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种(下)

第084集
由 正娴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这个“三乘菩提的空性中道真实义”单元,我们继续略谈如来种。

九恼处也是如来种。九恼又称为九难,主要是说 释迦佛往世在因地所做的业行,在成佛时示现了果报。为什么要讲这九恼?九恼是说,因地所造的种种业,都不用去追悔,只要忏悔说:“以前做错了,以后不要再做了。”但不要一天到晚不断地追悔着:“我以前为什么做了这一个?”而您清净以后想要成佛,却必须想起以前的烦恼事相,这就是追悔;这些会让您追悔的事,在以后修证诸地、行菩萨道的过程中,都会让您成就道种智现观的因缘。其实在 释迦佛因地广行菩萨道的过程当中,也是造业忏悔以后,再提起观九恼处的许多往事,而一一帮助他生起了种智然后成佛。

九恼第一件事情是说,佛在往世有一次当婆罗门时,名字叫作火鬘;他有一个朋友叫作护喜,他常常来邀请火鬘去拜见 迦叶如来,可是当时火鬘不信佛,就说:“何必去见这个秃道人!”因为出家剪光头发,像是秃头。就因为用这种恶言语三度拒绝了他的好友护喜的邀请,所以成佛以后要示现六年的苦行果报,六年中每天只吃一麻、一麦,就这样子过了六年。第二个苦恼,是 佛在往世曾经当博戏的浪人(博戏就是以赌博为游戏,浪人就是到处流浪),他有一次诱惑一个妓女(这个妓女叫鹿相)到辟支佛所住的树林中行淫,然后把那个女人杀掉,嫁祸给辟支佛,所以成佛以后有孙陀利女的淫行毁谤事件发生。第三恼,以前有一世当商客的首领,以前作贸易都是一队人一起出去贸易,他当首领,因为争夺船只,所以跟另外一队的首领互相格斗,他用矛把对方的首领大腿刺穿了,可能是刺穿动脉,所以那个首领死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成佛以后,有一天乞食时被木枪刺足,穿透脚掌,这就是果报。第四恼,有一世曾经当婆罗门,因为嫉妒 比婆叶如来及比丘众受盘头王供养,所以就毁谤 如来,并且叫他座下的五百位弟子一起辱骂 比婆叶如来说︰“你们应该要吃马麦!”所以成佛之后跟五百位阿罗汉在毘兰邑吃马麦九十天,那五百位阿罗汉就是以前他的五百位弟子。第五恼,在 释迦佛因地往世家族捕鱼时,他那时是小孩子,曾拿一根木棍把鱼头打了三下,所以祂成佛时释迦种族被琉璃王灭了,那条鱼就是后来的琉璃王,转世来灭释迦族,没有办法救护;佛陀也得要头痛三天,因为往世打了人家的头三下。第六恼,就是乞食不得;这是说有一次 佛入婆罗门聚落乞食,婆罗门王制限,不许任何人供佛,否则皆罚五百金钱,所以空钵而回。第七恼,是在过去佛时当比丘,因为另一位无胜比丘,每天都被善幻妇人很丰盛地供养,由于嫉妒的缘故,毁谤无胜比丘与善幻妇女私通;因为这个往世的毁谤,所以成佛之后,有旃遮女在腹部系着木盆,来诬赖是跟佛所有的胎儿。第八恼,是有一世叫作须摩提,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因为他心里面有私心,不想让那个弟弟一起来分家产,所以就把那个弟弟推落悬崖,再用石头把他砸下去;果报就是成佛以后,提婆达多推下巨石压伤了祂的脚趾。第九恼,佛有一世在阿罗婆伽林,正好遇到冬至的时节很寒冷,这整整八天受寒冷,不得不向人家乞索三衣来御寒,这是第九恼。

这九恼为什么会是如来种?因为这九恼,都是在 释迦菩萨修证菩萨道、修证成佛的过程当中,于梦中或定中示现了往世因缘,知道往世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去作探讨结果,成就诸地的种种现观。所以过去您做了不好的事,有时入定看见、有时梦中看见,这都是正常的;因为还在凡夫位,做了这些事情是再正常不过了。即使往世有过多么重大恶事,都是如来种;因为证得某智慧会发觉,原来藉这个因缘可以成就某一地的现观。所以往世做了某些事,就像佛的九恼一样,都不必追悔,未来世在定中或梦中看见时,智慧够、因缘成熟,它就会帮您成就佛道。所以想要成就佛道的人,一定不能离开众生,不能离开人间一切法,因此说九恼处是如来种。

换句话说,不能离开种种恶劣的众生而成就佛道,因为一切智慧的证得,都要在这才能有因缘发起,否则就没有因缘发起;而十善业所成就的福德,也是因为有恶劣的众生的福薄或贪财,才有机会布施及度众,才能具足成佛所需的福德与智慧;因此,十不善道是如来种。

文殊师利菩萨说了这么多不同于二乘的法,就作了一个结论:大略说起六十二种外道见及一切烦恼都是成佛的种子。诸位听到这里应该有一些了解,不要以为诸地菩萨种种现观,都是在多么轻安的环境中成就;诸地现观境界的成就,都是因为现见某人出现了某个现象而去探讨,刚开始探讨时并不知道结果如何,当您的因缘成熟了以后,探讨到最后,那个现观成就时,才会知道是什么,像“犹如镜像”、“犹如光影”等现观,都是要这样修来的。所以说,众生是菩萨成佛种子,如果离开了人间众生所有的境界,就没有成佛的种子让您发起,所以说六十二外道见以及一切烦恼都是佛种。

维摩诘菩萨恐怕大家都听不懂,特地再问 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答覆说:“如果有人看见了无为的真实境界以后,就进入了无为境界当中,这个人就不能够再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这就是说,辟支佛、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以后,就没有机会再来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就不能修学佛道、不能成佛了。“譬如在高原陆地没有水的地方,就不可能生起莲花;一定要在卑下、低洼的地方,并且是淤泥当中才能够生起莲花。”所以最漂亮、清净的莲花,却是从最卑贱的淤泥当中出生。

换句话说,如果要成佛,就得在人间,因为人间是贪瞋痴慢疑,五欲具足的地方,这就好比淤泥;只有在人间,您会看见各种众生奇奇怪怪的千般想法,让您料想不到;正因为有这些因缘,才能够帮助成就佛道。“就像是看见无为法而进入无余涅槃中的人,他终究不再可能出生佛法;只有在烦恼淤泥当中,才会有众生能生起佛法。又譬如把种子种在虚空当中,始终不能生长的;只有种在有堆肥不净土地中,种子才能够滋养而生长得很茂盛;同样的道理,进入无为法的正位(无余涅槃中)的人是不会生起佛法的。若是生起了我见,而这个我见就像须弥山那么大,都没有关系,都还能够发起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渐渐的就可以出生佛法了,所以应当要知道‘一切烦恼就是如来种’。譬如有人想要得到无价的寳珠,可是他却不肯到大海里面去寻找,那就永远得不到。”

同样的道理,不进入烦恼的大海当中,就不可能得到一切种智宝珠。所以在大乘佛法中,有一句话很有名,说︰“宁起我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释净土群疑论》卷5)芥菜种子比芝麻还小。宁可生起一个我见,而那个我见比须弥山还要大,都没关系,因为他一定不会入无余涅槃;可是如果对一切法空的执著,只要存在一点点,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佛了,而且这个人会把断灭空当作真实法,就会毁谤最胜妙法。举个例子,假使有两个人,这两个人中宁取其一,不取另一。哪两种人?第一个人悟错了,他说:“真如就是离念灵知。”然后他就自以为悟,上了法座开示说:“师父说法是不骗人的,圣人是从来不骗人的。”他就以圣人自居:“你们要证真如,只要心中无念,清楚明白,就是证真如。”即使是这样大妄语的人都胜过另一个人。那另一个人说:“一切诸法缘起性空—苦、空、无我、无常—全部要灭掉;灭掉以后有个灭相,这个灭相是不可能再被灭除的,所以它是不灭的,这就是真如,这才是真实空。”他讲这个真实空的时候,就是恶取空见;这空见纵然比芥子还要小,但是如果菩萨起这么一个空见,那就不许了。

佛法有个典故,是说 文殊菩萨起空见,被 佛贬向七铁围山外。您看,就这一点点空见,把它认作真实,佛就不允许了,何况把这“灭相不灭”的断灭空当作真实法,这已经是恶取空了;而且空见并非如芥子许,而是如同须弥山一样大。所以不能把空无当作真实法,应该要好好地在真实法上去亲证。我们身为佛弟子,特别是出家而身披僧衣,怎么能把 佛的阿含解脱道真实法变成虚相法呢?因为一切法空就是虚相。可是 佛说的解脱不是虚相,佛特别声明:“涅槃常住不变,法真实。”这是阿含解脱道中讲的。结果传到今天,当僧众食如来食、住如来家、穿如来衣、说如来法,竟然把 如来的法弄成虚相法,把这个虚相法断灭空当作真实常住真如,这就是执取空见如须弥山大。

所以法真实、解脱真实、涅槃真实,常住不变,不是虚相法、不是断灭空,所以佛法不应该解说成一切法空,只有蕴处界诸法才能说成一切法空。佛在阿含中说明解脱道时,就已经强调真实、不虚。所以 佛特别付嘱说:“我入灭后,末法最后八十年”,把十大声闻弟子一一点名,结果一个个都推掉,其他所有声闻弟子也都推辞,最后是谁来荷担最后八十年的如来家业呢?一个在家人,就是一切世间乐见离车童子,他就是未来的月光菩萨,他愿意承担如来藏大法到最后末法八十年,这才是发大心的菩萨。

所以佛法真实,解脱真实、涅槃真实,不是断灭、虚相法。性空唯名,就是戏论:一切体性是空,只有名相。如果般若是戏论,佛陀又何必宣讲十几年?难道 佛在人间十几年的宝贵时间,只是为了戏论才来讲般若吗?果真如是,般若就不应该称为实相了。所以我们大家对空见都不要认取一丝毫,一些许都不应该有。

从经文内说,菩萨们对谈了之后,显示大乘佛菩提道的真实以及胜妙,到此告了一个段落。这时声闻弟子们总得谈一谈他们对于大乘法的看法,所以大迦叶尊者感叹地说︰“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维摩诘所说经》卷2)知道菩萨不断烦恼而证菩提,不离世间境界而证禅定,所以非常的可贵,是声闻人所做不到的——声闻弟子们觉得菩萨的法,真是不可思议,而佛菩提种竟然是在烦恼中出生!所以这时大迦叶尊者赞叹道︰“太好了!文殊师利啊!你说这些话让人听了真是觉得快慰啊!诚如所说,尘劳中的有境界法,都是如来的种子。”也就是说,如果离开有境界法的六尘境界,想要发起如来的种性就不可能,“我们这些声闻人,如今已经不再能堪任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了。”换句话说,“因为这个法太深了,我们俱解脱的大阿罗汉们竟然听不懂”,所以既赞叹又恐惧,“不敢走这一条路,所以没办法再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说,他们舍报时一定要入无余涅槃的,不敢回小向大来走菩萨的路。

然后他说了一个譬喻︰“即使心性再怎么恶劣,甚至犯了五种无间地狱罪”,也就是在世间法上杀了父母、阿罗汉,乃至谤佛、谤法等等,“都还可能发起意愿来修学而出生了成佛之法”,这种十恶不赦的人,都有可能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而出生了佛法,“可是我们声闻人听到这样胜妙法,又发觉法太深奥了,我们难以听懂,修证又非常的困难,又是已经败坏大乘菩萨根性的人,永远都不可能再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不可能修学成佛之道;我们舍报后将会入涅槃,就好像五根已经毁坏的人一样,已经无意领受五欲了”,所有的五欲,已经无法使他受乐而得到世俗利益了;“同样的道理,我们这些声闻人已经断除见惑与思惑了,结使断尽,在佛法中已经没有办法再进修了,所以永远不会再有一个爱乐成佛的心。”

这意思是说,佛法指的是成就佛果的法,才能叫作佛法;如果不是成佛之法,就不能说它是佛法。阿含解脱道只能使人成就阿罗汉果,只是佛法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只能称为罗汉法。在阿含解脱道中,有讲两种观行法门:出离观、安隐观;可是阿含解脱道讲的全部都是出离观,并没有讲到安隐观的内容。所以真实的佛法,是唯有大乘经典所说,才能使人成佛,才是真实的佛法。于“佛法中无所复益”,这佛法两个字讲的就是成佛之法,正是大乘法的般若及唯识种智。所以声闻道与菩萨道是大不相同的,不同的地方是因为三乘菩提的证道内涵本身有极大差异,所以声闻人没有办法成佛。佛入灭之后,没有一位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能继承佛位,因为他们所证的只是阿含解脱道的三明六通,没有般若实相智慧,所以没有人敢绍继佛位。

这就是说,凡夫在佛法中有反复。可是菩萨在佛法中不会有反复,声闻人在声闻法中也不会有反复。既然都无反复,那是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凡夫于佛法有反复,是说假使他的缘浅,有一天帮他明心了,他还是会退转,最后不学佛法了。这就是不愿意让善知识摄受,又无法超越善知识,却想要控制善知识的一切弘法大事,既不能如愿,于是退转于世俗法中去学作人了。

所以《菩萨璎珞本业经》讲:十劫以前舍利弗与王子法才都明心而进入第七住位,可是没有遇到真善知识摄受,心中终于又怀疑起来而退失;在退失后的十劫之中无恶不造,终于遇到了 佛陀才能得度。菩萨之中也仍然有声闻,菩萨声闻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说佛世的全部菩萨都是声闻,因为都是经由听闻 佛陀说法的音声而悟入,所以菩萨也都是声闻。可是菩萨声闻还有另一个意思,是说他刚从声闻法中转过来,成为初发成佛心的菩萨。他求悟非常急切,开悟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可以拥有大道场,可以有广大眷属;所以悟了以后,期望他为原来的道场效力,是不可能的。也有人只为自己着想,所以急着去隐居。当然也有人不去隐居,悟了即刻出来弘法要当大师,所以他想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整个佛教,应该如何去配合菩萨僧团弘法,这也是属于另一菩萨声闻的意思,所以声闻有两种意义。

二乘人为什么都叫作声闻人?因为声闻人会成为初果乃至四果的圣人,都不是自己有能力证悟二乘菩提,需要经由闻声而悟道。因为他们舍寿后都会入无余涅槃,没办法重新再自己断我执,因为心性是声闻,必须闻声而悟入二乘菩提。久学菩萨就不一样,当重新再来受生,虽然不离胎昧,还是可以再自己悟出,这叫作久学菩萨。如果菩萨是新学位,就会被算在菩萨声闻里面,如果没有善知识摄受,就算后世能自己重新参出,也没把握,心里老想着:“是这个吗?”怀疑而退转,实相智慧就起不来。所以菩萨与声闻之间有异、同之处,大家也应该了解。

因为时间关系,留待下一集解说。

阿弥陀佛!


点击数: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