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阴与五盛阴之差别

第42集
由 正钧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上一次“三乘菩提──阿含正义”(一)之中,已经先探讨了“识阴不能去到后世”的原因,提到了在阿含诸经之中,常常可以看到“识,因缘故起。”(《中阿含经》卷54),说的是识阴六识都是“有缘则生,无缘则灭”的因缘所生之法,而不是常住不灭的。今天接下来探讨“五阴与五盛阴的差别”的这一个部分。

探讨“五阴与五盛阴的差别”,它的目的是什么?因为,一些有因缘而开始学佛的人,虽然心中也想要了生脱死,然而却又不去了解五阴的内容,特别是识阴的生成,是:【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中阿含经》卷54)换句话说,若是没有所缘的根、尘,就不会出生,而且也是一世一世都不相同的。所以,不但堕于五阴之中,乃至是深入地贪着五阴的种种而不自知,当然只会“生死相续”而不可能了生脱死了。

为了证明以上所说的道理,举《中阿含经》卷28之中的一段经文来作说明,但是因为经文的篇幅比较长,在这里就分段而举示其意涵完整的经文:【此比丘正说者:“于此生中,观此、觉此,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云何比丘正观耶?比丘者:知六更触、知习、知灭、知味、知患、知出要,以慧知如眞,是谓比丘正观也。云何比丘觉?比丘者:知三觉(三受)、知习、知灭、知味、知患、知出要,以慧知如眞,是谓比丘觉。】

世尊藉着为比丘们说法的机会,要让大家了解到:“此生之中,观察、觉悟这个法,原来不知生死痈疮的根本,观察以后就能具足了知生死痈疮的根本。”所以接着说明,正观就是说:要了知六尘是如何被接触与领受,六尘熏习的种子是如何积集的,以及其熏习以及灭除的道理;知道六尘中的种种韵味,明白六尘熏习领受会产生什么过失,而会引发生死的灾患,这样子就知道了出离六尘熏习,远离六尘的种种法要;以这样子观察所得的智慧,而很眞实地了知,这才是比丘们应当有的正观!那什么又是比丘们应当有的觉呢?就是要知道三觉的内容,三觉的内容也就是三受:苦受觉、乐受觉、舍受觉;也知道三受知觉的熏习种子积集,以及应当要如何灭除的道理,知道三种受觉的韵味,知道了众生对三种受觉的韵味生贪而生起的过患,也知道对三种受觉生起贪的出离法要;以这种观察的智慧,而真实地了知,这才是比丘们应当有的正觉!这一小段是 世尊为比丘们所开示应有的正观与正觉。

接下来,《中阿含经》卷第28同一段经文中接着说:云何比丘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比丘者:知有爱灭,拔其根本,至竟不复生,是谓“比丘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痈者,谓此身也:色麤四大,从父母生;饮食长养,衣被、按摩、澡浴、强忍,是无常法、坏法、散法,是谓痈也。痈本者谓三爱也:欲爱、色爱、无色爱,是谓痈本。痈一切漏者,谓六更触处也:眼漏视色、耳漏闻声、鼻漏嗅香、舌漏尝味、身漏觉触、意漏知诸法,是谓痈一切漏。

世尊接着开示如何是“比丘不知生死痈疮的根本,观察了以后具足了知生死痈疮的根本”?比丘们若是这样子的状况:了知自己对色身,对六识身相应的苦受觉、乐受觉、不苦不乐受觉的贪爱已经灭除了;已经把对于自身以及三受的贪着根本拔除了,确定以后绝对不会再出生三受觉的贪爱了,不会再出生对色身、六识身的贪爱了,这才是“比丘不知痈本,然后具知痈本”。

那么,“痈”与“痈本”又是什么呢?世尊开示说:“所谓的痈疮,说的是这个色身:是物质之法合成的四大之身,是从父母的助缘而出生的;要从饮食生长养护,也需要有衣被、按摩、澡浴,更常常需要强忍种种不可爱的境界触;而色身是无常之法,是将来会坏、会散的法,这就是所谓的生死痈疮。然而生死痈疮的根本,其实是三种贪爱: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爱,这就是所谓的生死痈疮的根本。”说明了“痈”与“痈本”之后,世尊又接着开示说:“痈疮就是一切有漏的意思,说的是六种觉受的处所:喜欢看见色尘就是眼漏,喜欢听闻音声就是耳漏,喜欢嗅到香味就是鼻漏,喜欢品尝食物的味道就是舌漏,喜欢身体的种种觉触就是身漏,意漏就是不断地想要了知六尘诸法,这就是生死痈疮的一切有漏法。”

这样子了解了“痈”与“痈本”的道理,当然是与探讨“五阴与五盛阴之差别”,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当今佛门之中的状况,等一下再来说明,先从一般的世间法来看看,到底我们生活的状况是怎么一回事儿?我们从小以来,一直在各种不同的教育阶段中被教导说,“要肯定自我、展现自我、发掘自我、扮演自我”,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啊!问题是:“什么是自我?”自我假如是一成不变,这个时候再来谈肯定啊、展现啊等种种情况,这才有进一步的意义啊!然而,自我是一直在改变的,自我是因为有外在的五尘,相对才显示而呈现出来的;而外在的五尘在说什么呢?以人间的环境、现有的环境而言,就是在说家庭、眷属、课业、工作、国家、世界等等,以这一些外在的环境,而说“我”是家中的什么人,生活的习性是怎么样,职业人品的尊贵与否,自己的人生、世界观又是怎么样、怎么样。那这样子看下来,“自我”真的是“色麤四大,从父母生;饮食长养、衣被、按摩、澡浴、强忍,是无常法、坏法、散法,是谓痈也”;因为,一直都随着环境不停地在改变,本质上就是“痈”。而在痈的本质上,众生又因为业力以及无明的缘故,一者无可奈何要朝九晚五,再者还要“调剂、消遣”,其目的无非是要不停地追求,乃至是更期待可以“明天会更好”。这都是因为被教导说:“每一个人应当从小就要看重自己!在别人肯定你之前,你先要肯定自己!”而且也被教导说:“要做好自己,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痈本”。

而这个世界的“痈一切漏”是什么呢?要“看重自己、肯定自己”的结果,就有可能是每一天都打扮得光鲜亮丽啊!选择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而且目光总是在看喜欢看的景色、器物上面,乃至是不断还互相讨论着一切认为是有趣的人事物等等;有了这一些贪着之后,不想要再生死相续,那都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说,其实一般众生都一直很受用“继续地生活下去”,所以才会有“永续经营”的说法出现了;那这其实就是什么?生死痈疮的一切有漏法。然而,这是一般没有修学佛法的众生所会有的正常现象,因为都只知道“生活”及“生命”,所以在此就只是叙述其状况,加上多多少少为其施设一些方便,未来久远世之后才有得度的因缘。

在《中阿含经》卷58之中,毗舍佉优婆夷往诣法乐比丘尼时,有着这么一段的对答:(毗舍佉优婆夷)复问曰:“贤圣!云何灭自身耶?”法乐比丘尼答曰:“色盛阴,断无余;舍、吐、尽、不染、灭、息、没也;觉、想、行、识盛阴,断无余;舍、吐、尽、不染、灭、息、没也。是谓自身灭。”毗舍佉优婆夷闻已,叹曰:“善哉!善哉!贤圣!”毗舍佉优婆夷叹已,欢喜奉行。复问曰:“贤圣!阴,说阴盛。阴,说盛阴;阴即是盛阴、盛阴即是阴耶?为阴异、盛阴异耶?”法乐比丘尼答曰:“或阴即是盛阴,或阴非盛阴。云何‘阴即是盛阴’?若色,有漏有受;觉、想、行、识,有漏有受,是谓‘阴即是盛阴’。云何‘阴非盛阴’?色,无漏无受;觉、想、行、识,无漏无受,是谓‘阴非盛阴’。”

这一段的对答,是偏在解脱道上面而说的,简单地说明一下。毗舍佉优婆夷先问说:“如何灭掉自己呢?”解脱道是要灭掉五阴的自己,而不是还要保留五阴自己的任何一个部分,用这样去入涅槃的;用这个样子想要生生世世相续地存活,这是错误的知见,这样子是永远没有办法断除我见,更何况是入涅槃呢!法乐比丘尼答覆的内容不就是这样子吗?要对于色受想行识五阴的兴盛生起以及运行,已经断尽无余;对于其执著,已经舍弃、吐出了,没有丝毫的留存,已经没有贪染,灭除了贪染,烦恼已经止息而灭没不见了;这样子才是涅槃的法。毗舍佉优婆夷又问说:“阴被说为‘盛阴’,那么,阴就是盛阴?盛阴就是阴吗?”她想要问阴与盛阴是否有不同之处?法乐比丘尼回答说:“有时候阴就是盛阴,有时候阴则不是盛阴。假使五阴是有漏,而且有觉受的,那就是五盛阴;若是五阴是无漏,也无觉受、贪着的,这就是说‘五阴并不是盛阴’。”

所以,从这段对答之中,并对照 世尊所开示的“痈”与“痈本”,知道若能经由确实的观行而把我见与我执断除以后,那么他的五阴虽然继续地存在,却只能称为五阴,已不再被称为五盛阴了,因为其五阴已经不是炽盛而不能灭的。如今,再来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之中,就可以知道一般众生其实是具足五盛阴的。譬如说,某甲正在演唱一首歌曲,可以常常看到的是说,当他在唱某一个段落的时候,很专注地诠释他的表情跟音声,强烈地领受,他很想努力表达其韵味的时候,这正是多分地沉浸于受阴以及想阴跟行阴之中,当然也免不了会有色阴以及识阴的配合,这不就是五阴炽盛,而说其正是五盛阴吗?那么听某甲唱歌的人呢?只是在表面上有着一个欣赏与表演的相对关系,依然是免不了其五阴是有漏,也是有觉受、有贪着的,都还一样是五盛阴。那从这样的情况,我们再来看看当今或者是有人在唱圣歌,或者是佛门之中在唱梵呗的时候,其内涵到底是什么?那么各位观众就可以藉这个因缘,加以观察以及思惟了。

再者,现今佛门之中有大小善知识教导大众说:“要把握自己、做自己!”且说前面已经提过的问题:“什么是自我?”那这一位大善知识应当要进一步教导大众,大众也才能够“把握自我”嘛!可是,若真的把“自我”是什么说清楚了,那还是离不开 世尊所说的色受想行识五阴;结果,忙活了一场,想要“把握自己”的时候,正是落在 世尊所开示的“痈”与“痈本”之中,正是具足了五盛阴。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将来你假如再看到假名善知识开示的时候说:“自我的肯定、自我的成长,最终的目的在于自我的消融!这样子才能够达到智慧无边、慈悲无边,完全没有烦恼的境界。”你就会知道那只是误会一场啊;对啊!既然最终的目的在消融于自我,那么一开始的肯定与成长,到底所为何事嘛?

又有善知识教导大众说“要放下负担,迈向生命”,还说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一切烦恼都要放下”。每一个人今世的“负担”各有不同,单说“迈向生命”这件事情,因为想要生命的过程中,一直都很完美或是如意,那这岂不是多分落在行阴之中?这仍然是落在五盛阴之中啊!

所以你看看,真的是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啊!就好像是这样子,众生从无始以来,因为被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遮障的缘故,一般人对于五阴的内涵都是不了解的,多是深入地贪着五阴的种种而不自知,那就是堕于五盛阴之中;因此,才会有不断的生死相续。而一切学佛人当前首要之务,是对于初果所观行的五阴以及五盛阴的差别的了解,才有可能确实地断除我见,而不是误会以后自以为已经断我见,乃至进一步可以获得大乘真见道的因缘。

今天就说到这里,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点击数: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