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及一乘(三)

第096集
由 正子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所演述的主题,是以 萧平实导师著作《阿含正义——唯识学探源》为蓝本,内容主要举示《阿含经》的内涵,一直存在着大乘佛法,也就是唯识学的法教,几千年来从来不曾被判读出来。我们藉由《阿含正义》书籍的举证、阐述,来铺陈唯识学的法要。

我们这一单元,续说二乘涅槃的中道性。从大乘第一义的真实理而言,二乘圣人所证的涅槃,名为“入涅槃”,却仍然不是真正的中道,不具有真实的中道智慧。由于二乘法中所说的中道,都只是从意识境界来说,是从现象界、世俗法的蕴处界来作观修:现前观察五阴、六入、十八界,都是依缘而起之法,无常、不能如愿的恒常拥有,所以让我们会有苦受,终归会失去而变成空无,其中没有真实不灭的我。声闻缘觉依蕴处界我而修无我——现观这个觉知心的我,缘起终究会坏灭,是幻有、无我,称作缘起性空,属于佛法中二乘菩提的无我。

声闻修行者唯有信受佛语,知有本际恒存,于内、于外无恐惧,能断我执而成无学,舍报后能入涅槃。然而二乘圣者,没有亲证实相的体验与见地,仅止于信受佛说有本际不灭;若谈到真正中道现观的实证,都必须是由亲证如来藏本识,而能现前观察祂从来就是“中道境界”的缘故。重点是,真见道菩萨的无我相,是以觉知心依于如来藏、第八识的本来中道性、如如不动性,不自知我、不起我相而转舍觉知心的我相,转依第八识的本来无我相,并非如凡夫外道以觉知心压抑着,强令自己不起我相等的分别心——这是从大乘第一义的角度说无我。

这里提到佛法两个很重要的名相:“第一义”与“无我”。第八识如来藏并非人为建立的思想,是本来自在,所以称为第一义;指称于祂之前,没有一切法可起,故名此法为第一义。说此法无始无终,本来而有,不是造作出来;不会灭,也不能坏,故名第一义。而如来藏第一义法,是过去、现在诸如来所说,未来诸如来也必然如是说的唯一佛乘的宗旨。而二乘法缘起性空的“无我”,是建立于观察三界的五阴、六入、十八界,都是依缘而起,暂时而有之法,不是真实有。这“无我”的观修,可以称为“虚妄的无我”——因为全部都是依于虚妄的缘起法所得的“无我”;显然这个虚妄无我,背后得有个“真实法”将之衬托出来,而能被称为真实,也必定是建立在真实法上作观修。而此“真实的无我”法,正是 佛陀第二转法轮的主说,般若诸经所说的中道“无我”心,说之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住心等等;说如是心从无始劫来,不曾暂起一念,不住一切法,不相应于见闻觉知。所以,如《心经》所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识界乃至无意识界,无一切法可说,灭尽十八界,只有如来藏独存、恒、真实。

一般大众,由于缺乏亲证实相的真善知识开导,无法真实理解佛经所叙述第一义的体性,于是数千年以来,产生各种依于蕴处界“有”,然后配合经典文字的“无”,而建立妄想中道——变成一切法空、一切缘起性空之无。有了这种见解之后,一般没有真实知见的,就会说一切都是缘起缘灭,其性终归于空,没有真实的体性。有了这种见解之后,再将此见解遣除,遣除之见又再遣除,认为这就是般若中道,以为就是符合《般若经》所说的内涵,一切都是空。

佛陀已经在经典中,举出很详尽的好例子,解说众生误解实相、般若空的内涵多种样貌。在《楞伽经》佛陀有如下的开示:

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着;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

世尊告诉大慧菩萨:有一种外道修行者,他们依于世界、资财,五蕴、十八界而作观察,认为一切法都是无常、变异,依于诸缘而起,其性并非真实不坏,终归空无,而错误的认为,他的这种想法是正确的,执著不舍。因为他们观察知悉:一切法各有其能起的缘因,而这些能起之因的势力,已经穷尽时,则这个所起之法随之而尽,归于断灭;依此觉知的缘故,便生起兔无角的想法——好像兔子本来就没有角,本来就是无,一切法也是像这样,本来是无啊!

世尊在经文中又开示:“见已计着兔无兔角横法,作牛有角想。”意思是说:由于没有正知见,外道们依着器世间的四大种——地水火风,或者物质、物性的德用,各自胡乱想象,不依正理而说生命的实相,依于先前观察蕴处界缘起性空、一切法相无常变异,生出兔无角的想法之想;然后依于此不正确的偏斜横法,再继续创造出牛有角的虚妄想,认为这是至理,是生命的实相。然而,这些都是妄以五蕴身的受用境界,而建立虚妄想的根源以及证量。

世尊指出外道的过失以后,又再次阐述唯一佛乘的宗旨以及体性,其经文如下:

大慧!一切法性亦复如是,离有无,不应作想。大慧!若复离有无,而作兔无角想,是名邪想。彼因待观故,兔无角、不应作想;乃至微尘分别事性,悉不可得。大慧!圣境界离,不应作牛有角想。

世尊说:大慧啊!一切法的法性也是像这样,就是第八识真如性离有离无,远离有、无两边,不应该依于意识心之有、无而起想。如果有人将意识心离有、离无,而起兔子没有角的想法,这些就是邪见,是错误的。由于这些人未曾亲自领受真如法性,对于如来藏不知不解,仅仅依于蕴处界的有,以及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之无,互相引用作为因,再依此相对的因而观察,都是落在现象界中的有、无两边啊!换言之,万法的根本因是本然自在,绝不可能从世间生灭法中可以获得真实相,所以不应生起兔子无角的想法。如果牛角的事相上,再详细分析,甚至细到如微尘,想要于种种事相中找到真实的体性,都是不可得啊!大慧!圣智所证得的境界,离于有、无两边,恒处中道,离于兔无角想,也离于牛有角想;所以更不应该依于兔无角想,再作牛有角想,这都是违背真实中道的义理啊!

如果有误解般若空经意旨的人,甚至还教导他人,应该离于有、无两边,认定一切法都是无常断灭,认定一切法缘起性空,这些人就会生起兔无角之想,再依此而虚妄想像有一常而不坏之法;他们再援引《般若经》的文字,误会经文所指为“一切法空”的意思,于是建立“一法不立”之法,用意识心遣除一切法,于心中生起“般若空无之法”。显然他们心中的认知,中道、不落两边的般若空,就是一切法空的想象法!就是 世尊所说的邪见,完全与第一义无关,是虚妄想像的般若中道。就是所说的:有人依于牛角有、牛角缘起性空之无,互相为因,对待而观察,再同时遣除牛角有、牛角无,而于心中起兔子无角的想法,说“兔无角”这是真理,不可破坏,称为中道!

各位菩萨!听起来是不是很难想象、很可笑!而在《央掘魔罗经》中,佛陀述说当初的外道法在世间生起的因缘,更是让人摇头叹息,匪夷所思。在过去久远无量阿僧祇劫,于正法将灭的当时,持戒者减少,行非法者愈来愈多。有一个善人供养修行的比丘一件无价衣,结果让猎师们看见了,生起盗心,将比丘挟持到深山,劫取所有的衣物,并且将比丘的双手捆绑起来挂在树上。夜晚时分,有婆罗门修行人看到比丘的模样,叹息着想:唉呀!出家沙门原先着袈裟,如今竟然选择要裸身,还要把自己挂在树上行苦行,应该是这样子才是真正修道啊!于是这位婆罗门就舍弃衣服,把头发打散,以裸形的方式修行,从此就有裸形沙门。这位比丘将双手解缚之后,取树皮遮蔽身子,结草作拂子以驱赶蚊虫;又有婆罗门看见了,想着:这个比丘选择舍弃以前的好衣,手上握着拂子,这才是真实的解脱之法啊!也就学习比丘的模样,建立成出家婆罗门的形像。该比丘在黄昏的时候浸入水中,洗浴身子以及身上的疮,还以青苔覆盖伤口,之后又捡拾放牛人的破衣来蔽体;又被樵夫看见了,樵夫也就学习着,日夜多次泡水,披发、着蔽衣修苦行以求解脱。当比丘从水中出来,蜜蜂、蚊虫都来唼食他的疮口,于是比丘就拿着白灰涂着身上到处的疮口自救;又被看见的人学起来了,认为这才是真实修道之法啊!于是涂灰外道从此而生。比丘为了疗疮,又燃火来烧炙疮口,那些疮痛非常剧烈,实在不堪忍受,比丘最后投岩自害;又有看见的人,认为这才是真实修道之法,才可以解脱,于是投岩事火的外道从此而生。

类似这样,有九十六种外道,都是因为目睹比丘的各种形状,依着表象所见而各自生起种种虚妄的见解,认为这就是解脱道的真修行。世尊于经文中有开示:【法灭尽时,如是事生;若如是者,正法则灭。】(《央掘魔罗经》卷4)经文意思是说:正法将要灭尽之时,就会发生类似这样的事相;若是普遍发生这种众生各以自己虚妄想像的见解,认为那就是修行解脱的正道,那正法就全然灭尽了。各位菩萨!佛典中所述外道的起源,真是让人怜悯啊!他们也是渴望修行,却没有福德遇见正法,这也更显示真善知识的珍贵!若仅仅依于修行人的表相、经典文字,而缺乏有实证功德的真善知识阐释中道的内容,有谁能够真懂佛陀的意旨呢?

世尊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对于佛法中“僧”的开示,其经文如下:

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文殊师利及弥勒等,是菩萨僧;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

经文中说:修行菩萨道的世出世间法有三种僧众:第一类菩萨僧,例如 文殊师利及 弥勒菩萨等,是菩萨僧;第二类声闻僧,例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是声闻僧;第三类是凡夫僧,如果经由修行,而能成就出家人的别解脱戒,真正能够依教奉行,持善净法,而还没有见道的凡夫,持续进修能够具足一切的“正见”,还能广泛地为他人演说正知见、开示种种圣教法道、利乐众生,称为凡夫僧。

可见在佛法中,要能担得起凡夫僧之名,都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因为前提是要具备正确的佛法知见。而普罗大众,对佛法中“僧”宝的定义并不明了,误认为表相上剃发、披着袈裟,就认为是僧众,而忽略了要具备“正知见”的前提,才是佛法的僧宝。

我们说明到此,下一集再继续和大众分享。

敬祝各位菩萨:福慧增长!

阿弥陀佛!


点击数: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