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名念佛的層次

第33集
由正文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這一集要正式進入到持名念佛的漸次進修。我們上一集說到持名念佛必須要漸次進修,也就是必須要一步一步的往上修。漸次進修的次第我們在這邊分為:隨緣念佛,再來就是心念心聽,還有心念心憶,到最後進入一行三昧。我們上一集有說如何的漸次進修,而且為什麼要漸次進修。因為人的根器有不一樣——有上上根人、還有中根人、還有下根人。但是持名念佛,它是三根普被,利鈍兼收,所以它是攝盡了上根人、中根人、還有下根人。所以必須要漸次的進修,才有辦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乃至於能夠得到念佛三昧。

《蓮宗寶鑒》,上一集我們所說的:根器好的人能夠識自本心,能夠明心見性,能夠直下自悟,能夠親見自性彌陀,能夠見到如來的無所住、無所依的最上乘的境界,但是這個是萬中無一的人。那如果能夠依止 世尊的教誨,能夠漸次進修的話,就能夠如永明延壽大師所說的:「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其實永明延壽大師講這首偈的時候,前面還有一句叫作:「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世作佛祖。」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夠當下直下自悟的話,能夠明心見性的話,現世就能夠為人師,來世因為這樣子的功德、這樣子的願力能夠成佛作祖,這個就是永明延壽大師這個偈其中的一句。

那我們現在就來談一談:什麼叫作漸次進修?漸次進修有:隨緣念佛、心念心聽、心念心憶、一行三昧。這是我們要說明的持名念佛的四個次第。

什麼叫作隨緣念佛呢?我們從隨緣念佛到心念心聽,到心念心憶,一直到一行三昧,一般人的念佛大概就是從隨緣念佛開始。什麼叫隨緣念佛?就是平常的時候,只是依著自己隨興來念佛,依著自己念佛的因緣來念佛。平常持名念佛:晚上沒睡好,沒精神的時候就不念了;今天心情不好,也不念了;當他走在路上往往看看櫥窗,看看周遭的廣告招牌、看看人,碰巧經過的佛教文物店正播放著佛號的時候,才想到「唉!又聽到佛號,又想到要念佛了。」心裡才跟著又念了幾句,突然看到一輛名車呼嘯而過,心又被轉了,就看著「這個是保時捷嗎?這個是BENZ嗎?」就是這樣一直被這些境界所轉。一顆心就像孫悟空一樣一個筋斗雲、十萬八千里,在那邊翻來覆去,翻來覆去,沒有一刻能夠安住於念佛的心上面。就算是每一周的共修,每一周共修的時候到道場去念佛,也是隨興參加,看到今天下雨了,就不想去了;看到下禮拜風大了,也不想去了;寒流來了,也不想去了;到下一個禮拜,看到太陽太大了,又不想去了;終有一天,不冷也不熱,決定念佛,這個就是隨緣念佛、隨興念佛,也就是隨著他所遇的因緣、所遇的人,隨興的念佛,沒有一個止住的地方,翻來覆去,沒有止在一個念佛念的地方。就像孫悟空的心一樣一個筋斗雲翻來覆去,翻來覆去,所以一直沒有辦法成就念佛的功德。

為什麼會停留在隨緣念佛的階段呢?是因為對於真實的佛法,還有了義的佛法沒有真實的了解,所以還沒有正信。這種人是因為有人教他念佛,他因為念佛能夠暫時得到心靈的寄託、能夠得到心靈的依託,就跟著念佛了。有的人是因為家裡有家屬往生,有人去助念,助念完以後也跟著隨興念佛了。因為念佛能夠利益自己的眷屬、自己的家人,也隨興跟著念佛,沒有一個依歸,對世間的五欲——這種人對世間的五欲非常的貪著,還是很貪著。這五欲是哪五欲呢?也就是「色聲香味觸」,還有「財色名食睡」。也就是:貪著外面的財物、貪著外面的物質、貪著身外的名聲、貪著身外的飲食、貪著睡覺。這個就是「外我所」的貪著。再來就是對於五欲的貪著——另外一種五欲的貪著,也就是「色聲香味觸」的貪著,也就是對於「眼耳鼻舌身」的覺觀的覺受的貪著——眼睛貪著於色塵、耳朵貪著於聲塵、鼻子貪著於香塵、舌根貪著於味塵,乃至於身根貪著於所有的這些觸感、這些覺觀。貪著在這種「色聲香味觸」的五欲,貪著在這些「財色名食睡」的五欲,這個就是對於世間五欲的貪著。因為貪著於五欲,所以也會愛戀眷屬、愛戀財物、愛戀虛名、愛戀權力,所以只是隨順世俗的法,和世俗人一樣在五欲中打轉,所以不能專心念佛。往往念佛念到一半的時候,就想到自己的眷屬。譬如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念念,念到一半就想到,「唉呀!我的乖孫子,怎麼還沒有放學啊?」念佛、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佛念到一半,「唉呀!」突然想到,「今天股票到底是漲了還是跌了啊?」就是因為這樣子,用這種心在念佛,所以心一直沒有辦法安住,永遠都會貪戀於眷屬、貪戀於財物、貪戀於虛名、貪戀於虛有的權力,所以沒有辦法專心的念佛。

這種人他並沒有求生極樂的想法,他只是聽人說「念佛可以平安,能保佑我不出車禍,能保佑我沒有橫難」,就是因為這樣子而念。念佛可以為自己,或為家人求得平安,只是因為這樣子求世間福的這樣的念頭來念佛。這樣的人基本上,他的根性、他的志願都不是很安定的,所以念佛的時候也經常換方法,換來換去。有時候聽人家說持名念佛很好,就跟著持名念佛;有的人說觀像念佛很好,他就跟著觀像念佛;一下子又聽說觀想念佛也不錯,就跟著觀想念佛,其實他根本不知道怎麼觀像也不知道怎麼觀想;一下子又聽到持名念佛的心念心聽是一個很好的轉折,就急著要去作心念心聽的功夫,其實他沒有把持名念佛真正的功夫把它念好的時候,根本沒有辦法作心念心聽的功夫。所以不斷的換,不斷的換,每個方法都淺嘗即止,所以一無所成。

這種狀況之下,我們如何從隨緣念佛,如何轉進到心念心憶呢?如何轉進到心念心聽呢?

隨緣念佛要如何去轉進?第一個必須要先了解:為什麼要念佛,也就是必須要探求念佛的真義,不是只停留在念佛就是為了要身無橫難、心靈平安。也就是說除了追求身無橫難、心靈平安之外,已經慢慢的知道念佛可以求生極樂,念佛可以生起定力,念佛可以獲得解脫,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等等的好處,所以開始真正的想要發心、真正的想要發願、真正的想要在念佛的功夫上面去用功。那這個就是從知道 彌陀世尊的功德,知道 彌陀世尊悲願廣大無邊,知道極樂世界依正二報殊勝莊嚴。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殊勝莊嚴,指的就是說極樂世界的環境沒有像我們娑婆世界的這些苦:極樂世界沒有冬天、沒有夏天、沒有寒暑,不會很熱也不會很冷;極樂世界的飲食隨想即至,吃了以後自然能夠化去;極樂世界也沒有大小便利,所以沒有大小便的這個問題;也沒有柴米油鹽,所以不用煮飯,也不用種菜,沒有我們娑婆世界為了生活所需要的柴米油鹽的這些煩惱;這些所需要的飲食乃至於我們所想要的溫度,所想到的這個境界都是一念之間它就有了。在極樂世界並沒有生、老、病、死,在天界天人還有五衰相現,但是極樂世界沒有生老病死,一直等到離開極樂世界。所以「念佛」除了可以沒有橫難以外,還可以獲得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發起定力、獲得解脫等等的好處。也就是說從 彌陀世尊的功德乃至於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的莊嚴,知道了念佛的這些功德、念佛的好處,所以慢慢的發起了念佛的心願、念佛的信力。

再慢慢的知道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前,必須要隨緣、緣分、緣力消除舊業,也就是必須「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所以這個時候就會真心的懺悔、發願迴向往生極樂。也就是這個樣子,所以能夠真正的真心的去發願、去懺悔,去懺悔過去的業障,來發願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這樣子慢慢知道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的莊嚴,也知道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隨緣隨力的消除業障以後,就慢慢的具足了正信;那因為有了正信,就慢慢的發起了正願;也因為有了正願以後,才願意努力的於正修行上面、逐漸的從隨緣念佛就能慢慢的轉入心念心聽了。

那什麼叫作心念心聽呢?也就是說,當我們每天心裡默念佛號,默念的同時會聽到自己心裡念佛號的聲音,就是心念心聽。也就是說猶如餘音繞樑,就是像念佛的時候,聲音像錄音機一樣不斷的在心裡面一直播放、一直播放,就有如「餘音繞樑,三月不絕」。就是每天因為念佛的功德,因為信力、願力還有功夫行門慢慢具足了以後,每天心裡默念佛號,默念的同時慢慢能夠自己心裡面也能夠聽到心裡面的佛號,這樣子就是慢慢的進入了心念心聽。

那從隨緣念佛轉到心念心聽,有什麼好處呢?心念心聽可以以念佛、以佛號來消除妄想、以念佛來消滅煩惱、以念佛來消除過去生無量無數的罪業。因為念佛不斷、佛號不斷,所以想佛的念不斷,因此可以在第八識裡不斷的種下淨業的種子,就是因為這樣子的緣故,能夠消除煩惱、消除妄想、滅除過去無量無數的罪業——這個就是所謂的「念佛一句,罪滅河沙」!那再來,心念心聽還有哪一個好處呢?心念心聽的時候,當你達成心念心聽的這樣子的念佛功德,十方諸佛都會護念,本師 釋迦牟尼佛更是慈悲護念,阿彌陀佛更是慈悲護念。以前就有人因為念佛的時候,身放光明,所以惡鬼就遠離,沒有辦法來遮障他,沒有辦法來障礙他。那這個心念心聽慢慢成就的時候,就能夠成就有相的念佛三昧。

那什麼叫作成就有相的念佛三昧?如何透過心念心聽來達成有相的念佛三昧呢?就是念佛精進的時候,可以藉著心念心聽,念到一心不亂。在夢中的時候,也是在念佛,醒來的時候第一個聽到的也是在念佛,耳朵裡面彷佛佛號不斷,就像剛剛說的——就像錄音機不斷的播放、不斷的播放,佛號不斷的播放、不斷的唱誦、不斷的念下去。那這樣子法喜充滿,就不會與人吵鬧,言語動靜很安詳,心裡就會很安定,那命終捨報的時候還是佛號不斷,知道自己一心不亂,必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心念心聽能夠成就這樣子的一個念佛功德,能夠成就這樣子的一個殊勝的好處——能夠消除眾生的妄想,能夠滅除煩惱乃至於能夠得到有相的念佛三昧。

那為什麼這個叫有相的念佛三昧?因為他還是透過心念心聽,也就是說,心念心聽的過程裡面,其實還是有意識心的心相,而且這個意識心的心相比無相念佛的意識心心相還要粗,所以它還是屬於有相的念佛三昧。那無相念佛本身其實嚴格說來,如果(就)意識心來說,還是屬於有相的念佛,只是因為遠離了語言文字、遠離了形相,所以它叫作無相念佛。那這個後面,我們有老師會來對這個部分作詳細的說明。

心念心聽什麼時候可以轉進心念心憶呢?如果我們修學心念心聽,善根深厚,慢慢的在時節因緣成熟的時候,就會檢討、會注意自己心念心聽的時候,有沒有在憶佛呢?心念心聽的時候,有沒有在想佛呢?詳細觀察後,就會發覺心念心聽的時候,憶佛的念並不是很清楚,而比較偏於定,這個就比較偏向於一念不生。這個部分其實他的功夫已經很好了,如果能夠觀察到這裡,心其實已經很細膩了,才能夠觀察得出來。當他打坐心念心聽的時候,往往會入定;雖然口中仍在唱著佛號,但是心已入定了,也就入到相似於一念不生這個境界。

所以能夠觀察到這樣,其實他的心已經很細了!大部分的人心念心聽的時候,根本沒有辦法入到這樣子的一個心念心聽的這個定的境界裡面去。就算能夠入到這樣子的一個心念心聽的定的境界裡面去,也不一定能夠觀察得到他是不是有在憶佛。根器比較好的人、善根因緣福德比較好的人,就會從這邊觀察到是不是有在憶佛,慢慢從這邊就轉進憶佛的念;當他觀察分明後,確定沒有錯了,從這裡開始注意佛號不斷的時候憶佛的念在不在,那逐漸進入了,心念心聽的持名念佛從這裡慢慢的進入了心念心憶。慢慢進入心念心憶以後,就能夠在行、住、坐、臥當中藉著心中不斷的佛號,維持心中憶佛的念不斷,這個就是從心念心聽慢慢的進入心念心憶。

那心念心憶完以後,到最後就是完全是憶佛的念,不會再入定了。因為他的能觀、能念、所念都能夠完全清楚的返觀覺照:憶佛的念到底是在不在?所以不會再入到一念不生的這種定的境界裡面去,那這種功夫就比較深了。一般持名念佛的人,能分別觀察到這種地步的比較少。如果每天在行住坐臥當中不斷心中的佛號,並且憶佛的念也隨著佛號不斷,就可以準備修學一行三昧了。

所以心念心聽、心念心憶,其實就是要修學念佛三昧最主要的一個基本的一個前方便。如果沒有心念心聽,沒有心念心憶的這個修學念佛三昧、修學念佛定力的這樣的功夫,是不可能進入一行三昧這個念佛的修行!因為一行三昧其實就是已經進入了體究念佛,也就是禪門的參禪,也就是說透過念佛法門來參禪。所以要進入一行三昧之前,必須要先能夠完成心念心聽,還有心念心憶,必須具足這樣念佛三昧的定力、念佛三昧的這樣子的功德,然後必須要深入的了解了義法,必須要深入的了解般若的道理。雖然還沒有證悟般若,但是要完全的確信:每一個眾生的生命本體就是真如本性,每一個眾生的生命的根源就是真如本性。必須要深信了義法,必須要深信了義法以後才有辦法進入一行三昧!

我們下一集就要準備跟各位說明一行三昧的修學,今天時間已經到了。祝福各位同修: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點擊數: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