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53集
由正元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这个单元跟大家介绍:《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一)。
现代华人地区的佛教,在 平实导师所率领的正觉教团,经过20多年来的努力弘扬如来藏正法,而出现了复兴的气象;但要全面复兴中国佛教乃至全球佛教,仍有一些困难,原因主要是西藏密宗的假佛法,与应成中观的相似佛法所导致。而显教法师们不知密宗外道的本质,引进密宗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极力推广台湾一位法师所写的《成佛之道》、《妙云集》的六识论,那就更加巩固了这些假佛法与相似佛法。很多佛弟子没有择法的慧眼,盲目地追随这些假名善知识,这都是佛教复兴的阻碍,这样的情形如果不加以阻止,就会有很多佛弟子会被误导,进而修学或是护持这些密宗的假佛法与应成中观的相似佛法。那么,轻的话会成就各种邪知邪见,道业终其一生都无法成就;重的话会使人误谤如来藏正法,误谤贤圣下堕三涂,发善心却是得苦果,实在令人不忍心。因此,必须跟大家讲一讲什么是《广论》?
宗喀巴写了两本《广论》,一本是《菩提道次第广论》,一本是《密宗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这一本书,是宗喀巴抄录了正统佛教的经律论而成的。正统佛教指的就是 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三乘菩提,也就是 平实导师所弘扬的如来藏正法。宗喀巴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它只是一个幌子,目的是为了诱骗佛弟子进入密宗修学密教的前方便,也是宗喀巴为了弘传他另外一本《密宗道次第广论》的法门的桥梁,而这一个密宗道才是宗喀巴的主修。
《密宗道次第广论》主要讲的是印度教怛特罗,又称为谭崔的修行,也就是双身法的修行。因为宗喀巴认为正统佛教不究竟,不能快速成佛,不能即身成佛;就算依正统佛教,经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成佛了,像 释迦牟尼佛一样,密宗也认为这样的佛层次不如修《密宗道次第广论》所成就的报身佛。意思就是说,密宗的佛比正统佛教所说的 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地位都还要高,这违背了 世尊所说:十方诸佛都是平等圆满的圣教。因此宗喀巴认为一定要进入密宗修行才究竟,而密宗的本质是无上瑜伽的男女双身修法,是世间最粗俗低下的法,若想要众生直接听闻、直接信受、直接来修学是不容易的,因此先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抄录了正统佛教的经律论,表现出想要学密宗即身成佛的人,要先学正统佛教的清净戒、清净行;等善良无知的佛弟子学过《菩提道次第广论》以后,对密宗的上师信任不疑后,密宗上师再告诉弟子们,若要快速成佛,就要转入密宗修《密宗道次第广论》,很多佛弟子因此就走入了外道的不归路,破戒、破法乃至下堕三涂。想要详细了解的人,可以阅读宗喀巴写的《密宗道次第广论》,就知道他以种种印度教怛特罗的修行法,详细解说男女双身修法,而《菩提道次第广论》后半部所说的止观,也都是跟男女双身修法有关。
此外,宗喀巴也否定了正统佛教中 世尊所说的万法根本——如来藏,否定众生的根本心——第八阿赖耶识,否定众生本有的真如佛性,不知道如来藏(也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是真实存在的、是真实可证的。因为宗喀巴自己没办法证悟这个如来藏心——第八阿赖耶识,所以宗喀巴就把阿赖耶识说成是接引外道以及初机学人的方便说。台湾有法师写了《成佛之道》、《妙云集》,就是承袭了宗喀巴的邪见,他们却都不知道阿赖耶识心体是整个佛法的中心、法界实相智慧的根源。因此劝请各位菩萨,有空应该多阅读 平实导师所写的三乘菩提系列的书籍,这里面有很多佛法的正知正见。
宗喀巴又把 世尊第三转法轮所说最胜妙的唯识种智法贬低为不了义法,而把他所看不懂、无法证悟的第二转法轮所说的般若经,说为是究竟了义的法,这也违背《解深密经》中 佛陀的意旨。佛在《解深密经》中曾经说过,三转法轮的唯识经典,才是无上无容的究竟了义正法。宗喀巴又不懂般若经的真正意旨,他以为般若经只是说一切法空,以意识心观察一切法都是缘起、都无自性,就是证得空性;而这样的一切法空,却是断灭见的空,不是般若经所说的中道空。所以他又违背圣教,主张意识不空,这样的主张又落入常见中。
宗喀巴确实不知道般若经除了讲说蕴处界一切法空以外,还说有一个真实不空的实相心。所谓证空性,就是要证悟这个实相心,才叫作证空性,并且要能够观察意识心也是无常生灭的无常空。宗喀巴也不懂《解深密经》中所说:【我依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解深密经》卷2)就断章取义说无自性能生一切万法,无自性生就是无生等等的邪知邪见。宗喀巴又不具有禅定的证量,《广论》所说的禅定修证过程,都是抄自《瑜伽师地论》,然后加以扭曲的解释。因为自己没有真实的证量,所以他不了解 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的意涵,以致于说法错误百出。宗喀巴又把依于五蕴十八界才能存在的缘起性空当作是真实法,他不了解五蕴十八界法是因缘所生,是会坏灭的,不是真实法,认为修双身法时,受淫乐的意识心是常住法。他因为没有证得实相心第八识,而误认为缘起性空的意识心就是法界实相,不知缘起性空只是解释蕴处界及世间诸法的缘生缘灭现象而已。所以缘起性空是蕴处界等现象界相应的法,与超越现象界的法界实相并不全然相等。
此外,两本《广论》中所说的止观,也都与印度教性力派的男女双身修法有关,是假借佛法名相的外道法。又当他们否定了如来藏心(第八阿赖耶识),却不知道两本《广论》所说双身法的乐空双运与四喜境界,都是要从阿赖耶识(如来藏)才能出生的。当宗喀巴否定了阿赖耶识心体的时候,他的《广论》所说的全部内容与境界,都将会成为空花般的戏论。宗喀巴因为没有办法实证七、八两个识,又不知道意根就是末那识,《成佛之道》、《妙云集》也承袭了他的错误思想,所以坚持将古天竺假冒大乘菩萨身分的安慧论师所提出的六识论邪见,认作是正法,又把末那识排除在十八界外,使圆满的十八界法变成残缺的十七界法。宗喀巴又把第六意识当作是生死流转的主体识,认为意识可以去到未来世,坚持意识是常住不灭的,因此成为 世尊所说常见外道,乃是未断我见的凡夫。他不知道意识觉知心在晚上睡着无梦的时候、昏迷闷绝的时候、正死位的时候、无想定以及灭尽定中,都是会消失、会断灭的,断灭以后,必须依阿赖耶识为因及等待其他助缘才能再次生起。宗喀巴因为没有证得实相心第八识,他就把意识觉知心不起一念时认作是空性心如来藏,明文主张意识能生一切法,认为意识就是一切法的根源。但意识其实是生灭法,世尊说意根、法尘为缘,才能出生意识,因此宗喀巴两本《广论》在末法时代误导众生是很严重的,希望各位菩萨能够了解这种现象。真正的佛法只有两种道:一条是解脱道,也就是阿罗汉与辟支佛的修行法门;一条是佛菩提道,也就是菩萨成佛的修行法门,而佛菩提道又含摄解脱道,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佛法。至于密宗的道,完全是外道淫乐法门,纯属世间淫欲的享乐法,与真实的佛法完全无关,密宗的道只会使人下堕三恶道,不会使人获得一丝一毫的佛法功德。
佛法中的解脱道,是要断烦恼求解脱,是三乘都必须修的共道,佛弟子修学解脱道的次第:第一,要以现观蕴处界虚妄的世间智慧来断除我见,也就是萨迦耶见、疑见、戒禁取见等三缚结,证得初果解脱;第二,要把贪瞋痴烦恼淡薄,证得二果解脱;第三,要再断更深细的欲界贪、瞋,和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等五下分结,来取证初禅或更高的禅定证量,而证得三果的解脱;最后再断色爱、无色爱、掉、慢以及无明等五上分结,证四果阿罗汉。此时三界爱的烦恼不再现起,才能够称为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圣人。
佛菩提道的修学,不是专在解脱道上面用心断除我执,主要是断我见及证得一切有情本来就有的实相心,这个心就是空性如来藏,或称为第八阿赖耶识。佛弟子在没有证得空性如来藏以前,因为没有择法眼,只能随顺各人善根福德来学佛,这个阶段容易被有名声、被假名善知识所误导,就如同很多人容易被宗喀巴所写的《广论》所误导一样。这个阶段,只能于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当佛弟子修集福德智慧资粮圆满以后,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如同 平实导师与正觉教团,就会有因缘证得空性如来藏;证悟后若能不退失,这时就是菩萨道的第七住位,此时称为开悟明心,或说为证空性、证真如,是真见道位的贤圣,我见自然可以断除,其解脱功德,相当于解脱道中的初果圣人。但二乘初果人却不懂这位开悟明心的菩萨他的实相般若智慧,这时才是真正地踏入大乘佛门,般若总相智可以从这里慢慢发起,然后开始进入内门广修六度万行。
菩萨开悟明心以后,有了般若总相智,再于悟后起修般若别相智,经历菩萨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圆满般若别相智,及具足应有的现观与福德,发起进入初地应有的道种智,才能成为入地心的初地菩萨。入地后进入修道位,开始修学初地菩萨应修的福德与智慧,满足初地心,转入二地而次第修学,直到成佛时才算佛法修学圆满。这两个主要的佛法修行——解脱道与佛菩提道,是一切菩萨必修之道,佛法中没有其他的道路可行。学佛的人,一开始两个道都要同时修,一方面断除我见烦恼,同时也要求证悟空性心如来藏阿赖耶识,要能现观祂的真实性与如如性,名为证真如,这两条道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一切众生若想要解脱生死轮回的痛苦,迟早都要修学这两条道,这是无法躲避的事,现在不学,将来也必定要学,今生不学,未来也必定要学,只是早学早成佛、晚学晚成佛的问题。因为只有佛菩提道是三界中最究竟的法,而佛菩提道却是函盖解脱道的,这两条道都是在三界中修学的,三界外无法可学。既然必定要学,不如现在就学,因此审慎选择善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善知识必定是自己已经亲证解脱道及般若实相,并且能教导众生实证解脱果与般若实相的人。又宗喀巴的《广论》是外道五现涅槃中的第一种,弥勒菩萨也早就已经破斥说之为外道妄计清净论者,在《瑜伽师地论》卷7说出了乐空双运的外道涅槃过失:
妄计清净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我解脱,心得自在,观得自在;谓于诸天微妙五欲,坚着摄受,嬉戏娱乐随意受用,是则名得现法涅槃,第一清净。”
因此,弥勒菩萨在论中又以反问的方式来破斥说:
今应问彼:“汝何所欲?若有于妙五欲嬉戏受乐者,为离欲贪?为未离耶?”若已离者,于世五欲嬉戏受乐,不应道理;若未离者,计为解脱清净,不应道理。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单元就先介绍到这里。
祝福各位菩萨:身心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