慧,像這樣的說法才能夠說是佛法,這也才是佛法的第一義諦。如果有人主張說,不需要有藏識而可以證悟甚深般若的話,那麼就是心外求法的錯悟之人;如果又有人主張說,不需要有藏識而可以證得一切種智的話,那麼這個人所說的種智,就只能說是研究唯識法義的戲論,而絕對不是真實法。因為三乘菩提都是完全依於自心藏識而說、而修、而證的,所以一切佛門的善知識在弘法、修法的時候,都應該要遵循聖教所說的宗門真正意旨,而來謹慎的奉行。

由於以上種種的緣故,所以我們才說:教門的弘揚不得違背宗門。以上「第八章第二節、教門的弘揚不得違背宗門」這個單元,到此全部講解完畢。謝謝各位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道業增進!

阿彌陀佛!


點擊數:1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