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三归品(二)

第53集
由正圜老师开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单元。“菩萨正行”系列,是以平实导师所宣讲的《优婆塞戒经讲记》共八辑为蓝本;主要是在为在家菩萨宣示菩萨戒的精神,详细说明:在家菩萨修学佛法应该以布施为首要之务。

在前一集中,我们谈到了菩萨在布施给众生财物之前,应该要先教导众生受三归依。因为归依之后,由于佛法的熏习,就能渐渐断除烦恼、破除诸苦,因而得以种下未来亲证生命实相的因缘。

今天我们将继续上一集,从《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第219页继续说起。我们先来看经文内容:【善男子!如佛、缘觉、声闻各异,是故三宝不得不异。云何为异?发心时异、庄严时异、得道时异、性分各异,是故为异。何因缘故说佛即法?能解是法故名为佛。受分别说故名为僧,若有说言佛入僧数,是义不然,何以故?佛若入僧,则无三宝及三归依、四不坏信。善男子!菩萨法异,佛法亦异;菩萨二种:一者后身、二者修道,归依后身名归依法,归依修道名归依僧。】“《优婆塞戒经》卷五”

这段经文,佛为我们更进一步说明,为什么有佛法僧三宝的不同。佛说:“善男子啊!譬如佛的修证,缘觉、声闻的修证,三者各各不同,不能混同为一;由于这样的缘故,三宝也不能混同为一,所以三宝不得不各异而成为三。”意思是说,三宝不能只是一法,三宝各有不同。这就好像三乘菩提的修证各有不同,所以三乘的佛法僧三法也各不相同;佛说:“三乘菩提为什么会有差异呢?譬如发心时不同,庄严时不同,得道时不同,所以三乘菩提各不相同。”

我们先来说明三乘的发心为什么不同呢?事实上,三乘圣人在因地发心时就已经是不一样了:譬如声闻法的圣人从初果到四果,他们发菩提心的目的只是想要出离三界生死,他们所学的是四圣谛、八正道、四念处观等法,不同于缘觉圣人自己观修十二因缘法,声闻圣人所学的因缘法一定要从佛而受,不是独觉,所以发心时是随佛而修学的;而辟支佛因地发心虽然同样是要出离三界生死,可是他学的不是四圣谛、八正道,他也不修四念处观,而是独修十二因缘法,不是从佛而受,但他的发心和声闻道一样,只是想要出离三界生死而已。而诸佛初发心虽然也是想要出离三界生死,可是佛的发心却是想要利乐一切有情同样都可以出离生死,同样都可以成就佛道,因此诸佛发心和声闻、缘觉完全不同。所以依三乘圣人的发心有异,就一定有三乘菩提的不同,当然三宝也就同样各不相同了。

第二叫作“庄严时异”:三乘菩提的庄严有很大的差异,譬如声闻法和缘觉法的证道所得庄严是解脱生死的庄严,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庄严。阿罗汉、辟支佛不可能穿着像菩萨那样的庄严的服饰,也不可能像菩萨那样有眷属、财宝的庄严,二乘道的法庄严也不可能像菩萨法义那样的富丽、深广和胜妙,真是大不相同呢!我们先来看看身相庄严的不同,菩萨无妨头戴天冠、身穿天衣宝衣、胸前配着璎珞价值百千万两黄金,如果以现在的在家菩萨来说,无妨开着劳斯莱斯到处弘法度众生。反观二乘阿罗汉、辟支佛就不可能这么庄严了!一定得要身着三衣。佛世时声闻甚至于不能接受新衣料的供养,而是要去尸陀林捡裹尸布回来洗一洗,然后把它染成灰色或红土色之后再穿,称之为坏色。但是我们可以看见经中所说的在家出家大菩萨们,譬如说维摩诘菩萨、文殊、普贤、观世音等大菩萨们,他们又是何等的庄严呢!也就是说,单单是世间相上的庄严,二乘修行人和大乘菩萨的庄严实在是大不相同呢!

如果讲到法庄严,那也是大异其趣的,譬如《维摩诘经》中所说那些大阿罗汉们,虽然三明六通具足了,但却是一个个都怕极了维摩诘菩萨,都不敢承佛之命去向他探病,甚至于连佛指派了还不敢去,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菩萨的法庄严和二乘圣人之间的差异有多么大呀!且不说维摩诘菩萨,假使今天南洋真的有阿罗汉,那你去问问他们般若法义,或者你把平实导师所写的书送给他们,看他们敢不敢前来论法?仍然是不敢的。更甭说是要向等觉、诸佛来问难了!所以阿罗汉的法庄严,永远是无法与佛菩提相提并论的。因为阿罗汉所修的道就只是解脱道,谈到般若真是一窍不通呢!所以不但身相庄严和菩萨有异,其他世间法上的示现,乃至法的庄严也是大不相同,因此说一定有三乘菩提的差别。

第三、得道时异:菩萨修学佛菩提道,将来可以成佛,具足出世间法的庄严,也具足世间法的庄严。诸佛出现在人间的时候都不会中夭,也不会横死;可是佛世时的诸大阿罗汉有许多是横死的,甚至于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也会被乱棍给打死,就像世间人说的死相难看哪!但是诸佛菩萨都没有这种事情,除非是菩萨乘愿故入难处救度最难度的众生,否则不会有横死的现象,甚至于连辟支佛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呢!从另一方面来说,诸佛或一乘弟子,纯说大乘法;或有二乘弟子,合声闻缘觉乘为一法,及说大乘法;或有三乘弟子,如同释迦世尊分说三乘菩提,而有阿罗汉、未来世的辟支佛、现世与未来世的菩萨,容有一乘乃至三乘弟子;但是声闻圣者则只能有声闻弟子,没有缘觉弟子,也没有菩萨弟子;缘觉圣者则连缘觉弟子也没有,更没有声闻和菩萨弟子了;但是菩萨却可以有声闻弟子,也可以有菩萨弟子,诸佛成佛时也都一样,不同于二乘圣人,这就是得道时异。

阿罗汉的解脱道,修证完成的极果就是阿罗汉果,永远不能称之为佛,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法界的实相,当然也永无一切种智和四智圆明;但是近代有许多显教法师都不相信这样的说法,所以都主张修学解脱道就是修学成佛之道,修学四大部《阿含经》就可以使人成佛。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佛入灭的时候,就应该推选一位大阿罗汉来绍继佛位了!但是事实上,没有一位阿罗汉能称、或者敢自称为佛。因此在弥勒菩萨降生人间成佛之前,假使有阿罗汉或辟支佛敢自称是佛,我们一定会前去质问他般若、种智以及涅槃中的实际,我们相信他是完全无法响应的。所以说三乘圣人得道时是完全不同的。又譬如出家菩萨可以收阿罗汉为弟子,如果这个阿罗汉能回小向大的话;但是阿罗汉却不能收出家菩萨为徒弟,也不能收在家的证悟菩萨为弟子,因为他们根本不敢收,也不许收菩萨为徒弟。不说别的,如果有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当你在正觉被印证明心以后,前去拜他为师,相信他绝对不敢收你为徒;因为如果他收你为徒,就是准备要拆掉自己的法台啰!因为如果当众被你问一句实相,或者问无余涅槃中的本际,他也只能像禅宗祖师讲的“口挂壁上”,有嘴却不能说了。所以三乘圣人得道时的法道是大不相同的,当然就有三乘菩提的差异,因此不能说解脱之道就是成佛之道,因为解脱道的修行只能使人成为解脱的二乘圣人,不能使人成为菩萨,当然更不能使人成佛了。各位菩萨!以上是从三乘圣人得道的不同,来宣说三乘菩提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第四种差异,叫作“性分各异”。所谓性分各异是指三乘圣人的心性是完全不同的,譬如二乘无学圣人,他们一旦得解脱,舍报之后一定不会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心性决定是如此的;在舍报前他们也都愿意努力或者随缘随分去利乐众生,但如果舍报时间一到,就一定会入灭而出离三界;他们由于悲心不够,所以不管世界众生有多苦,都是一定要入无余涅槃的,因此所表现出来的身分就是声闻圣人的模样,他们的心性就是这个样子。而辟支佛和阿罗汉也有所不同,阿罗汉多少还会为众生说法,但是辟支佛却从来不为众生说法,他只愿意住在寂寞的境界之中。辟支佛在受供之后,往往是祝愿完了就飞走了,不会为众生说法,他的心性就是这个样子,这也和声闻圣者不同。可是菩萨却完全不一样,你向他请法,通常是问一答十;你本来以为他大概一、二十句话就讲完了,没想到他一开口就讲解了几十分钟呢!还施设种种方便善巧来帮助你,这就是菩萨呀!所以菩萨的性分和二乘圣者是迥然不同的。既然有四种的不同,当然就有三乘菩提的差异,怎么会是一样呢?所以那些主张阿含解脱道就是成佛之道的诸方大师,真是不懂佛法的人呢!

同样的道理,三宝也一定是不相同的;如果说佛就是法,那佛就不用说法啰!如果说法就是僧,那就不必有僧学法,也不必诸佛来人间教导诸僧了!如果说僧就是佛,那么诸僧为何不能无师独觉?还要依佛修学呢?所以三乘菩提显然各不相同。譬如发心时异,佛与僧的发心不可能都一样;佛的发心与僧的发心不会相同,僧的发心只有一次,想要出离三界生死;佛的发心则是有菩萨位不同阶段性的差别,所以佛不得同于僧。其次,庄严也不同:出家为僧只有解脱法的庄严,没有诸种庄严,但佛可以有诸种庄严,譬如有一百四十种不同于声闻、缘觉、菩萨的法庄严;又譬如佛在天界示现的祂受用身和自受用身,即使是菩萨僧也无法等同于佛,所以庄严不同。三者、所得之道深浅广狭也有很大的差异,一切僧都不得同于佛,不然就都应该称之为佛了。四者、性分各不相同,佛说“此法唯如来能知能证”,僧绝对不敢说“此法唯僧能知能证”,因为只有佛能究竟知证,所以僧不同于佛。因此说,三归必定具足三法,不能说佛法僧是一样的呀!

但如果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有时方便说佛即是法;为什么说佛就是法呢?因为能究竟证解诸法,所以称之为佛,因此说佛就是法,所以佛身也可以称为法身,佛的自受用身也称为自性法身,不单是无垢识可以称为法身呢!因为佛身代表了佛法。

而僧者,则是从佛身边受持于正法,然后能为众生广作分别,所以说之为僧;但是僧毕竟不同于佛,所以佛与僧不同,不可合而为一,所以一定要具足三宝。如果有人说“佛应该算在僧宝之数中”,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只有诸佛自己可以方便说“我在僧数”,其他任何人都不可以说“佛在僧数”。因为如果佛也在僧数,应该僧就是佛,佛就是僧,诸僧就不应该归依于佛了。所以佛陀开示说:“佛如果算在僧数之中,那就不具足三宝,也不具足三归依,当然也就不具足四不坏信了!”所以佛与僧不同,不可归类为一。

说完三宝的差别之后,我们继续说明“菩萨、法”异,“佛、法”亦异:意思是说,菩萨与法不同,佛与法也不相同;菩萨在人间示现,固然也代表了法,可是菩萨不等于是法;否则菩萨入灭了,法应该也就跟着灭了,人间就不应该再有法存在;可是法的体性仍然常住人间,并没有消失,所以后继者仍然可以依自身中的实相法性来继续弘传,并且很分明地显示出来:菩萨与法是不相同的。同样的道理,佛与法也是不相同的。菩萨摩诃萨有两种:第一种是最后身菩萨,另一种是修道位菩萨。最后身菩萨譬如维摩诘菩萨、弥勒菩萨,他们如果在人间即将成佛时,那一世就称为后身菩萨,也就是菩萨阶位的最后身了!所以诸大菩萨就分为后身与修道位两大类。如果是归依后身菩萨,即使他还没有成佛,也可以称之为归依法,因为今天你归依了他,明天他就成佛了!譬如将来弥勒菩萨在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在人间示现成佛,你今天归依他,他晚上出家明天成佛,你就同时也归依了法。弥勒菩萨在人间示现成佛,不同于释迦世尊必须示现六年苦行才能成佛,所以最后身菩萨也会有种种的不同差别。

各位菩萨!从以上所说,我们就知道“菩萨、法”与“佛、法”之不同,如果归依最后身菩萨,就是归依佛、归依法,而归依修道位的菩萨才是归依僧。

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阿弥陀佛!


点击数: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