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道神我梵我(二)

第45集
由 正贤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弘法节目,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唯识中所说的真实我──如来藏,非是外道神我、梵我”第二讲。

在第一讲中,我们已经辨正了以色为神我的外道;然而,另有一些外道是以受为真实我,就如同一般凡夫众生一样,觉得我很快乐或是觉得痛不欲生,我的感受是那么的真实,这样的受怎么会不是真实的我呢?可是 佛说受有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如果乐受是我,那苦受或不苦不乐受时,“我”岂不成断灭了;如果三受皆是我,那就变成了有三个我,这些说法都没有道理的。

我们来看 佛在《长阿含经》卷10是怎么说的:阿难!彼见我者,言受是我,当语彼言:“如来说三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当有乐受时,无有苦受、不苦不乐受;有苦受时,无有乐受、不苦不乐受;有不苦不乐受时,无有苦受、乐受。”所以然者?阿难!乐触缘生乐受,若乐触灭受亦灭。阿难!苦触缘生苦受,若苦触灭受亦灭;不苦不乐触缘生不苦不乐受,若不苦不乐触灭受亦灭。阿难!如两木相攒则有火生,各置异处则无有火。此亦如是,因乐触缘故生乐受,若乐触灭受亦俱灭;因苦触缘故生苦受,若苦触灭受亦俱灭;因不苦不乐触缘生不苦不乐受,若不苦不乐触灭受亦俱灭。阿难!此三受有为无常,从因缘生,尽法、灭法,为朽坏法。彼非我有,我非彼有,当以正智如实观之。阿难!彼见我者,以受为我,彼则为非。

所以,佛说三受只是缘生法,因乐触为缘而生乐受,乐触灭,乐受亦灭;就像钻木取火,两根木材互相摩擦而有火花出生,若将两木各置一处则无有火出生。受也是一样,因触缘而生受,所以说三受是有作用,因缘生、因缘灭,无常会朽坏的法,如同水泡般生生灭灭,彼非真实我。有智慧的人应该如实观察,如果以受为我,这样的人就落在邪见中。

以上所说,已经是很粗糙的三受,比较微细的境界受,一般的凡夫众生是很难觉察的。佛在《杂阿含经》卷13中说:眼触生受若是我者,是则不然。所以者何?眼触生受是生灭法,若眼触生受是我者,我复应受生死,是故说眼触生受是我者,是则不然,是故眼触生受非我。如是,耳、鼻、舌、身、意触生受非我。所以者何?意触生受是生灭法,若是我者,我复应受生死,是故意触生受是我者,是则不然,是故意触生受非我。

佛的意思是说:眼触色尘所生的境界受若是我的话,我是不以为然的。为何如此说呢?眼触色所生的境界受是生灭法,如果眼触色生受是我的话,我就成了生灭法;所以说,眼触生受是我的话,这是没有道理的,眼触生受非是真实的我;就像这样,耳、鼻、舌、身、意触生受也非真实的我。为何这么说呢?意触法尘所生的受是生灭法,如果意触法所生受是我的话,真实的我就是生死了;所以说,意触生受是我的话,这是没有道理的,是故意触生受非是真实的我。

所以说受有两种:一者自性受,能领纳顺、违、俱非为性,起爱为业,能起合离、非二欲故;也就是说,遇到顺境起乐受,逆境起苦受,非顺非违起不苦不乐受,因此就起了贪爱业行:乐受时想要与它和合,苦受时想要远离,不苦不乐受就都无所谓。二者境界受,谓领受境相,也就是领纳所缘的境界相。这已经是非常微细的受,众生就是一直想要领纳境界,不肯让自我消失,所以才一再地去投胎出生五阴领受苦果,如是轮回不已。

既然不管哪一种受,皆是因触而有,想要断生灭虚妄的受,就得断触。佛在《杂阿含经》卷15中教导比丘们说:云何比丘观察触食?譬如有牛,生剥其皮;在在处处,诸虫唼食;沙土坌尘,草木针刺。若依于地,地虫所食;若依于水,水虫所食;若依空中,飞虫所食,卧起常有苦毒此身。如是,比丘!于彼触食当如是观,如是观者,触食断知;触食断知者,三受则断;三受断者,多闻圣弟子于上无所复作,所作已作故。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比丘应该如何去观察触食呢?譬如有一条牛,活生生地剥牠的皮以后;不论在什么处所,牠都会被种种的昆虫所咬食而产生痛苦;沙土坌尘吹到身上便身受痛苦,乃至会被草木上的尖端所刺,就像被针刺一样的痛苦。如果牠躺在地上,会被地上的虫所咬食而生痛苦;如果泡在水里,又会被水中的虫咬食而生痛苦;如果牠让身体保持在空中,也会有飞虫飞过来咬牠而产生痛苦;所以不论是行住坐卧,都一直会有痛苦来苦毒牠的身体。就像是这样,比丘们!对于种种的触觉,而长养色身与六识心、意根,都应当如此来观行;能这样观行的人,触食断时他自己一定会知道;触食的贪爱已断、已知的人,苦、乐、舍这三种受的执著就跟着断了;这三受的执著已经断除的人,这样的多闻圣弟子们,对于以上所说的观行,就不用再重复去作了,因为他们在解脱道上所应该作的工作都已经完成了。

从 佛的开示可知:当众生的六根触六尘时,就产生了境界受,接着领纳苦、乐、舍三受,所有的受都有其韵味,让众生在上面执著不舍;因无明所致,便不能深知诸所有受皆是苦的来源,因而一再地长养六识的触食。如果时时刻刻有想要触知六尘的欲望,便会让六识不停地运作,就无法断除六识的触食,触食不断,三受也就断不了;如果无法断一切受,便会以受为神我、真实的我,就成为少闻寡慧的外道,如此就无法解脱生死。

还有外道以想为神我,也就是以能了知的六想身当真实我。佛在《杂阿含经》卷5中说:【云何见想即是我?谓六想身──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此六想身一一见是我,是名想即是我。】也就是把六根触六尘时的了知性当真实的我,然而 佛在《长阿含经》卷12中说:

或有沙门、婆罗门有如是论、有如是见:“此世常存,此实余虚,──乃至无量想是我,此实余虚。”彼沙门、婆罗门复作是说、如是见:“此实,余者虚妄。”当报彼言:“汝实作此论,云何此世常存?此实余虚耶?如此语者,佛所不许。所以者何?此诸见中各有结使,我以理推,诸沙门、婆罗门中,无与我等者,况欲出过?此诸邪见但有言耳,不中共论,──乃至无量想是我,亦复如是。”

佛的意思是说:不管是出家或在家的修行人,有这样的言论,起这样的见解,谓这个世间是常存的,此为真实,其余是虚妄的;乃至以无量想为真实我,余者为虚妄。讲这样的话是佛所不应许的,为何如此说呢?这些邪见中都各有系缚人的烦恼结使,乃至以无量想为我也是如此。

外道因不知“想”只是诸识的功能,只是一种了知性;不知一切想皆如阳焰,便以此微细的了知性当真实我。如果有人证得无想定、灭受想定,或住到无想天中,了知性不见了,那我岂不是变成断灭了?或有外道以行为我,认为能够追、赶、跑、跳、碰的即是神我,可是 如来于《大般涅槃经》卷3告诸比丘说:【汝等当知,一切诸行,皆悉无常。】也于同经偈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乃至 世尊于《别译杂阿含经》卷16告诸比丘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无有住时,不可保信,是坏败法。以是义故,汝诸比丘,于诸行所,应知止足,生厌恶想,离于爱欲,而求解脱。】佛的意思是说:诸所有一切身口意行,都是刹那、刹那生灭之法,没有常住之时,不能永远保有它,也是不可信受依怙的,诸所有行皆是会毁坏破败的法;以这个道理的缘故,你们诸位比丘于诸身口意行的所在,应当知道有所节制以及满足,出生厌恶之想,远离爱欲追逐诸行,速求解脱生死。

由此可知,诸身口意行只是一个过程,如同芭蕉般层层相迭而成,无有坚实,非是真实我。但更多的外道以识阴为神我,执著会归纳、能分别、起妄想、聪明伶俐的六识心为真实我,佛在《增一阿含经》卷28说:【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所谓识的意思是说:能识别是与非,也能识别种种法味,这就名之为识了。也就是说,能了别对与错,也能辨别种种食物的味道及艺术的韵味,或了别佛法中真实道理的觉知心,这些都是识阴的境界;更别说喇嘛教所传男女双身法中的淫欲了别性,这已经是最低层次的意识了。这与 佛在《心经》中所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金刚心相违,因为真实心是不会六尘的,不像六识心必须依完好的内六根与外六尘才能出生。

《中阿含经》卷7中如是说:“诸贤!若内眼处坏者,外色便不为光明所照,则无有念,眼识不得生。诸贤!若内眼处不坏者,外色便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识得生。”……“诸贤!若内耳、鼻、舌、身、意处坏者,外法便不为光明所照,则无有念,意识不得生。诸贤!若内意处不坏者,外法便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意识得生。”

佛的意思是说:假使身内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毁坏了,身外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便不会被心法的光明所照、所触,意根就不会作意想要了知这六尘,意识觉知心就不能出生;反之,身内的意处不毁坏的话,外面的六尘就会被意处的光明所照、触,意根就会生起想要了知六尘的意念,意识觉知心就可以出生了。所以,六识的出生不仅必须藉由各种的缘配合才能生起,还必须有如来藏出生五色根以及变现内相分等法。就连二乘圣人都无法观见的真实心如来藏,更何况一般的凡夫俗子;因此,佛才说缘起法甚深极甚深,这也难怪外道要以识阴作为常住的神我,认为识阴可以去到未来世。如果识阴可以去到未来世,那么此世的识阴也应该是从过去世来的,如此的话,那每个人都应该记得我过去世姓谁、名是什么,也应该记得生于何处,做过何事;但现见每个人都不能忆持过去世的事情,因这一世的意识是缘于此世的有根身才重新出生的。

外道执此识阴为真实我,将长劫轮转生死。请看《佛开梵志阿颰经》卷1佛对阿颰说:本从不明,心识为行,行受名色;但因缘寄托,生母腹中。更相忧念;父母言我子,子言我父母,精神展转皆不自识。宿命善者复生为人,则富贵、长寿;其不善者则苦、短命,各由本业。天地人物,一仰四气: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人之身中强者为地,和淖为水,温热为火,气息为风;生借用此,死则归本。计其本末,各自为他,凡人不觉。天地之间,生者如梦,命禄至短,扰扰而死;譬如风吹海水,波浪相逐;生死亦然,往来无休。沙门得道,悉知天地成败终始,一劫中事,身所更来。

语译如下:佛告诉梵志阿颰说:“轮回生死的根本原因,就是众生从本以来的无明所致,以六识心造作种种的身口意业行,由于这些业行就有了后有,死后一定会再入胎受来世的受想行识与色身,具足了名与色;这些都是因与缘的寄托,而导致再度入住于母胎之中。出生之后就互相攀缘,并且互相忧愁挂念,父母总是口中一直挂念着说‘我的孩子’,孩子总是口中一直挂念说‘我的父母’;其实精神体—也就是本识与意根—都是往世辗转投生而来的,孩子往世可能是自己的父母,而现世的父母往世可能是自己的孩子,但是人们都不能识知往世互相之间的关系。往世常修善的人,此世就会再度出生为人,也会获得富贵与长寿的可爱异熟果;假使往世常常造作恶业的人,此世就会尝到苦果而短命,这都是因往世各自所造的本业所感而有所不同。天地间的人与物,一概都要仰赖四种气息:一地、二水、三火、四风。人的色身中坚韧的就是地大,湿润的就是水大,温热的地方就是火大,呼吸和动转就是风大;假使计算种种死此生彼的本末,其实都只是各自在担任他自己该当的角色,可是凡人对此是不能觉知的。天地之间,活着的人犹如生在梦中一般,寿命与能享的福报其实是非常的短促,就这样子扰扰攘攘很快就过完一生,一下子就死了;就好像大风吹着海水,后浪不停地追逐着前波,相逐不绝;众生的生死轮转也是这样,总是去了又来、永无休止的时候。”

众生就是这样,不解识阴的虚妄性,识阴只是一世而已,不能去到未来世,父母也不是永远当父母,孩子永远是孩子,往往是互为父母子女的;而且去到未来世,张三已经变成李四了,已经成为另一个人了,意识觉知心也不是同一世的。因为这一世的识阴六识是依这一世的五色根为缘才出生的,当然无法了知上一世的事情,除非修得宿命通的人。尽管修得宿命通,知道自己往世是何人,但此世的意识也不是往世的,因而应该更加知道意识只有一世,不能去到未来。

所以说,执著色阴乃至识阴神我为真实我的外道,是无法断我见的;不能断我见就断不了三缚结,因此也就不能取证解脱道的初果,入不了三乘菩提的内门,在佛法的外门如凡夫般长劫轮转生死,这就是外道的宿命。所以说,修证佛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关键,就是断我见;想断我见,先决条件便是观行五阴的虚妄性:要如实了知五阴中之一一阴皆是无常变异之法,绝不是唯识讲的真实我。如能如此完全接受,才有断我见的可能,也才能离开外道神我的邪见、进入佛门修学。

今天所要讲的到这里,谢谢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点击数: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