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外别传(三)

第117集
由正伟老师开示
文字内容

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阿弥陀佛!

现在您所收看的节目是“三乘菩提概说”。佛教正觉同修会,将一些平时学佛人修习三乘菩提所应该具有的基础知见,把它汇整起来,然后在节目中为大家解说。

上一堂课程中我们讲到,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里面,佛藉由拈花微笑,而将如来心印交付给迦叶尊者;并且佛还继续说到,预记了未来天魔波旬会穿着佛的衣服来破坏佛的正法。然后佛还说到——预先预记了,说想要证得这个真如实相,祂不是我们刻意的去想“唉呀!反正诸佛都是空的嘛,都是假的嘛”,所以就说自己证得了,不对!不要想说“反正诸法法尔如是,因缘就是如此”,这样子也没有办法证如来藏。也不能说“诸法本来就原具一切之性,诸法自然而成,就已经就可以了、就成就了”,这也不对!然后也不要说,这个我去观察妄念,发现了说“喔!妄念它是不知道它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它本来无从所起”,不对!这个也不是证得真如。佛又说,也不要去观察说诸法,看来看去都是缘生缘灭,缘起故性空,然后就说自己证得空性了,这也不对!因为这一些事情跟如来藏根本无关。

各位有没有发现,佛在经里面已经预记后来大乘、大乘的佛法,会怎么样地发展——怎么样地往错误的方向发展。乃至于一直到今天的佛教界,大家可以看一看:是不是这一些大德、居士们教导佛弟子们修行的,尽落于此?要不然就是说要观察自己的心,要不然就是说反正诸法本来缘起性空嘛!等等等等,都已经是佛所事先预记,而且事先说:“不对!这些跟真如实相了不相干。”那这样子说起来的话,如果这些都不是修习如来藏的方法,都不是证得如来藏,那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证得如来藏呢﹖我们接着上一次的经文说下去。

佛说:“如来藏这个法,祂必须是心心相印,以神会之则是。为什么这样子说呢﹖真如实相,这是诸佛究尽之法。梵王啊!由于一切法皆从真如实相所生,所以身为众生,却不能说尽众生的种种法相,诸佛也不能说尽诸佛的种种相。这个如来藏法呢,如果以妄心的一念,想要去作观、想要去理解,那就已经和真如相隔亿劫而无法相见了。梵王啊!这个如来藏就在断绝一切思虑之处,但又能处处地思虑。”梵王听了就回答说:“世尊啊!这样子圆满极致的顿教大法,这还得像是迦叶尊者,福德、功德、智慧都已经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才能有这样的大机大用,能够顿然领会我佛真实意旨。世尊啊!像我等这样子的小根小机的行者,现在听闻了佛的教法,才开始能够相信理解如来藏,离开顿悟真如还非常的遥远啊!”佛说:“如是如是,就是这个意思。梵王啊!你们要好好地去思念这个真如实相的道理,要能够护持这一个诸佛真如的心印,因为这是诸佛最重要、所护念之法啊!”

好!讲到这边我们可以了解了,想要学习诸佛与世尊教法的人,必须了解诸佛世尊之所以出世这一件大事因缘,必须懂得诸佛出世的教法。虽然诸佛法教,有的是三乘法教,有的是二乘法教,也有的是一佛乘法教;但都是以每位众生本来圆满具足,在诸佛未曾多一分、在众生亦未曾少一分的这个真如如来藏,这个诸佛的心印,作为唯一佛乘,来串起三乘的佛法。如果能懂得诸佛出世,皆以此为无上心印,就不至于在学佛的路上走错了路而不能够自知。

反过来说,在历史的轨迹上,当佛出世以后,一直到现在,二千五百多年了,这一段时间当中,就像佛在经中所预记的,会发生的事实一件一件发生了。由于这个世界是凡圣同居之土,所以各种众生、各种根器,他会并存在这个世间。有福德庄严的菩萨,能够接受佛的第一义谛教导,这些众生在佛还住世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少数中的少数了;更不用说佛灭度以后,真正能信受、能亲证真如实相的人,在佛教徒中可说是寥如晨星。就好像在夜晚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斗,数也数不尽;但是到了第二天清晨,太阳出来的时候,我们再看看天上的星星,会发现只剩下区区可数最明亮的那几颗。

能够得到如来心印的人,本来就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佛弟子,由于因缘福德尚有所不足,所以只能先在外门修行。这就是为什么佛要依着不同众生的程度因材施教,而以三乘教法、五时三教的次第,来摄受所有的佛弟子。只是佛弟子们,光是从初信位到十信位,能够具足对于佛法僧三宝以及真如实相的信心,光是这一点就得在一劫、十劫到百劫之中,才能够修行圆满。所以,这个世界就如同金字塔一般,十信位尚且不满足的佛弟子,就像是金字塔的底层,一定是占有整个佛弟子中数目的最大多数者。从正法时期就已经是如此了,再到像法时期,现在的末法时期,大部分的佛弟子,对于世尊的教法次第、五时三教的道理,已经浑然不知了。

莫说现代如此,即使是在中国的教法史上,能够知佛法——这个知佛教授次第的人,也不算是很常见。譬如说,在中国的历史上,能够真正了解五时三教的大德,不算很多。因为正确的判教,是必须得要自己对于佛法第一义谛有了亲证之后,才能够随着善知识增上学习的。无法亲证真如实相的佛弟子,因为自己没有证量,就只能在外门随着经典表义、文字义的说明,然后就在外门猜测。所以,释迦世尊的教法顺序这一个部分,中国佛教古时候的大德,从净影寺慧远法师开始,到天台宗智者大师,由于自己对于如来藏缺少实证,所以只能大略的知道这个道理。也就是所谓的判教顺序,会因为自己没有实证真如实相的原因,无法通于佛法大意,所以只能照着经典的记录来判定。可是,经典上错误的记载很多,所以在这些大师读经判教的时候,推测佛法大意的时候,就会无法避免的有所错误与误解。但是这一些也只是一个必经的过程,终究也是瑕不掩瑜,还是有他们不可抹灭的功德。

这件事情一直要到唐朝,玄奘法师以身亲证佛法大意,并且从天竺学习了正确的佛法种智,智慧巡游于三地之上,而身已过初地,说三法轮,这是佛法史上无法世出的人才。由于玄奘法师的佛法证境太高,虽然徒弟满天下,但若说真能挑起师父的担子,继承玄奘法师衣钵,可以说是没有。其中程度较高的就是窥基大师,勉强接下了玄奘法师的工作,但实际上两个人的程度还是相差得很大。窥基大师一生所说所证,都没有办法赶得上玄奘法师,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所以当然也会有错误的地方。但是即使是如此,窥基大师的所证,对于一般佛弟子来说,已经是想都想不到,叫作犹未梦见,也就是一般人连作梦都梦不到窥基的这个证境。

佛陀所施设的这个完整的说法次第,虽然在经典里面记录得很详细,例如《解深密经》《涅槃经》《华严经》等等;但是一直等到玄奘法师之后,才被玄奘及窥基把前人的错误修正了,然后完整地介绍给中国的佛教界。可惜玄奘法师、窥基法师这两位大师,在陈述唯识种智、一切种智的这些时候呢,法义过于深奥。他们的中心思想,可以包括在玄奘法师所著的《成唯识论》里面。

《成唯识论》这一本书,本来是玄奘法师师父戒贤的老师,也就是玄奘法师的师公护法菩萨一生的心得。但是在护法在世的时候,因为当时客观的环境,众生的程度不够,所以没有办法推广开来。因此,护法把这一本书交给了身边的侍者,并且交代:未来会有有缘人来到印度,到时候就把这本书交给他。结果后来也就如同师公护法所预记的发生了,《成唯识论》这本书就交给了徒孙玄奘菩萨。玄奘法师带着这一本书回到唐朝,然后加上自己在印度的所学、所知、所见,把它放进去一起演说,于是就成就了《成唯识论》这一本书。但是,玄奘菩萨生前非常地忙碌,他是利用译经中间的空暇的时间来讲述此书;所以他用的是最简洁的文字,能省则省。光是这样子,就已经有很多的徒弟听不懂了。再加上窥基年轻的时候建议:不要指名道姓的去批评那些错悟的法师大德,以免影响了他们后代徒子徒孙的名闻利养。所以很多东西,玄奘法师就把人名给隐藏起来,所以更让人是雾里看花,看不分明。直到玄奘过世了,后来窥基才知道自己的建议错了,那因此窥基大师后来为了《成唯识论》写述的时候,就把它一一具名地挑出来评论,以弥补自己早年犯下的过失。可是窥基法师为了《成唯识论》所写的述记,仍然陈义甚高,不论是一般的大众或者是徒弟们,还是无法领会。所以,自从窥基过世以后,就没有人真的有那个道种智能够领会这一本书了。

在唯识宗里面,可以说到这边就断絶了,反而是要等待后来禅宗真正证悟的法师们,重新来弘扬这一本书。不过这也不算是意外的事情,因为这一本书,本来就是菩萨为了登地而说的,可惜的是曲高所以和寡。因为一般的大众尚且没有能力去证得如来藏,就不要讲说悟后起修的唯识种智是如何了!因此,这一支真唯识量、唯识种智玄奘法师的教派,两代以后就中衰了。到后来甚至连玄奘法师他的证量,也不再为人所知,大家对他的记忆,仅限于在《西游记》里面的唐三藏了。

以上所说的状况,其实并不会让人太讶异。因为佛法的实相一向是难会,在释迦牟尼佛才过世不久,这种情况就已经出现在教团里面了。比如说阿难尊者,他是世尊的侍者,所以他亲自听闻了释迦世尊所说的一切的法教,当然早已经证得真如实相;后来再加修禅定三昧种智,在二乘法上成就了俱解脱阿罗汉,在大乘法中成就了初地以上的功德,可是他仍然无法改变教团衰败的事实。

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呢?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为各位介绍到这一边。我们明天见。

阿弥陀佛!


点击数:2163